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应用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在社会中有愈演愈烈之势,唯独在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使用中,人们才会倍加小心,不乏有孕妇因误服少量抗生素而中止妊娠的情况发生。如何在怀孕及哺乳期间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1妊娠期用药
  1.1妊娠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抗生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呈现与平时不同的特点,最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抗生素可以通过胎盘及血脑屏障影响到胎儿,从而造成损害。对于抗生素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肯定要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对胎儿是安全的,无不良反应。推荐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等。
  1.1.2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毒性或有致畸作用的抗生素,若选用,需要有绝对指征并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属于此类抗生素的有氨基糖甙类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此类药物对胎儿听神经损害是不可逆的。
  1.1.3应该禁用的具有明显毒性及明显致畸作用的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等。
  1.2在怀孕期间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2.1尽早做出孕妇罹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这是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最重要条件,以立即能分离并鉴定出病原菌为最理想,但这只在很少医疗单位可以做到。如果不能确定,也可以根据孕妇临床表现,做出经验性的判断。由于病原菌不能确定被迫选择能够覆盖所有可能病原菌的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
  1.2.2熟悉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考虑抗生素吸收、分布等特征,选择有效抗生素。例如链球菌、肺炎球菌与孕妇所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相适应,青霉素对其敏感且无害,对孕妇无禁忌,故应首选。若孕妇过敏,则宜选用抗菌谱与其类似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而不宜选用氨基甙类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1.2.3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正确合理。需根据所选抗生素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以孕妇选用红霉素为例,空腹口服红霉素500mg后,药物在十二指肠溶解,给药后3-4小时达峰浓度,故应6小时服药一次。静脉滴注红霉素给药8小时后血药浓度还很高,故应至少12小时给药一次。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对药效确有影响,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吸收最快,粉剂次之,片剂及胶囊吸收较慢。皮下注射或肌肉注视吸收较快,静脉给药最快。通常吸收快的制剂,药物血浓度峰值较高,单位时间内排泄也快,故维持时间短;吸收慢的剂型,药物血浓度峰值较低,可能影响疗效。属于繁殖期杀菌药的青霉素常用静脉滴注法,推荐一次剂量青霉素钠盐溶于100ml液体中,用0.5-1.0小时滴完,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浓度,还能减少青霉素分解产生致敏物质,称为间歇冲击疗法,发挥其杀菌作用。但必须掌握好时间,最好6小时一次,至少也应12小时一次,每日只缓慢静脉滴注一次的做法必须纠正。
  1.2.4选用的抗生素必须对子宫内胎儿无害。孕妇应用抗生素是否有致胎儿畸形作用,时至今日无确切报道,但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应用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抗生素,例如灰黄霉素、静滴氯霉素等。 妊娠三个月后,除非必须通常不选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以避免伤害胎儿内耳,妊娠期可能安全选用的抗生素就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红霉素类。
  1.2.5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将抗菌药物在妊娠哺乳期的应用分为三类:①妊娠哺乳期推荐应用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酯化物除外)抗生素。②妊娠哺乳期慎用或尽量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克林霉素类和万古霉素。③妊娠哺乳期禁用的抗菌药物是: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
  1.3抗生素在妊娠期的应用,应该强调如下观点:必须根据孕妇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检查结果和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制定出具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其中包括选择药物、给药方法、药物剂量、疗程等,并能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菌检查结果随时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最理想的疗效。认为抗生素用比不用好,多用比少用好,用光谱比窄谱好,用新抗生素比用老抗生素好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一定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出发,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和防止副作用,确保孕妇及胎儿安全。
  2哺乳期用药
  几乎能通过胎盘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但由于生理滤过系统的作用,许多药物转移到母乳的比例较低,母乳中药物浓度一般仅为母血的0.5%~2.0%,对婴儿无定量影响,也不可能有任何临床作用。各种抗菌药物转移至母乳且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的量很小,浓度大多<1mg/L,但也有例外,如磺胺药、红霉素等可能还有甲硝唑。哺乳期用药应注意:
  (1)确定乳母用药指征并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尽可能用最小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剂量大或疗程长时,应监测乳儿血药浓度。
  (2)哺乳期应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停止哺乳;必须使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乳母必须用药,但该药对乳儿的安全性又未能证实时,应暂停哺乳或改用人工喂养。
  (3)哺乳期用药时,哺乳时间应避开乳汁中药物浓度高峰期。乳母可在授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乳儿吮吸乳汁时避开药物浓度的高峰期,减少药物向乳儿移行。总之,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首先考虑药物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其次考虑抗菌活性,做到治疗母体而不影响胎婴儿。
  3妊娠和哺乳期不推荐应用中草药
  抗菌中草药妊娠和哺乳期不推荐应用中草药,因为中草药成分复杂,其对胚胎、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由母体血液向乳汁转运方面,均缺乏严格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1
  136000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2
其他文献
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性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增高。临床表现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肤痛、关节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本文从2005年元月至2007年11月,观察有效病例78例,现小结如  下:    1一般资料    1.1性别:男42例、女36例,最小年龄1岁
期刊
门诊病历作为医疗文件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门诊病历是一系列医疗活动的起始阶段,由于病人接受门诊医生的诊疗活动是不固定的,门诊医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往往缺少连续和系统的观察,对病情的认识通常依靠门诊病历的记载,门诊病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疗质量。因此,切实加强门诊病历管理,是提高门诊病历质量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门诊病历质量进行分析探
期刊
【摘要】综合医院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重点部门,强化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控,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手术治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从事门诊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更为重要,我们强化了消毒隔离工作,实行严格监控,使各项监控指标达到了正常范围,从而提高了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    门诊手术室是综合医院门诊部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
期刊
【摘要】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点与优势。方法:通过电脑对我院3年来272436万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病人年龄层次、治疗疾病病种、中医药剖析。结论: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被誉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源于自然,毒副作用小,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中药处方处方 统计治病特点  通过对医院中成、草药处方的临床应用统计分析,可以对中药材生产、计划、采购、供应以及
期刊
【摘要】目的:测定复方酮康唑乳膏中硫酸新霉素的含量。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作柱前衍生剂,乙腈-三乙胺溶液(pH3.6)(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5nm。结果:测定线性范围12.5~200μg/ml[Y=17582.8X+42140,r=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39%(n=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关键词】复方酮康唑乳膏 硫酸
期刊
【摘要】手指屈肌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是手部的常见疼痛性疾病。本人自1998年9月至今年5月在局部鞘内封闭基础上加用自制小钩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86例,随访所有病例无一例复发。结论:此方法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微创经济、方便实用,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指屈肌腱鞘炎钩针刀鞘内封闭    1针刀制备    用1.2mm骨圆针将一端磨尖、前段3mm弯成30度角,并将弯角一段
期刊
【摘要】笔者从医30多年,研究验方养脾汤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慢性胃炎、妇女带下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和病家的欢迎,索方服用颇多,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养脾汤小儿厌食症慢性胃炎带下病    The proved prescription keep spleen soup a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realize  Wang Yingming1Wang
期刊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设想逐步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是利?是弊?一时间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把公立医院一味地推向市场化的自负盈亏模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必然难以兼顾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也就造成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始终存在。由于市场经济迫使医院必须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人民群众又希望医院能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和服务功能,这就陷入
期刊
【摘要】目前临床发生过敏反应大多是药物引起,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给药途径以静脉及肌肉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最为突出,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大疱性表皮松解,过敏性紫癜,皮炎等,以皮肤系统反应发生率最高,笔者收集近年来国内有关药物过敏反应报道220篇(不包括有关不良反应文献综述)计241例分析归纳如下。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 给药途径 临床表现    Analysis of 241 case
期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卫生保健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地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患病率也相应增加,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其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随老龄化而衰退,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明显下降,有文献报告,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