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加强就业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缓解就业压力。文章从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重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作用;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压力不减。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经济结构性矛盾、地域发展差异、就业政策滞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和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等主观方面的因素。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理预期、准确分析就业形势、合理消减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奉献意识弱化,择业功利化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时出现了原有理想信念的模糊、原有高尚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出现比较功利化的倾向。这部分学生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过于看重个人发展、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不愿到西部、到基层等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锻炼自己。2014年对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回答“择业时,您考虑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时,结果统计显示:排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是薪酬与福利,超过四分之三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这一选项,占总人数的79.28%;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有76.65%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这一因素;排在第三位的因素是工作地点,超过半数(61.0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这一因素。学生的期望月薪虽然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实际月薪。通过此次调查并计算得出,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期望的平均工资为4260元左右,2013年智联招聘对全国28个重点城市的应届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称,苏州地区应届生岗位平均薪酬为3121元。可见,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于实际情况。
(二)缺乏诚信意识、敬业精神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信用危机,部分大学生为了谋求理想职位,迎合用人单位需求而在应聘材料中弄虚作假。一些学生常常把已签约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就毁约、辞职,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挫伤了用人单位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更有少数学生不惜以种种借口欺骗学校老师获得多份就业协议书,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造成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误解与矛盾。
(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差
性格、气质、能力、需求和动机等学生个性因素对其择业观、成才观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当前,许多“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面对过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急躁等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乃至顺利就业。
(四)就业主动性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大学生存在就业主动性差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是去主动求职,而是过分依赖父母、亲属,希望通过社会关系就业,更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在家里当“啃老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对就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不愿意主动寻找工作单位,怕被用人单位拒绝。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更应适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努力克服就业恐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
(一)导向作用——保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性质与方向
强化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内在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做出符合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择业行为。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外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其社会功能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传递给大学生,既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潜在能量,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因素,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就业工作方向。
(二)德育作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會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不仅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规范教育,使他们明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逐步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
(三)协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过于关注福利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端正就业态度,明确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四)调节作用——调试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辅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树立信心;此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促使大学生能够以良好心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五)激励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激励作用主要是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和调动教育主导者和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育的主导者来说,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增强大学生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调动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于教育主体——大学生而言,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了解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和不进则退的道理,唤醒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重拾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事件分析处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等。为自己更好、更全面地发展继续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不断增强就业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在就业中寻求自身的位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的培养方式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才能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生存发展。近年来,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努力推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方案,即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配套学术型、应用型、国际型等多样化人才培养子方案。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推进下,学校不断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试点学院改革、试点书院改革,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卓越人才计划,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学校通过设立莙政基金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 S-UIPP带薪实习项目等,持续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的机会。
(二)强化专业化理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越来越得以体现,那么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班主任、辅导员、高年级导师三位
一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资助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进行深造,鼓励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从而快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待遇、职称等现實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科研条件。
(三)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筑主体式、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入脑”,防止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现象,这就需要唤起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入心”、“入行”。同时,还要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三者有效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通过以上课程,要有目的性地开展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定位,要开展职业观、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诚信意识。
(四)利用“自媒体”等网络方式,开拓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近年来,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等“自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及时为大学生提供详实的就业信息,以及了解大学生就业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更能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开拓大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空间。
(五)朋辈教育给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朋辈教育的“亲民性”有利于拉近与被指导者的距离,引导其从心理上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朋辈教育的“便利性”有利于展开贴近生活的指导,使被指导者从周边实例获得灵感,逐步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朋辈教育的“个性化”有利于针对性进行创就业辅导,引导被指导者通过大学生活寻找自己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朋辈教育的“科学化”指导模式和引领方式,有利于挖掘被指导者的职业潜能,使其通过完备科学的生涯规划,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发展意义的职业。高校应借助思政辅导员、毕业班学生、在校研究生等与学生年纪相仿、经历相似,具有朋辈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朋辈教育理念,便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毕业生走进企业、走上社会
社会实践、实习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的重要方式。高校应为大学生搭建多渠道、全方位的课内外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实习等活动。苏州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进行改革性尝试,开发“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该项目作为省教育厅教改重点立项研究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为主旨,借鉴国外带薪实习生的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对人才素质、专业、技能等的标准要求,组织大四本科生与三年级研究生进入“培训中心”或企业,采用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培训方式,有机融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修养和企业文化,全方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职场达人。该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融合,强化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高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自2010年以来,苏州大学带薪实习项目历经试点、探索和创新,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现已有近1300名大学生参与此项目,经过职业素养课程培训和生产实践的锻炼,就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跟踪调查,98%以上的学员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韩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2]张志华,赵波.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宋晓会,张海龙.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
[4]邓雪妍.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教育,2011(10).
[5]黄郁健.浅谈朋辈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
课题项目:苏州大学201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批准号:2014szyj1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作用;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压力不减。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经济结构性矛盾、地域发展差异、就业政策滞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和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等主观方面的因素。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理预期、准确分析就业形势、合理消减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奉献意识弱化,择业功利化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时出现了原有理想信念的模糊、原有高尚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出现比较功利化的倾向。这部分学生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过于看重个人发展、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不愿到西部、到基层等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锻炼自己。2014年对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回答“择业时,您考虑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时,结果统计显示:排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是薪酬与福利,超过四分之三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这一选项,占总人数的79.28%;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有76.65%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这一因素;排在第三位的因素是工作地点,超过半数(61.0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这一因素。学生的期望月薪虽然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实际月薪。通过此次调查并计算得出,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期望的平均工资为4260元左右,2013年智联招聘对全国28个重点城市的应届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称,苏州地区应届生岗位平均薪酬为3121元。可见,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于实际情况。
(二)缺乏诚信意识、敬业精神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信用危机,部分大学生为了谋求理想职位,迎合用人单位需求而在应聘材料中弄虚作假。一些学生常常把已签约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就毁约、辞职,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挫伤了用人单位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更有少数学生不惜以种种借口欺骗学校老师获得多份就业协议书,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造成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误解与矛盾。
(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差
性格、气质、能力、需求和动机等学生个性因素对其择业观、成才观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当前,许多“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面对过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急躁等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乃至顺利就业。
(四)就业主动性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大学生存在就业主动性差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是去主动求职,而是过分依赖父母、亲属,希望通过社会关系就业,更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在家里当“啃老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对就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不愿意主动寻找工作单位,怕被用人单位拒绝。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更应适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努力克服就业恐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
(一)导向作用——保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性质与方向
强化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内在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做出符合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择业行为。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外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其社会功能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传递给大学生,既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潜在能量,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因素,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就业工作方向。
(二)德育作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會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不仅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规范教育,使他们明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逐步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
(三)协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过于关注福利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端正就业态度,明确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四)调节作用——调试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辅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树立信心;此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促使大学生能够以良好心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五)激励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激励作用主要是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和调动教育主导者和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育的主导者来说,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增强大学生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调动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于教育主体——大学生而言,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了解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和不进则退的道理,唤醒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重拾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事件分析处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等。为自己更好、更全面地发展继续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不断增强就业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在就业中寻求自身的位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的培养方式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才能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生存发展。近年来,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努力推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方案,即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配套学术型、应用型、国际型等多样化人才培养子方案。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推进下,学校不断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试点学院改革、试点书院改革,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卓越人才计划,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学校通过设立莙政基金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 S-UIPP带薪实习项目等,持续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的机会。
(二)强化专业化理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越来越得以体现,那么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班主任、辅导员、高年级导师三位
一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资助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进行深造,鼓励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从而快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待遇、职称等现實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科研条件。
(三)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筑主体式、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入脑”,防止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现象,这就需要唤起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入心”、“入行”。同时,还要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三者有效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通过以上课程,要有目的性地开展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定位,要开展职业观、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诚信意识。
(四)利用“自媒体”等网络方式,开拓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近年来,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等“自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及时为大学生提供详实的就业信息,以及了解大学生就业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更能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开拓大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空间。
(五)朋辈教育给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朋辈教育的“亲民性”有利于拉近与被指导者的距离,引导其从心理上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朋辈教育的“便利性”有利于展开贴近生活的指导,使被指导者从周边实例获得灵感,逐步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朋辈教育的“个性化”有利于针对性进行创就业辅导,引导被指导者通过大学生活寻找自己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朋辈教育的“科学化”指导模式和引领方式,有利于挖掘被指导者的职业潜能,使其通过完备科学的生涯规划,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发展意义的职业。高校应借助思政辅导员、毕业班学生、在校研究生等与学生年纪相仿、经历相似,具有朋辈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朋辈教育理念,便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毕业生走进企业、走上社会
社会实践、实习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的重要方式。高校应为大学生搭建多渠道、全方位的课内外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实习等活动。苏州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进行改革性尝试,开发“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该项目作为省教育厅教改重点立项研究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为主旨,借鉴国外带薪实习生的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对人才素质、专业、技能等的标准要求,组织大四本科生与三年级研究生进入“培训中心”或企业,采用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培训方式,有机融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修养和企业文化,全方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职场达人。该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融合,强化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高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自2010年以来,苏州大学带薪实习项目历经试点、探索和创新,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现已有近1300名大学生参与此项目,经过职业素养课程培训和生产实践的锻炼,就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跟踪调查,98%以上的学员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韩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2]张志华,赵波.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宋晓会,张海龙.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
[4]邓雪妍.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教育,2011(10).
[5]黄郁健.浅谈朋辈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
课题项目:苏州大学201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批准号:2014szyj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