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高龄患者、新生儿患者以及女性患者在肝胆手术、髋关节手术、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除术、食道手术、子宫全切等多例临床手术案例中总结了不同病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 高龄患者 新生儿患者 女性患者
0 引言
术中低体温是指在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术中低体温根据体温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体温过低对于患者的生理机能有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况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概率在60%至80%,患者表现为寒战,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大,致使血压迅速降低,心率升高,也会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也使患者的机体组织代谢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延长,凝血功能以及循环系统功能降低。
本文在高龄患者、新生儿患者以及女性患者在肝胆手术、髋关节手术、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除术、食道手术、子宫全切等多例临床手术案例中总结了不同病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入选标准:(1)手术前体温正常;(2)患者無神经系统疾病,依从性良好;(3)ASA分级为I~II级;(4)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术前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者,排除术前近期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者。
1 引发术中低体温的因素
1.1 全麻引起的低温
麻醉期间出现低体温是由于体温调节作用削弱。全身麻醉时,有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凋节,阈值区问的20倍。全麻开始的1 h内。由于冷反应阈值降低。体温降低未能得到及时的冷反应调节,热量从机体核心向外周转移,导致核心温度降低1~1.5℃。肌松剂的应用使肌肉张力降低抑制寒战反应,促使热量丢失。
1.2输入液体或血液
大量输入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血液,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成人静脉每输入1000ml 。环境下液体或每输入一个单位( 200 mI,) 4℃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如果短时间内输入大量4℃的库血,不但造成低温,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1.3 环境引起的低温
手术过程中,皮肤也是主要的散热源之一。通常情况下,采用空气净化设备的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左右。这对全身赤裸接受手术的患者疑是冷环境。由此可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术前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在运送患者的路途环境温度较低,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
2 预防及护理
预防术中低体温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如术中输注加温液体、冲洗液加温或覆盖保温毯等。
2.1高龄患者
调查显示,年龄是围手术期低体温症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老化,体温调节能力较年轻人差,因此更容易出现低体温症[3-5]。因此,加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监测和调节,预防低体温,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在围术期当加强高龄患者保暖,保证手术间温度适宜,在前30-40min应当开启空调,使室内温度在27℃-30℃之间为宜,术中温度不宜低于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这种细节预防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消除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体温降低。在麻醉期间,下丘脑调节机制降低,经呼吸道带走的热量可达10%左右,对于高龄患者最好使用人工鼻,保证机体的适度湿化、加温和过滤功能。其次是输入液体之前进行预热,有效的预防热量丢失,体温降低。对体表温度散失可采用充气式保温毯,充气温度在40℃-42℃。
2.2新生儿患者
新生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在寒冷、手术、麻醉应激等状态下,体内棕色脂肪及糖原易被消耗当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时,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的情况。
使用室内加温器将婴儿周围环境温度保持在26℃-28℃之间,保证婴儿皮肤干燥,使用专用棉垫包裹幼儿的短小四肢,防止辐射、传导散热,减少热量散失。其次给输入液体加温至35℃为宜,外用液体也应加温至35℃使用。
2.3女性患者
术前预保温,在麻醉前30min将患者身上覆盖充气式保温毯保温30min,使术中患者温度变化更稳定,降低幅度小(P<0.05),在预防围术期低体温更安全、更有效。
3 讨论
3.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即刻、术中腹腔冲洗后、术毕即刻及术后2h肛温、血压与心率。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手术结束到咽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恢复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 ,能正确回答问题、举手、抬头等),尿量,腹腔渗液引流量, 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
3.2 资料与方法
选取临床实际案例,采取对照法,(如保温组和常温组)。将两组临床数据进行比对和参考。
有研究表明,低体温早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而肾上腺素和可的松浓度无明显变化,故低体温时血压升高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关。浅低温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外周循环阻力,也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因素。寒颤、躁动使耗氧量增加,故心率可增快。低体温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抑制,复温后4h仍未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陈云超,张晖,温秀芬,骆如香,高虹,韦敏玲,欧春红,苏庆娇,韦菊芬,江广学.循证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Oct,27(5)
[2]李莉.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2月第23卷第24期
[3]周亚昭.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2003年12月第2卷第6期
[4]张淑月,朱君宇,彭延增,孙娜,张瑞敏.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3月第38卷第3期
[5]李海燕,王振香.不同温度输液对妇科术中病人体温及热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8月第35卷第8期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 高龄患者 新生儿患者 女性患者
0 引言
术中低体温是指在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术中低体温根据体温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体温过低对于患者的生理机能有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况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概率在60%至80%,患者表现为寒战,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大,致使血压迅速降低,心率升高,也会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也使患者的机体组织代谢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延长,凝血功能以及循环系统功能降低。
本文在高龄患者、新生儿患者以及女性患者在肝胆手术、髋关节手术、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除术、食道手术、子宫全切等多例临床手术案例中总结了不同病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入选标准:(1)手术前体温正常;(2)患者無神经系统疾病,依从性良好;(3)ASA分级为I~II级;(4)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术前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者,排除术前近期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者。
1 引发术中低体温的因素
1.1 全麻引起的低温
麻醉期间出现低体温是由于体温调节作用削弱。全身麻醉时,有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凋节,阈值区问的20倍。全麻开始的1 h内。由于冷反应阈值降低。体温降低未能得到及时的冷反应调节,热量从机体核心向外周转移,导致核心温度降低1~1.5℃。肌松剂的应用使肌肉张力降低抑制寒战反应,促使热量丢失。
1.2输入液体或血液
大量输入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血液,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成人静脉每输入1000ml 。环境下液体或每输入一个单位( 200 mI,) 4℃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如果短时间内输入大量4℃的库血,不但造成低温,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1.3 环境引起的低温
手术过程中,皮肤也是主要的散热源之一。通常情况下,采用空气净化设备的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左右。这对全身赤裸接受手术的患者疑是冷环境。由此可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术前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在运送患者的路途环境温度较低,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
2 预防及护理
预防术中低体温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如术中输注加温液体、冲洗液加温或覆盖保温毯等。
2.1高龄患者
调查显示,年龄是围手术期低体温症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老化,体温调节能力较年轻人差,因此更容易出现低体温症[3-5]。因此,加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监测和调节,预防低体温,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在围术期当加强高龄患者保暖,保证手术间温度适宜,在前30-40min应当开启空调,使室内温度在27℃-30℃之间为宜,术中温度不宜低于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这种细节预防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消除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体温降低。在麻醉期间,下丘脑调节机制降低,经呼吸道带走的热量可达10%左右,对于高龄患者最好使用人工鼻,保证机体的适度湿化、加温和过滤功能。其次是输入液体之前进行预热,有效的预防热量丢失,体温降低。对体表温度散失可采用充气式保温毯,充气温度在40℃-42℃。
2.2新生儿患者
新生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在寒冷、手术、麻醉应激等状态下,体内棕色脂肪及糖原易被消耗当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时,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的情况。
使用室内加温器将婴儿周围环境温度保持在26℃-28℃之间,保证婴儿皮肤干燥,使用专用棉垫包裹幼儿的短小四肢,防止辐射、传导散热,减少热量散失。其次给输入液体加温至35℃为宜,外用液体也应加温至35℃使用。
2.3女性患者
术前预保温,在麻醉前30min将患者身上覆盖充气式保温毯保温30min,使术中患者温度变化更稳定,降低幅度小(P<0.05),在预防围术期低体温更安全、更有效。
3 讨论
3.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即刻、术中腹腔冲洗后、术毕即刻及术后2h肛温、血压与心率。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手术结束到咽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恢复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 ,能正确回答问题、举手、抬头等),尿量,腹腔渗液引流量, 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
3.2 资料与方法
选取临床实际案例,采取对照法,(如保温组和常温组)。将两组临床数据进行比对和参考。
有研究表明,低体温早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而肾上腺素和可的松浓度无明显变化,故低体温时血压升高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关。浅低温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外周循环阻力,也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因素。寒颤、躁动使耗氧量增加,故心率可增快。低体温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抑制,复温后4h仍未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陈云超,张晖,温秀芬,骆如香,高虹,韦敏玲,欧春红,苏庆娇,韦菊芬,江广学.循证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应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Oct,27(5)
[2]李莉.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2月第23卷第24期
[3]周亚昭.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2003年12月第2卷第6期
[4]张淑月,朱君宇,彭延增,孙娜,张瑞敏.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3月第38卷第3期
[5]李海燕,王振香.不同温度输液对妇科术中病人体温及热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8月第35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