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氛围,落实创新学习
  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就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采取教师的直观演示,如实物、图片、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学生感官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触摸得到的实物让学生从表象上感知所要学的知识,如通过摆积木、垒砖块、叠纸盒等方法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三是学生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在余数教学部分,我们就用分小玩具、分泡泡糖、分水果或分小棒等游戏活动(如7颗糖果平分给3个同学),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感观活动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懂得了余数及其相关的知识。当然,活跃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得轻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提高相应的素质,这一目的不能偏离,无论是教学程序还是具体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爱好和需要,采用现象生动、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尤其是在主动积极参与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采用这种活跃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了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通过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许多问题是超出了数学的知识)——寻求答案等环节,自然就学到相关知识,毫无疑问,是在活跃而愉快的城郊中拓宽了知识面;②培養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较之原来学生被动听教师灌输、被动地做课堂作业、被动回答老师提问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堂课一开始就与老师在同一平台上并获得了主动地位,其心情、兴趣、情绪、思维都处于放松而兴奋状态,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也在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综上所述,无论从生理和心理去观察,还是从成长环境和现代教学规律去分析,“动态十足”是小学生群体的明显特征。用陈旧的静态方法向他们灌输知识,是违背现代教学规律的。而用宽松的场景、活跃的氛围、轻松的活动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能能起到“双轻”(教和学都轻松)“双效”(教和学效果都好)的巨大作用,创新学习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二、采用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方式,强化思维训练
  第一,抓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从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设置悬念、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质疑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熏陶下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需要。第二,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可以减少探究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多起点、多角度、多方向展开思维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办法有: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条件;根据条件提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通过对复杂数量关系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三、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尝一尝,就能品到甜蜜的味道”,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②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③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以培养数学素质为目的,而数学素质中又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最为重要。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注重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老师,我画的好吗?”“老师,他画得‘桃花流水鳜鱼肥’好形象啊!”手中拿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不是一节美术课,这是语文课,我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也注入了新的特点:开放、综合与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种“大语文”教育观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的梦往往具有暗示、预示某事最终结局或某人最终命运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安娜之梦所蕴含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寻找安娜之死与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安娜之死;梦;乡下人;暗示  “火车过来了,她在胸前划了十字,在扑到车厢的一瞬间,她对自己的行为大吃一惊,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上帝啊,恕我的一切吧!’她说,火车从她身上碾了过去。……一个矮小的乡下人嘴里嘟囔着什么,在铁轨上干活。”就此,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裂缝用神话故事的手段来对男性中心思想发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裂缝》中男性和女性从最开始的对立和逐步融合消解的过程,倡导了莱辛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共生。  关键词:《裂缝》;和谐;对立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品《金色笔记》被誉为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宣言《第二性》的姊妹篇,事实上,在对谈论两性关系的问题上,2007年莱辛的最新作品《裂缝》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诺
期刊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浓缩了中国文化的人生感、宇宙感、历史感的大诗,是一部中国传统人生的百味诗、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诗美的结晶。读《红楼梦》,一定要以诗意的眼光去读,它的基本情景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诗景。《红楼梦》的诗意的核心就是“情”,是对人生世界无名的感触和关爱。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均对《红楼梦》的诗意误解遗失处处,《红楼梦》这样一部大诗,有很多场景,是任何电影或者任何具象不能演绎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电
期刊
摘 要:随着新疆南疆四地州学前教育政策倾斜力度的逐步加大,学前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学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学前儿童知识掌握水平提升明显,新疆南疆四地州学前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安排部署,2016年10月,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首批选派3000名干部职工和赴南疆四地州农村幼儿园开展支教工作。本文作者是新疆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选派至喀什地区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幼儿园进行
期刊
摘 要:盛唐可谓是诗的国度,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加之唐诗本身的改革与发展,盛唐诗人可谓是生得适逢其时,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王维是众多诗人中最为人称善的维摩诘居士,谈禅论朝事两不误,将亦僧亦俗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相比同时代的诗人,王维漫游、从政、出塞过程中“无可无不可”的随缘自适又多了几分与众不同的旷达与从容。  关键词:王维;从政;盛唐的休假制度;山水漫游;禅宗  唐代是我
期刊
摘 要:政治科目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政治教学的过程,善于应用情感教育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丰富情感,确保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政治;价值作用  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借助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环节,强化教学效果。长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性、实践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单纯由教师来讲解,不仅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使学生过分依赖老师,这对于学生成长非常不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上显著提高。为此,本文从多角度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期刊
摘 要:文天祥的“集杜诗”借杜甫之诗写自身感世忧时的家国之情,艺术手法圆融天成,如出己手,避免了集句诗流于文字游戏的通病,历来为后人称道。本文从文天祥“集杜诗”中的《胡笳曲(十八拍)》入手,分別从内容方面论述《胡笳曲(十八拍)》中蔡琰、杜甫、文天祥三人异世同悲及三重镜像中的精神契合,从形式手法方面论述文天祥“学杜”与“变杜”的话语建构,从而探讨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士大夫阶级历劫者的家国情怀与艺术自觉。
期刊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9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经过合并、升格后更名,掀起了更名热潮。本文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认为高校更名是在制度环境中,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需要迎合组织结构中政府的喜好资源支持和社会公众的文化认知,取得自身的合法性,并维持和提高声誉以在组织领域内取得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更名;合法性;社会承认;合法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