浅谈运用历史地图册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历史大门的金钥匙是什么?是现在的教辅资料——地图册,它以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体现历史不断发展、演变的重要进程。历史地图不仅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还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功效。所以,利用好地图册,可以跨越时空,拉近距离,增强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对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有效地利用历史地图册进行课堂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读图说史,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看图、读图、识图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发生的事件说明白,才算是掌握了。用地图册中的图片探究历史,首先要学会看图,此谓观;其次要根据图片进行思考,此谓察。根据图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判断图上所反映的历史事态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例如,讲《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这说明它多次中弹还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学生了解了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看图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以图为纲,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记图的能力
  用地图记忆历史事件是比较省时、省力的,而且不容易忘。地图册上的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图册,成为记忆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中,教学重点是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大运河的概况,体会其大动脉的作用,教师先出示地图,指出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个南北点,四段水渠、连接的五大水系,让学生认识。然后指导学生自己画一画示意图,从而掌握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记图、动手画图的能力。
  三、把图作为突破口,突破难点,增强记忆
  初中学生知识有限,生活阅历浅,对历史课文中的一些知识难于理解,教师单纯用语言讲述,无法跨越时空,学生难于接受。而利用历史地图册则可以拉近时空距离,突破难点。
  如讲“红军长征”一课,其中一个重点是让学生记住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历程。先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再用六句话概括,这样,学生就能简明扼要记住长征的路线图。此外,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下行军途中的一些片段,期间的艰苦学生自然就知道了。
   四、对比图片,加深记忆,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
  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活动,有比较才有发现。比较可以是纵向比较,也可以是横向比。比较分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探究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方法。
  对比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忽必烈时的大运河,这两条运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简单画出这两幅图。通过比较发现: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这样,学生爱学、容易掌握,培养了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学会了用发展的观点探究历史。
  五、搜集图片,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學习历史,探究历史,如果仅局限于地图册、教材中的图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图片,延展、深化历史教材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调动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如讲《社会生活的变化》时,布置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搜集衣、食、住、行、通讯与传媒等过去、现在的图片,并进行比较。课堂上,学生把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出来,教师再补充一些,大家对着图片热烈地讨论着。有的学生举手解释图片的时代背景,有的学生讲述爷爷奶奶的生活从过去到现在所发生的变化,有的同学通过家长使用的移动手机说出通讯的变化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感觉到原来历史是如此生动有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地图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地图教学,使之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使那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用多媒体技术演示麦哲伦等四位航海家新航线的开辟,形象直观,便于记忆。
  历史地图册不仅是教科书的辅助材料,而且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教材。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地图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地图记忆问题、化难为易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接触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学好历史。
其他文献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数字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教育观念。在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观念的推动下,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纷纷学习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来优化教学和管理工作。  现代教育的丰富资源,为教育带来了福音,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可以与发达城市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大大缩短了城乡教育差别,实现了
一、数学习题变式的作用    1.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触类旁通。“习题变式”教学往往是围绕一两道数学习题进行,变式提问深浅适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从层层递进的变式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一道题,会一类题;做一道题,会一串题。   2.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举一反三。从目前初中数学习题课现状来看,教师对习题的处理比较单一,就题论题,未能拓宽学生解
运动是人们生活中普遍见到的现象,运动的过程有三个关联的量: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由此形成一类独特的数学问题:行程问题。小学阶段涉及这一类问题比较简单,而初中阶段基本可以分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它既有一定的复杂性,又包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相遇与追及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运动的路线,可以分为环型和直线型;按运动的时间,可以分为连续型和间断
摘 要:数学是一门以计算为基础的学科,计算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的最基本技能,也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创设趣味情境、做好理论讲解、注重方法指导及精选例题巩固效果四个方面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把抽象、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转换成数值的能力,它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又是衡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