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较之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试题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一系列的情境:“美文栏目的推荐”指向名著导读,提升思维深刻性,培养审美情感;“图文并茂综合”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跨学科综合,渗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开展”迁移到口语交际,发展思辨能力,贯彻表达交流共享的理念。这三类情境试题的设置聚焦课程标准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内容,对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促进考和教的一致性。
关键词:情境 中考 核心素养
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开启新一轮改革,其试题构建了多样化的情境,通过情境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名著导读这一板块教学存在思维浅显,审美情感缺乏的问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拘泥于老例子、旧题材,缺乏时效性,不善于结合其他学科,缺乏文化因素的渗入;口语交际的表达缺乏思辨性,停留在日常闲谈的层面。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的山西中考改革—初现情境
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改变了传统试题彼此独立的结构,以读书-读思-读写这三个板块构成,读中有写,读写结合。该试题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为载体,呈现多样的情境,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出“真语文”的味道。改革后的中考试题命制特点给予了广大师生一个讯号:语文课堂需要设置真实合理普遍的情境,在情境中落实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内容,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二.山西中考语文情境试题分析(2016-2020)
笔者通过分析2016-2020这五年的试题结构,发现试题主要分为“美文栏目推荐”“图文并茂综合”“主题班会开展”三类,这三类试题设置的情境有以下特点:
(一)美文栏目推荐 指向名著导读
美文栏目推荐这一情境题的设置,瞬间将学生拉回到平时名著导读课堂中。这一情境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赏析的文字,同时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另一方面,在挖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供思考的方向,给予支架,也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品质。
(二)图文并茂综合 开展综合性学习
图文并茂综合题,其形式是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创设的情境取材于社会事件,将学生的视野拉到现实生活中,这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借鉴作用,满足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该类试题考查的知识除了语文这门学科,还有地理、美术、历史等学科,展开学科之间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延伸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并且有传统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体验。
(三)主题班会开展 迁移口语交际
主题班会这一情境,选取的材料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实施口语交际有一定启发作用。例如“拖延症”“做一个善问者”等话题,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责任感;同时还考查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思辨,深入讨论,形成问题意识,找准解决对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表达交流共享的目的。
這些试题情境化的设置立足核心素养,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这三类情境的构建,对之后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三.语文情境课堂的构建
结合中考情境类试题释放出的新的信息提示,笔者简单探讨一下如何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来落实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提升思维深刻性 培养审美情感
初中语文的部编版教材增设名著导读这一新的板块与中考出现的美文推荐栏目,指导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应该培养学生在读书方面善于思考和钻研的良好习惯,并重视审美教育。实际上,教师在具体指导方面流于形式:主题解读单一。对于多元主题的解读,不可雨露均沾,一定要有所偏重。一方面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经典文本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的特点,进行“向益性”解读。
这里以七年级上册部编版中第二本名著导读《西游记》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在这一个主问题的带领下,可以设置一系列小问题对主题深度挖掘,如“《西游记》写作背景是什么?师徒四人都有什么特点?”等;接着教师营造语言情境,带领大家进入文本所处时代和作家所处的背景,对文中的儒释道思想简单阐述过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创设迁移情境,结合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谈谈“这部名著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启示”,比如: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得真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师徒四人一样,追逐理想,坚定信念,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这些情境在于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在追求思维发展深刻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西游记》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针对第三个要求“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典片段,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刺激,加深对人物的印象,让学生沉浸在其中营造的情境之中,发现、感受和创造美。也可以进行人物之间的对比,谈谈他们对喜欢的人物的认识。
(二)注重跨学科整合 渗透传统文化
综合题取材于现实社会热点事件,联系学生实际,真实性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而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综合性学习活动涉及到的知识仅限于语文知识,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向其他学科借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促进学科知识之间融合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的多向发展,还可以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等融入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里选取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进行说明,为了有效地开展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并选取当下热点事件,加强学生代入感,如2021年三星堆重大考古新发现成果。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出土文物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文物的印象,使学生树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其次引导学生查找关于三星堆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以及蕴含的典故,让学生感受到藏在文物里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情感上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最后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片,写一份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
(三)发展思辨能力 促进表达交流
主题班会选取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和生活事件,这一情境的设置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思辨能力。通常学生在语文交际课堂中的口语交流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交际方式与日常交流毫无差别。这违背了口语交际第四学段中“对讨论问题有针对性、条理性和依据性”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立足于真实的普遍的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导致学生所表达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模块的“讨论”中列举了一些问题,这里以“怎样才算是有教养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为例:教师首先引入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在不同场合中都见过哪些缺乏教养的行为,并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缺乏教养的行为:校园里乱丢垃圾、挑衅老师,侮辱同学;家中顶撞父母,目无尊长;生活中乱闯红灯、违法乱纪等,加深学生对缺乏教养行为的认识;其次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图片中的行为,让小组代表发言,谈谈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最后教师总结发言,得出结论:缺乏教养的人往往不懂礼貌,不守秩序,侵犯或损害了别人的权益;进而阐述有教养的人的特点: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既不委屈自己,也不會让别人感到不舒服,方便自己的同时仍能兼顾他人利益。在这些真实的情境设置下,学生才能展开深刻的讨论,发言才会有理有据,发表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中考改革后,向广大师生呈现出情境化的试题,试题拉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从中考的导向来看,紧紧抓住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这两大法宝,才能展现语文独特的魅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应该从课程标准和中考的改革方向出发,积极地构建情境课堂,有效地解决在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小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思维,挖掘审美情感,传承文化,从而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情境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子燕,李丽娟,左慧星.立足学科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7-10.
[2]李丽娟,曹二立,丁秀芳.基于核心素养.坚持多样创新.体现六个维度.彰显导向引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2):7-9.
[3]李丽娟,丁秀芳,丁如萍.体现六个维度.注重学以致用.传承优秀文化.落实立德树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2):7-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情境 中考 核心素养
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开启新一轮改革,其试题构建了多样化的情境,通过情境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名著导读这一板块教学存在思维浅显,审美情感缺乏的问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拘泥于老例子、旧题材,缺乏时效性,不善于结合其他学科,缺乏文化因素的渗入;口语交际的表达缺乏思辨性,停留在日常闲谈的层面。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的山西中考改革—初现情境
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改变了传统试题彼此独立的结构,以读书-读思-读写这三个板块构成,读中有写,读写结合。该试题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为载体,呈现多样的情境,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出“真语文”的味道。改革后的中考试题命制特点给予了广大师生一个讯号:语文课堂需要设置真实合理普遍的情境,在情境中落实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内容,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二.山西中考语文情境试题分析(2016-2020)
笔者通过分析2016-2020这五年的试题结构,发现试题主要分为“美文栏目推荐”“图文并茂综合”“主题班会开展”三类,这三类试题设置的情境有以下特点:
(一)美文栏目推荐 指向名著导读
美文栏目推荐这一情境题的设置,瞬间将学生拉回到平时名著导读课堂中。这一情境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赏析的文字,同时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另一方面,在挖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供思考的方向,给予支架,也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品质。
(二)图文并茂综合 开展综合性学习
图文并茂综合题,其形式是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创设的情境取材于社会事件,将学生的视野拉到现实生活中,这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借鉴作用,满足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该类试题考查的知识除了语文这门学科,还有地理、美术、历史等学科,展开学科之间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延伸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并且有传统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体验。
(三)主题班会开展 迁移口语交际
主题班会这一情境,选取的材料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实施口语交际有一定启发作用。例如“拖延症”“做一个善问者”等话题,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责任感;同时还考查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思辨,深入讨论,形成问题意识,找准解决对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表达交流共享的目的。
這些试题情境化的设置立足核心素养,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这三类情境的构建,对之后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三.语文情境课堂的构建
结合中考情境类试题释放出的新的信息提示,笔者简单探讨一下如何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来落实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提升思维深刻性 培养审美情感
初中语文的部编版教材增设名著导读这一新的板块与中考出现的美文推荐栏目,指导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应该培养学生在读书方面善于思考和钻研的良好习惯,并重视审美教育。实际上,教师在具体指导方面流于形式:主题解读单一。对于多元主题的解读,不可雨露均沾,一定要有所偏重。一方面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经典文本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的特点,进行“向益性”解读。
这里以七年级上册部编版中第二本名著导读《西游记》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在这一个主问题的带领下,可以设置一系列小问题对主题深度挖掘,如“《西游记》写作背景是什么?师徒四人都有什么特点?”等;接着教师营造语言情境,带领大家进入文本所处时代和作家所处的背景,对文中的儒释道思想简单阐述过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创设迁移情境,结合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谈谈“这部名著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启示”,比如: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取得真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师徒四人一样,追逐理想,坚定信念,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这些情境在于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在追求思维发展深刻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西游记》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针对第三个要求“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典片段,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刺激,加深对人物的印象,让学生沉浸在其中营造的情境之中,发现、感受和创造美。也可以进行人物之间的对比,谈谈他们对喜欢的人物的认识。
(二)注重跨学科整合 渗透传统文化
综合题取材于现实社会热点事件,联系学生实际,真实性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而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综合性学习活动涉及到的知识仅限于语文知识,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向其他学科借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促进学科知识之间融合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的多向发展,还可以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等融入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里选取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进行说明,为了有效地开展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并选取当下热点事件,加强学生代入感,如2021年三星堆重大考古新发现成果。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出土文物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文物的印象,使学生树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其次引导学生查找关于三星堆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以及蕴含的典故,让学生感受到藏在文物里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情感上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最后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片,写一份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
(三)发展思辨能力 促进表达交流
主题班会选取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和生活事件,这一情境的设置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思辨能力。通常学生在语文交际课堂中的口语交流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交际方式与日常交流毫无差别。这违背了口语交际第四学段中“对讨论问题有针对性、条理性和依据性”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立足于真实的普遍的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导致学生所表达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模块的“讨论”中列举了一些问题,这里以“怎样才算是有教养的人,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为例:教师首先引入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在不同场合中都见过哪些缺乏教养的行为,并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缺乏教养的行为:校园里乱丢垃圾、挑衅老师,侮辱同学;家中顶撞父母,目无尊长;生活中乱闯红灯、违法乱纪等,加深学生对缺乏教养行为的认识;其次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图片中的行为,让小组代表发言,谈谈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最后教师总结发言,得出结论:缺乏教养的人往往不懂礼貌,不守秩序,侵犯或损害了别人的权益;进而阐述有教养的人的特点: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既不委屈自己,也不會让别人感到不舒服,方便自己的同时仍能兼顾他人利益。在这些真实的情境设置下,学生才能展开深刻的讨论,发言才会有理有据,发表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中考改革后,向广大师生呈现出情境化的试题,试题拉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从中考的导向来看,紧紧抓住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这两大法宝,才能展现语文独特的魅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应该从课程标准和中考的改革方向出发,积极地构建情境课堂,有效地解决在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小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思维,挖掘审美情感,传承文化,从而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情境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子燕,李丽娟,左慧星.立足学科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7-10.
[2]李丽娟,曹二立,丁秀芳.基于核心素养.坚持多样创新.体现六个维度.彰显导向引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2):7-9.
[3]李丽娟,丁秀芳,丁如萍.体现六个维度.注重学以致用.传承优秀文化.落实立德树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2):7-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