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交流 交流中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交流,帮助学生把对文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在五年级上册每组课文的回顾与拓展中都安排了“交流平台”,那么该怎样用好它?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实践一:语感培养的广播台
  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比较容易,而要做到入情入境,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感。语感的培养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如:人物怎样刻画、场面怎样描写、说明方法怎样运用等。本册的交流平台内容除了对这些表达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外,还把以前学到的一些方法融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感受。
  本册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的内容是体会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好处。如果让学生空泛地谈,那么学生的理解肯定只会停留在理性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谈后再走进文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感受会更深刻,学生把握会更准确。下面是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展开的交流流程:了解作者表达方法(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描写?)——感悟作者表达方法(画出令你最感动的语言,好好读一读,发现有什么共同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些感叹号表达什么情感?该怎样把它读好呢?)。在朗读中及时交流:“你听出父亲内心的那份情感了吗?”让学生对是否读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点评,将朗读与交流自然融合,从而明白了这些语句中感叹号对体现父爱如山这一主题发挥的作用。
  实践二:口语表达的论坛
  本册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能结合日常的生活进行口语的表达,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那么这些目标的达成仅仅靠那么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更多的可操作性的素材,使口语交际的目标顺利达成。而我们的“交流平台”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材料。如果把每一次的交流都当成是一堂口语交际课,那么这样的课就会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本册拓展八中交流平台内容之一是:心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在交流前先让学生通过材料的搜集,了解毛泽东在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再抓住一个方面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从中心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等方面加以点评,然后推选最优秀的组员作为中心发言人参加班级的“我心中的毛泽东”讨论会。全班学生从发言人讲的内容、发言人语言的流畅性、表情是否自然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在互动评价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学生间的沟通能力。这样将交流平台与口语交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整个过程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内容由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深入、丰富的训练过程。
  实践三:真情习作练武场
  本册的习作教学重在对学生习作意识的强化、习作形式的指导、习作素材的积累。也就是说在平时的习作中要对学生在观察、思维、表达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观察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思维与表达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我们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册的“交流平台”有很多内容是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在表达方法、遣词造句和塑造人物方面的技巧,这些内容的掌握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册拓展二中交流平台的内容是领悟作者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而本组习作的要求是通过想象将“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记录下来,同时能在习作中运用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很显然,两者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可把这次“交流平台”的教学与习作相结合,以充分发挥交流平台的指导实践作用。在习作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本组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梳理。如《梅花魂》,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外祖父教“我”读古诗词、赠“我”墨梅图、讲述梅花精神等事情表达自己的思乡情;再通过反复诵读相应的语句、段落感受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最后引导学生通过片段的仿写、交流对方法进行运用与指导,使之初步掌握借事表达情感的方法。在习作的讲评中再次围绕这一主题深化,说说哪些学生的文章中运用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的基本方法,说说哪些学生表达的情感最真挚。这样一个“交流——实践——再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表情达意的基本方法。
  “交流平台”的教学与习作讲评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水平。第三组的习作是练习写说明性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说明方法,我特意在习作讲评的时候来交流第三组“交流平台”的内容: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学生通过将自己习作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与课文中的例子、同学习作中的说明方法进行对比(见下表),来判断习作中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是否合理,从而加深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再通过自我的修改来完善自己的习作。
  “交流平台” 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的时间、形式、方法,甚至内容上,都要求我们不断地整合、创新、发展,以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优化。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问题思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  生1:想不到。  师:想不到什么?  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  师:怎么轻?  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  (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师:母亲挑的担子多重?  生4:100多斤。  师:猜猜妹妹大约有多重?  生5:大约40斤。  师:
一、切入话题,激趣导入    1.新年到了,听说动物王国决定召开一个庆功宴,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动物联欢晚会的热闹场面。)  2.原来这是一个表彰有贡献的动物的大会。看到什么?请你跟大家说一说。  3.让我们来说说这些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有益的动物(出示课题),最后不仅要评出最佳表现奖,还要评出最佳听众和评点嘉宾。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演讲,听完后要抓住同学的发言进行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体验,以升华情感。如何让朗读富有个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雪儿》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撷取这一课的教学片断(第四自然段)与各位同仁共享。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设计试图突出预设,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描写的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升华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无论是校级评优课,还是区级的观摩课,当学生背着手、坐得笔直的时候,他们在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随着简洁的课堂导入,顺畅而又不乏精彩的教学流程呈现眼前,赞叹之余,也不免发现其中一些转瞬即逝的微小细节,犹如“美玉上的瑕疵”,观之有些不雅,反复思考,觉得值得一提!  现仅以一年级第二册《汉字真有趣》一课为例,选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剖析:    一、老师。您在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吗    
【摘要】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备课环节仍存在“教学目标”散乱的现象。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提出“教学点”这一概念,从单元整体教学、“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种课型以及学情(生源层次)等角度,精准地确定“教学点”,实现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点”的聚焦和转变,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点,统编教材,备课  长期以来,将语文课程目标错误地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话题源自课文内容,又是学生校园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只是观点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采取现场模拟、“实话实说”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个性风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强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    教学目标    1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能针对课文中的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 
一、借助形象手段,感悟词义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从一、二自然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上台写出以下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我这样设计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师: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美国学校推行“冥想教育”    “专注冥想”教育源自佛教“冥想”仪式,是一种静心修炼法。它引导修炼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或者一件具体事物上,以放松心情。197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卡巴金博士,首次将“精神集中”放松法运用于医学领域,对病人进行慢性疼痛、焦躁及情绪低落等症状的辅助治疗。此后,这种方式逐渐被推广到医疗、企业、专业运动及监狱等领域。然而,教育领域运用这种方式的还只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明确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等,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作出如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设计阅读导入,做好题目解题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