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灾后,如何重建灾区学生的德育意志(决心、信心、恒心),让这些心理受挫的孩子们站起来、开始新的启程,是我们在教育中应该研究内容和努力的方向。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鲜活的榜样,把德育意志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从功利教育突围到灵魂教育,从而塑造学生伟大人格。
关键词:三心 德育教育 初探
作为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忘不掉是灾难;但更让人钦佩的是灾难后那些从废墟站起来的人们。然而,地震后,作为教师的我,见证着灾区快速重建的同时,也发现灾后学生心理变化。地震后,一些学生渐渐变得懒惰、拖沓、浮躁、迷惘,还有部分心安理得接受捐赠,却精神颓靡,不思进取,这些现象让我忧心忡忡。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方向指引,就会失去动力,然后意志薄弱、挥霍青春、享受空虚,最终一事无成。
故而,如何引领灾区学生重建心灵,培养他们的德育意志(决心、信心、恒心),让他们再次站起来、开始新的启程,是我近几年来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
一、沟通中析“三心”缺失之因
地震后,我建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QQ群,在不定期与家长们聊天沟通中发现,有许多家长经历地震这场灾难后,产生了及时行乐、随遇而安的想法。有些家长甚至内心悲凉,看破希望,对孩子也无所寄望。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们的不良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有着负面的感染性,因而,学生们也渐渐产生了迷惘、浮躁、不思进取等不良心态。
另外,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地震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捐赠年年都有,这些捐赠使部分学生渐渐丢失了奋斗的目标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具体体现在沉迷网络、耽于早恋、离家出走、逃课、迟到,或者三五成群在操场上打扑克吃零食制造垃圾等方面。对捐赠的过度依赖,正在使他们的内动力丧失,长久下去,必然导致他们对人生之旅少了一份守望和坚持。
二、道德意志“三心”的关联性
灾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因为缺乏对道德意志重建和训练,因而内心不够强大。于是,就把地震阴影作为不奋斗不努力的借口,使自己被自卑、懒惰、拖沓等消极心态所控制。如何重建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心理学认为:“要让学生们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就必须锻炼他们的道德意志”。 而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告诉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道德意志的培养“怎么做”。德育意志的培养,其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有着无坚不摧“三心”意志力。首先,他会下定当机立断,绝不拖延的决心,因为心态决定行动力,只有下定奋斗决心的人,才不会为懒惰寻找借口,这是锻炼道德意志的第一个阶段。其次,要想成功,仅仅有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主宰命运,激流勇进的信心。没有信心,最大困难就是自己。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这样,那些挫折、打击、失去就不会变成逃避的借口。最后,以决心和信心为基础建立的是锲而不舍的恒心。这三个阶段密不可分,人生只有历经这三个阶段的打磨、锻造,才能交出完美的人生答卷。
三、培养“三心”意志践行之思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来说,有效的道德意志培养不是硬塞的道德知识,而是让他们从内心认可、信服并接受,然后践行,从中获得德育情感的真实体会,然后贯注信念,专注奋斗目标。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身体力行,用行动起示范作用,树立榜样。
两年前,因为较胖,我常被人调侃为虎背熊腰,内心极其痛苦,虽然也曾下过减肥的决心,却从未努力达成目标。当一次常规体检查出了我的“三高”,我才下定决心,远离“三高”。医生帮我制定了暴走计划,早晚各走一次,每天8公里,坚持一个月,我的体重下降了三公斤。这时,班上有两个矮胖女生向我要减肥秘方,我说是暴走的效果,并鼓励她们也来尝试一下。一个后,她们也体验到蜕变的愉悦,自信心大增。我想:何不把这作为契机,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重塑?于是,在班上,我大张旗鼓地宣扬减肥计划和暴走决心,以便引起更多同学关注。第二天晨跑时,操场上就多了几个身影。朝会课上,我有意表扬了那几个同学,迎来却是一片嘘声。
尽管如此,但我知道,几乎每个学生都想赢得老师的好感。不动声色的我,每天依然坚持告诉学生晨跑时见到的同学。一个月过去,又一个月来临,操场上那些越来越多跑步和看书的身影证明了一个事实:我的有意暗示和榜样力量正在发生作用。
两年来,我坚持暴走,风雨无阻,用明显的健康效果告诉学生,什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意志。让他们明白,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就可以点燃激情和梦想。潜移默化中,在自救的同时,我不仅成了学生最鲜活的榜样,也把德育意志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从体验中接受德育意志,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优秀习惯。
2.从功利教育突围到灵魂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教育忘了精神与灵魂的塑造,只是一种应试的功利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令人担忧的。对于灾区,我们的教育更要面向学生的心灵,帮他们重塑信心,使他们身上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得到实现。要完成重塑学生三心意志,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任务,我们就必须从功利教育突围到灵魂教育上来。
当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我,非常注重营造励志教育的环境氛围。利用班会课或语文课的时间,我常常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励志电影。记得那次让学生们观赏《小鞋子》电影的情景,这部讲诉穷人小孩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为了一双鞋子,认真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没有一丝懈怠的故事,让所有学生为之动容。他们几乎是噙着眼泪随着男主角在疲劳中奔跑,跌倒,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的。影片结束后,他们还久久沉浸小阿里的精神世界里。后来,孩子们在《观后感》里分别写道:“再苦再穷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在小阿里的身上,永远闪耀着信念的高贵”;“今天,我同他一起经历,完成了一次人性的成长,学会担当责任”;“这个瘦弱的小男孩,用他倔强的奔跑,诠释了什么是忍耐、坚强、永不放弃!” 这部电影所传达出励志精神,带给学生们的震撼和影响,是我始料未及的。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又分别给让他们观赏了《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战马》等系列励志电影。这些电影,不仅让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挫折和苦难,而且帮助他们重新振奋精神,坚定自己梦想和信念,并有了果敢的行动力。所以,我相信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的一句话:“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由此可见,好的教育一定是灵魂的洗礼,是道德意志的锻造、是人格的培养,而非功利教育。
当前,我国地震、旱涝、泥石流等灾害频繁不断,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难之后,人精神意志的萎靡。那么,搞好灾后的心理抚慰和“三心意志”的重建,就需要教师们搭建好沟通平台,探究出重塑正确道德心理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心理健康,阳光生活。因而,这个研究,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出版。
[2]《卡尔·荣格和集体无意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2-07。
[3]边玉芳 《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5-1。
关键词:三心 德育教育 初探
作为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忘不掉是灾难;但更让人钦佩的是灾难后那些从废墟站起来的人们。然而,地震后,作为教师的我,见证着灾区快速重建的同时,也发现灾后学生心理变化。地震后,一些学生渐渐变得懒惰、拖沓、浮躁、迷惘,还有部分心安理得接受捐赠,却精神颓靡,不思进取,这些现象让我忧心忡忡。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方向指引,就会失去动力,然后意志薄弱、挥霍青春、享受空虚,最终一事无成。
故而,如何引领灾区学生重建心灵,培养他们的德育意志(决心、信心、恒心),让他们再次站起来、开始新的启程,是我近几年来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
一、沟通中析“三心”缺失之因
地震后,我建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QQ群,在不定期与家长们聊天沟通中发现,有许多家长经历地震这场灾难后,产生了及时行乐、随遇而安的想法。有些家长甚至内心悲凉,看破希望,对孩子也无所寄望。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们的不良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有着负面的感染性,因而,学生们也渐渐产生了迷惘、浮躁、不思进取等不良心态。
另外,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地震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捐赠年年都有,这些捐赠使部分学生渐渐丢失了奋斗的目标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具体体现在沉迷网络、耽于早恋、离家出走、逃课、迟到,或者三五成群在操场上打扑克吃零食制造垃圾等方面。对捐赠的过度依赖,正在使他们的内动力丧失,长久下去,必然导致他们对人生之旅少了一份守望和坚持。
二、道德意志“三心”的关联性
灾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因为缺乏对道德意志重建和训练,因而内心不够强大。于是,就把地震阴影作为不奋斗不努力的借口,使自己被自卑、懒惰、拖沓等消极心态所控制。如何重建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心理学认为:“要让学生们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就必须锻炼他们的道德意志”。 而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告诉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道德意志的培养“怎么做”。德育意志的培养,其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有着无坚不摧“三心”意志力。首先,他会下定当机立断,绝不拖延的决心,因为心态决定行动力,只有下定奋斗决心的人,才不会为懒惰寻找借口,这是锻炼道德意志的第一个阶段。其次,要想成功,仅仅有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主宰命运,激流勇进的信心。没有信心,最大困难就是自己。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这样,那些挫折、打击、失去就不会变成逃避的借口。最后,以决心和信心为基础建立的是锲而不舍的恒心。这三个阶段密不可分,人生只有历经这三个阶段的打磨、锻造,才能交出完美的人生答卷。
三、培养“三心”意志践行之思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来说,有效的道德意志培养不是硬塞的道德知识,而是让他们从内心认可、信服并接受,然后践行,从中获得德育情感的真实体会,然后贯注信念,专注奋斗目标。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身体力行,用行动起示范作用,树立榜样。
两年前,因为较胖,我常被人调侃为虎背熊腰,内心极其痛苦,虽然也曾下过减肥的决心,却从未努力达成目标。当一次常规体检查出了我的“三高”,我才下定决心,远离“三高”。医生帮我制定了暴走计划,早晚各走一次,每天8公里,坚持一个月,我的体重下降了三公斤。这时,班上有两个矮胖女生向我要减肥秘方,我说是暴走的效果,并鼓励她们也来尝试一下。一个后,她们也体验到蜕变的愉悦,自信心大增。我想:何不把这作为契机,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重塑?于是,在班上,我大张旗鼓地宣扬减肥计划和暴走决心,以便引起更多同学关注。第二天晨跑时,操场上就多了几个身影。朝会课上,我有意表扬了那几个同学,迎来却是一片嘘声。
尽管如此,但我知道,几乎每个学生都想赢得老师的好感。不动声色的我,每天依然坚持告诉学生晨跑时见到的同学。一个月过去,又一个月来临,操场上那些越来越多跑步和看书的身影证明了一个事实:我的有意暗示和榜样力量正在发生作用。
两年来,我坚持暴走,风雨无阻,用明显的健康效果告诉学生,什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意志。让他们明白,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就可以点燃激情和梦想。潜移默化中,在自救的同时,我不仅成了学生最鲜活的榜样,也把德育意志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从体验中接受德育意志,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优秀习惯。
2.从功利教育突围到灵魂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教育忘了精神与灵魂的塑造,只是一种应试的功利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令人担忧的。对于灾区,我们的教育更要面向学生的心灵,帮他们重塑信心,使他们身上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得到实现。要完成重塑学生三心意志,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任务,我们就必须从功利教育突围到灵魂教育上来。
当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我,非常注重营造励志教育的环境氛围。利用班会课或语文课的时间,我常常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励志电影。记得那次让学生们观赏《小鞋子》电影的情景,这部讲诉穷人小孩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为了一双鞋子,认真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没有一丝懈怠的故事,让所有学生为之动容。他们几乎是噙着眼泪随着男主角在疲劳中奔跑,跌倒,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的。影片结束后,他们还久久沉浸小阿里的精神世界里。后来,孩子们在《观后感》里分别写道:“再苦再穷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在小阿里的身上,永远闪耀着信念的高贵”;“今天,我同他一起经历,完成了一次人性的成长,学会担当责任”;“这个瘦弱的小男孩,用他倔强的奔跑,诠释了什么是忍耐、坚强、永不放弃!” 这部电影所传达出励志精神,带给学生们的震撼和影响,是我始料未及的。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又分别给让他们观赏了《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战马》等系列励志电影。这些电影,不仅让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挫折和苦难,而且帮助他们重新振奋精神,坚定自己梦想和信念,并有了果敢的行动力。所以,我相信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的一句话:“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由此可见,好的教育一定是灵魂的洗礼,是道德意志的锻造、是人格的培养,而非功利教育。
当前,我国地震、旱涝、泥石流等灾害频繁不断,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难之后,人精神意志的萎靡。那么,搞好灾后的心理抚慰和“三心意志”的重建,就需要教师们搭建好沟通平台,探究出重塑正确道德心理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心理健康,阳光生活。因而,这个研究,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出版。
[2]《卡尔·荣格和集体无意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2-07。
[3]边玉芳 《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