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教学;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117—01
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系统地让学生形成并具备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学工作者的一大课题,作为世界未来的创造者和改造者的青少年必须提高环保的潜在意识。下面结合教学的几个环节来谈谈如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中的历史公害事件。如在学到“空气的成分”知识时,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课前让学生事先通过网络等进行资料搜集,各小组在课堂上交流,再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影视短片,这样如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雾霾、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环保意识在血的教训中自然形成。
2.了解环境污染的源头。学到“水资源”时,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砖瓦厂、纸箱厂、废旧塑料回收再造厂及从城市流下来的污水沟实地观察认证。我们发现这些乡镇小厂都没有排污设备,黑烟直冲蓝天,浊水直泄黄河。从而了解污染源主要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工业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导致人畜受到伤害;废渣、废液、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土壤严重污染;城市用水、农业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等。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人类的正常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以后,他们从小就会立志保护环境。
3.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开展一些有探究性的课外兴趣实验,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我们校门前是一大片盐碱地,根本种不了庄稼,经常是“冬白夏黄”,却被开发成了鱼塘。于是我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兴趣小组,一则测定池水及土地的pH值,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植物在它上面能生存,结果大多数学生得出:有一种叫红柳的植物特别耐盐碱、水塘中的芦苇也生长茂盛。有个别学生就提出将这里改造成公园,果不其然近年这里开发成了黄河湿地公园;再则用普通水与加入洗衣粉、洗涤剂的水来分别养殖几条小鱼,鱼在后者中的成活率要比前者低得多,而且后者水质易变质。这样学生既懂得了化工产品对水能够造成污染,也了解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因地制宜地防治污染。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实验后残留物的处理问题对他们进行现场教育,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及生产生活中有意识地去消除可能造成污染的隐患,改造或保护好环境。
4.展开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污染。如学到“农药与化肥”时,让学生调查自家大棚每年要用多少农药化肥,都是些什么样的农药化肥;我们的废旧大棚塑料、地膜是如何处理的等等。结论让人触目惊心:100%的大棚都要用到农药与化肥,像百菌清、杀毒矾、杀螟丹、氧化乐果、氯氰菊酯乳油等都是有毒农药;94%的诸如黄瓜、茄子等蔬菜都未经清洗直接上市;86%的废旧塑料是焚烧处理的。确凿有效的数据说明了污染的日趋严重,已伤及到了人类的生命。
5.利用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到“金属的冶炼”时,我用这样一道选择题引入,“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氧化物B.盐C.金属或合金D.碱。这样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垃圾要分类存放的环保常识。通过了解“水俣病”的形成:化工厂的汞盐——随污水流入湖河——经鱼类消化形成甲基汞——人吃鱼就会得水俣病,让学生了解重金属污染;学到“磷元素”时,可增加课外阅读材料“红潮”的形成:三磷酸五钠洗涤衣物的废水直接排到湖河中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死亡氧化,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使河水变黑变臭,鱼类等水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在上述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涉及生物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衔接,也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我们不能毁坏自身生存的水源。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好,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
?笙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117—01
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系统地让学生形成并具备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学工作者的一大课题,作为世界未来的创造者和改造者的青少年必须提高环保的潜在意识。下面结合教学的几个环节来谈谈如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中的历史公害事件。如在学到“空气的成分”知识时,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课前让学生事先通过网络等进行资料搜集,各小组在课堂上交流,再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影视短片,这样如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雾霾、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环保意识在血的教训中自然形成。
2.了解环境污染的源头。学到“水资源”时,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砖瓦厂、纸箱厂、废旧塑料回收再造厂及从城市流下来的污水沟实地观察认证。我们发现这些乡镇小厂都没有排污设备,黑烟直冲蓝天,浊水直泄黄河。从而了解污染源主要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工业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导致人畜受到伤害;废渣、废液、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土壤严重污染;城市用水、农业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等。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人类的正常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以后,他们从小就会立志保护环境。
3.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开展一些有探究性的课外兴趣实验,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我们校门前是一大片盐碱地,根本种不了庄稼,经常是“冬白夏黄”,却被开发成了鱼塘。于是我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兴趣小组,一则测定池水及土地的pH值,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植物在它上面能生存,结果大多数学生得出:有一种叫红柳的植物特别耐盐碱、水塘中的芦苇也生长茂盛。有个别学生就提出将这里改造成公园,果不其然近年这里开发成了黄河湿地公园;再则用普通水与加入洗衣粉、洗涤剂的水来分别养殖几条小鱼,鱼在后者中的成活率要比前者低得多,而且后者水质易变质。这样学生既懂得了化工产品对水能够造成污染,也了解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因地制宜地防治污染。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实验后残留物的处理问题对他们进行现场教育,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及生产生活中有意识地去消除可能造成污染的隐患,改造或保护好环境。
4.展开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污染。如学到“农药与化肥”时,让学生调查自家大棚每年要用多少农药化肥,都是些什么样的农药化肥;我们的废旧大棚塑料、地膜是如何处理的等等。结论让人触目惊心:100%的大棚都要用到农药与化肥,像百菌清、杀毒矾、杀螟丹、氧化乐果、氯氰菊酯乳油等都是有毒农药;94%的诸如黄瓜、茄子等蔬菜都未经清洗直接上市;86%的废旧塑料是焚烧处理的。确凿有效的数据说明了污染的日趋严重,已伤及到了人类的生命。
5.利用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到“金属的冶炼”时,我用这样一道选择题引入,“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氧化物B.盐C.金属或合金D.碱。这样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垃圾要分类存放的环保常识。通过了解“水俣病”的形成:化工厂的汞盐——随污水流入湖河——经鱼类消化形成甲基汞——人吃鱼就会得水俣病,让学生了解重金属污染;学到“磷元素”时,可增加课外阅读材料“红潮”的形成:三磷酸五钠洗涤衣物的废水直接排到湖河中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死亡氧化,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使河水变黑变臭,鱼类等水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在上述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涉及生物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衔接,也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我们不能毁坏自身生存的水源。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好,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
?笙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