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写作”成为“源头活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对作文教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自己很重视,学生却不重视;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成效呢?
  一、利用课本,积累作文材料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具备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回归课本,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信手拈来运用于作文当中,不失为一种简便而迅捷的手段。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我始终有着这样一种感受:课本,语文课本,它是一座富矿;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源泉。用好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材料,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自然地被激发。
  而在写作方面,学生往往又不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内容,就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根据课文,拓展作文思路
  不少课文内涵丰富,韵味无穷,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考试时,我们可以巧妙地根据课文,大胆发挥,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课文的基础上再造新文。综观几年来高考优秀作文,有不少这样的成功例子。
  借课文进行故事新编,编出新意。这种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的手法在近年的高考中相当热门,每年都涌现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如高考优秀作文《刺秦》,就是在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基础上,大胆地为荆轲设计了一个突破史实的两难选择:为太子一人还是为天下苍生?最后由决心刺秦到放过秦王的选择变化,荆轲也由扶弱救困、反抗强暴的侠义形象,一变而成为明大义、顾大体、识大局的仁人志士。
  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补出精彩。不少课文中存在“空白”,写作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对作品空白进行填补、充实,从而另造新文。
  还可以对课文观点进行质疑,发表新解。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反弹琵琶,另辟蹊径,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使得文章见解新颖独到。
  三、融会课文,深化作文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文章品质的高下、层次的高低。高考作文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立意却万变不离其宗,着重考查考生的心灵体验、道德情操、人文精神以及思辨能力。这些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和许多课文的主旨基本一致。从《诗经》、《离骚》、《史记》到唐诗宋词,从鲁迅到沈从文到史铁生,从莎士比亚到雨果到塞万提斯,从《老人与海》到《瓦尔登湖》到《我有一个梦想》,每一个作者都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每一篇文章都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些经典之作中徜徉,与这些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仿佛经历一次次精神的碰撞、交融和洗礼,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文情趣和品格,促使我们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从古诗词中,可以感受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坚毅和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放;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归园田居》中可以欣赏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感;从《陈情表》、《长亭送别》、《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可以体悟出人类至真至诚的情感……
  这些深邃而优美的思想内涵,为高考作文提供了十分广泛而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高考作文题,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立意。
  四、借鉴课文,夯实作文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同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也对“有文采”作了明确的规定。模仿和借鉴课文语言,将有助于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引用课文名句,点缀考场作文。如2007年江西省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中写道:“走进语文,心中涌动出一泓清泉,生出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轻灵之感。走进语文,我认识了鲁迅,这一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向中国人民大声呐喊:‘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榆树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语文,正是我心中那一泓沉淀着无数梦想的清泉。”作者通过大量贴切地引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书香气息,为本文赢得满分立下大功。
  由此可见,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让课本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其他文献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分必考题与选考题两个模块,其中选考题部分设计了两种类型的阅读试题,一个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另一个就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频率较高的是人物传记类阅读。这类文本阅读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要想准确,规范编制答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要准确筛选信息,全面把握文脉,从而整合信息,规范答题。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筛选信息呢?本文对此作出简要探索。  1.概括传主的主要事件,
期刊
反复品读《雷雨》,可以得出一个“有关因果的推论”,即在周家的四个人物身上都不约而同地存在着一个共性的东西;也正是这个共性的东西,导致了他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命运。这个共性的东西就是——人性的错位。  对于周朴园来说,人性的错位表现为人性向物欲(金钱)低下了高贵的头。物欲使他偏离了正常的人性轨道,而滑向了“自私、虚伪、残酷、阴险”。当年他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门第的小姐”,逼着鲁侍萍抱着刚生下三天的儿子
期刊
一直以来,语文试卷中的人物传记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尤其是在文言文上面,所选文章基本上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它的重要程度在不断提高,所占分值比例也在逐渐增大。对学生而言,掌握此类文章的解题方法、答题技巧已迫在眉睫。那么,到底该如何解读此类文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所选文言人物传记一般篇幅较短,内容简洁,文章多以记叙为主,人物多为正面形象。通过初
期刊
新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但“除旧”不是把传统全盘否定、一把火烧光,“布新”也并不是“唯新是从”。“新课程的实施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原有经验的提升和改组”,在改革中秉承传统精华。  一、回归“诵读教学”传统,在诵读中求体悟  “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惟其意”的诵读法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最传统、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历来备受推崇。
期刊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在天宝十五年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
期刊
今天的时代是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疯狂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的运用,是利还是弊?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做课件的体会,做以下分析,乞作引玉之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    语文博大精深,涵盖极广,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本质,它包括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构成因素。  一、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创设阅读氛围  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阅读教
期刊
我们认为作文的有效评价简单地讲就是教师的作文评价要对作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要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的态度和水平都应该有持续性的提高,有指导意义。我们认为有效评价应该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  一、作文教学之有效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可以简称“激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时下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很多
期刊
据考证,词牌有六种来源:1.来自边地曲调或域外音乐;2.来自内地民间的曲调;3.乐工歌妓们自己创制的曲调;4.国家音乐机构创制的曲调;5.文人创作的曲子;6.摘自大曲,古曲。词牌来源较为广泛,所以词牌的意思也很复杂。这就使词牌的命名有了不同的历史掌故。例如:  《苏幕遮》词牌,据考证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今天新疆吐鲁番)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
期刊
熟语是汉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同时成语又是熟语中的精品,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那么如何有效复习成语呢?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成语  (1)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又较能体现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便于记忆和使用。  (2)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