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网瘾;网络游戏;成因;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38—01
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打游戏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那么到底为什么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这种网瘾又该如何克服呢,本文通过笔者的研究实践和经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网络游戏具有的特点
第一,网络游戏制作精美、画面音效逼真精细,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原因。网络游戏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由一批具备高技术、高水准、高研发能力的制作团队参与产品开发、内容编制、游戏规则设定,使网络游戏产品从外观到内涵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逼真性。美国空军曾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模拟飞行和战斗训练,一些游戏中的技术资料甚至是由军方直接提供的。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超现实的心理满足使电脑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具有极强的粘合性。
第二,网络游戏内容情节不断翻新,更增加了游戏的参与性、挑战性。在游戏中,游戏者战胜对方、胜利通关、获得成就、完成任务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满足,不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沮丧,都能紧紧抓住游戏者的心。一般来说,网络游戏的“寿命”是18个月左右。但是,在网络游戏运营过程中,开发商们还会根据游戏者的需求将游戏升级、改版,提供更多的游戏任务,使游戏者始终对游戏保持较高的热情。就是这种不断更新、任务升级的游戏特点抓住了玩家的心理,玩家们欲罢不能地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征服活动。
二、探究网瘾形成的原因
其实很早以前心理学家就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这就是完成欲,也就是“蔡戈尼克效应”。德国心理学家蔡戈尼克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她交给一些人22种不同的任务,有一半任务要他们坚持完成,另一半任务则在中途打断,不让其完成。做完实验后,让他们立即回忆刚才做了些什么任务。结果未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68%,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43%。这种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现象就称作“蔡戈尼克效应”。
青少年具有特殊的人格心理,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为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逐步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心理发展特征促进了其“蔡戈尼克效应”心理的发展是导致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三“蔡戈尼克效应”的实验
笔者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进行了此次实践。聘请技术人员帮助设置局域网的服务器,安装了一些学生喜爱的网络游戏,通过设置服务器,将这些网络游戏通关难度降低后。选择了一些玩网游上瘾的学生进行实验。每次利用课余时间,让参加实验的学生随意在电子备课室玩自己喜欢的网游,老师不加以干涉。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很有兴趣,玩游戏都很开心,在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后,网游上瘾情况最严重的学生首先放弃了。过了一个月以后,24名学生只剩下10名学生继续同意参加实验,其他14名学生要求退出,因为“这样的游戏没意思!”
通过这次实践得出:对网游上瘾越严重的学生最先退出,网游上瘾一般的学生可以坚持的时间较长。因此可以肯定只要能够克服学生“蔡戈尼克效应”心理,就能够帮助学生摆脱网游之瘾。虽然克服这种“蔡戈尼克效应”心理是可以短时间让学生脱离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使青少年彻底摆脱网瘾,要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几个方面共同作为,才能有所成就。
兴趣才是最好的戒瘾药。有网瘾的学生,往往没有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新鲜、有趣、快乐的体验,便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并把上网作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甚至惟一方式。强行与电脑隔离等方式对治理网瘾虽有一定作用,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戒除网瘾,关键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培养他们广泛、健康、积极的兴趣和爱好,以让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中移开,让他们拥有多样的兴趣和爱好而放弃网游。
?笙 编辑:蔡扬宗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38—01
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打游戏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那么到底为什么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这种网瘾又该如何克服呢,本文通过笔者的研究实践和经历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网络游戏具有的特点
第一,网络游戏制作精美、画面音效逼真精细,是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原因。网络游戏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由一批具备高技术、高水准、高研发能力的制作团队参与产品开发、内容编制、游戏规则设定,使网络游戏产品从外观到内涵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逼真性。美国空军曾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模拟飞行和战斗训练,一些游戏中的技术资料甚至是由军方直接提供的。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超现实的心理满足使电脑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具有极强的粘合性。
第二,网络游戏内容情节不断翻新,更增加了游戏的参与性、挑战性。在游戏中,游戏者战胜对方、胜利通关、获得成就、完成任务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满足,不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沮丧,都能紧紧抓住游戏者的心。一般来说,网络游戏的“寿命”是18个月左右。但是,在网络游戏运营过程中,开发商们还会根据游戏者的需求将游戏升级、改版,提供更多的游戏任务,使游戏者始终对游戏保持较高的热情。就是这种不断更新、任务升级的游戏特点抓住了玩家的心理,玩家们欲罢不能地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征服活动。
二、探究网瘾形成的原因
其实很早以前心理学家就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这就是完成欲,也就是“蔡戈尼克效应”。德国心理学家蔡戈尼克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她交给一些人22种不同的任务,有一半任务要他们坚持完成,另一半任务则在中途打断,不让其完成。做完实验后,让他们立即回忆刚才做了些什么任务。结果未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68%,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43%。这种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现象就称作“蔡戈尼克效应”。
青少年具有特殊的人格心理,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为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逐步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心理发展特征促进了其“蔡戈尼克效应”心理的发展是导致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三“蔡戈尼克效应”的实验
笔者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进行了此次实践。聘请技术人员帮助设置局域网的服务器,安装了一些学生喜爱的网络游戏,通过设置服务器,将这些网络游戏通关难度降低后。选择了一些玩网游上瘾的学生进行实验。每次利用课余时间,让参加实验的学生随意在电子备课室玩自己喜欢的网游,老师不加以干涉。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很有兴趣,玩游戏都很开心,在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后,网游上瘾情况最严重的学生首先放弃了。过了一个月以后,24名学生只剩下10名学生继续同意参加实验,其他14名学生要求退出,因为“这样的游戏没意思!”
通过这次实践得出:对网游上瘾越严重的学生最先退出,网游上瘾一般的学生可以坚持的时间较长。因此可以肯定只要能够克服学生“蔡戈尼克效应”心理,就能够帮助学生摆脱网游之瘾。虽然克服这种“蔡戈尼克效应”心理是可以短时间让学生脱离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使青少年彻底摆脱网瘾,要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几个方面共同作为,才能有所成就。
兴趣才是最好的戒瘾药。有网瘾的学生,往往没有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新鲜、有趣、快乐的体验,便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并把上网作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甚至惟一方式。强行与电脑隔离等方式对治理网瘾虽有一定作用,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戒除网瘾,关键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培养他们广泛、健康、积极的兴趣和爱好,以让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中移开,让他们拥有多样的兴趣和爱好而放弃网游。
?笙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