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题模型等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对学生的终身进步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之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全程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推理、验证、应用的整个过程,全面优化小学生的思维结构。本文将从推动课堂生成,促进思维生成;推动数学质疑,培养多维思维;推动问题解决,优化解题思维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小学数学教师处于现实因素的考量通常会将课堂教学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之中,认为只有不断丰富课堂知识容量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但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前提是小学生能够将这些数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不是指课堂知识容量越多越好。因此,新课改提出了以自主、探究、合作来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小学生把握数学学科规律的教学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全面解放学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生成、建构与应用经验。
1.推动课堂生成,促进思维生成
课堂生成是指由小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意义的学习活动,便于小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发源来分析数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使其自觉生成数学思维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全面解放小学生,通过完善的课前预设与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促使小学生生成数学知识意义,完善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为小学生灵活迁移与应用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100以内的加法(二)”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需学习两位数的加法算法。为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加法算理,我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即小南的父亲是35岁,小南的母亲是31岁,请问小南父母的年龄总和是多少。面对这个数学问题,小学生可列出35+31这个算式,但是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我们班部分学生选择了最笨拙的“数手指”,也有一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加法计算经验分别汇总了十位数、个位数上的相关数字。之后,学生发現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一致,也就据此总结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与算理,灵活掌握了本课计算知识。
2.推动数学质疑,培养多维思维
在数学思维能力中,有一种比较高阶的思维能力便是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质疑思维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实则是一种发现、创新活动,需要小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自主质疑,切不可用标准答案限制小学生的思考方向与结果,促使小学生在创新、质疑等高阶思维活动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思维发展,为小学生的长远进步做好准备。
就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自主探究各种四边形的相互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外形特征形成完善的数学概念。在本课教学中,我们班有的学生认为四边形就是由四条边组成的图形,但是这个说法很快便被其他同学驳回,因为这个学生随机绘制出了零散的四条线段,证明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于是,学生做出调整,认为四边形是指相连的四条边所组成的封闭图形。之后,学生便根据这个概念展开了“画一画”动作,发现这种说法是比较严谨的,也具体汇总出了四边形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相关问题,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推动问题解决,优化解题思维
解题思维实际上是指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或者解除疑惑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设计问题解决活动,借助生活资源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应用活动中掌握更加完善的解题技巧,同时也为应试活动积累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也不可用固定的解题程序约束小学生的解题思维,否则将本末倒置,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就如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中,我就让本班学生利用本课知识探究关于本班学生数学平均成绩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然后根据统计图表展开平均数分析。在本轮问题解决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明确感悟到数学知识与人们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且能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借助统计知识解决现实需求,所以他们会及时转变自己的数学学习态度,从实用角度欣赏数学学科,并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统计意识。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很大,我们必须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发展中完善个人学习品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落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关注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与成长变化,为小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积累有效经验。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1.
[2]陈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68.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小学数学教师处于现实因素的考量通常会将课堂教学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之中,认为只有不断丰富课堂知识容量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但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前提是小学生能够将这些数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不是指课堂知识容量越多越好。因此,新课改提出了以自主、探究、合作来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小学生把握数学学科规律的教学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全面解放学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生成、建构与应用经验。
1.推动课堂生成,促进思维生成
课堂生成是指由小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意义的学习活动,便于小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发源来分析数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使其自觉生成数学思维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全面解放小学生,通过完善的课前预设与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促使小学生生成数学知识意义,完善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为小学生灵活迁移与应用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100以内的加法(二)”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需学习两位数的加法算法。为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加法算理,我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即小南的父亲是35岁,小南的母亲是31岁,请问小南父母的年龄总和是多少。面对这个数学问题,小学生可列出35+31这个算式,但是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我们班部分学生选择了最笨拙的“数手指”,也有一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加法计算经验分别汇总了十位数、个位数上的相关数字。之后,学生发現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一致,也就据此总结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与算理,灵活掌握了本课计算知识。
2.推动数学质疑,培养多维思维
在数学思维能力中,有一种比较高阶的思维能力便是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质疑思维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实则是一种发现、创新活动,需要小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自主质疑,切不可用标准答案限制小学生的思考方向与结果,促使小学生在创新、质疑等高阶思维活动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思维发展,为小学生的长远进步做好准备。
就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自主探究各种四边形的相互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外形特征形成完善的数学概念。在本课教学中,我们班有的学生认为四边形就是由四条边组成的图形,但是这个说法很快便被其他同学驳回,因为这个学生随机绘制出了零散的四条线段,证明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于是,学生做出调整,认为四边形是指相连的四条边所组成的封闭图形。之后,学生便根据这个概念展开了“画一画”动作,发现这种说法是比较严谨的,也具体汇总出了四边形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相关问题,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推动问题解决,优化解题思维
解题思维实际上是指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或者解除疑惑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设计问题解决活动,借助生活资源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应用活动中掌握更加完善的解题技巧,同时也为应试活动积累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也不可用固定的解题程序约束小学生的解题思维,否则将本末倒置,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就如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中,我就让本班学生利用本课知识探究关于本班学生数学平均成绩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然后根据统计图表展开平均数分析。在本轮问题解决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明确感悟到数学知识与人们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且能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借助统计知识解决现实需求,所以他们会及时转变自己的数学学习态度,从实用角度欣赏数学学科,并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统计意识。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很大,我们必须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发展中完善个人学习品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落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关注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与成长变化,为小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积累有效经验。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1.
[2]陈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