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光阴里的私人订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初雪落得早,农历十月刚过半,天地莹白。生日那天,煮茶焚香,抄经自省,清贡白百合一枝,一抬头,雪花漫天飞舞,如千万只蝴蝶,斜入闲亭瓦舍。
  春绿冬白,我更喜欢冬天,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人的心思亦随之沉潜、简静、安闲。临窗观画,朋友新赠的兰花图寥寥数笔,逸气草草,行书题跋“惠风和畅,吉祥如意,无为而为”。独爱那朱文闲章,“悟禅”,如同师父离开那日,满寺的莲花都开了,水是莲花的镜子,花光与水互为映衬,照见莲花不染。师父心如明镜,如莲花,清净无挂碍。
  我正想着莲有几色,电话就响了,朋友约稿,似乎是要写私人订制的话题,我在这边忽而无语,冬天给大地订制雪花,秋天给大地订制累累硕果。而工业时代唯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私人订制,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只求快捷,少了温度,缺了时光的精雕细琢,说到底,是缺了古典情怀的滋养,那是源自心内,缓缓流出的一泓温泉,上有落花片片,静静回旋。
  雾霾的日子里,我格外怀念过去的水净山明,旧光阴里私藏着诸般心头好。
  小的时候,过春节,母亲带我去集市的布店,那是灰扑扑的年代里最花团锦簇的地方,姹紫嫣红、堆绿叠翠、鸳鸯戏水、凤凰翩飞,牡丹花、并蒂莲在土布上热闹着,母亲对营业员说:“扯三尺花布。”“扯”这个词既乡土又贴切,有舞蹈的美和裂帛之音的妙,母亲是要给我做棉袄。我却赖着不走,执意喜欢太阳红的确良,母亲拉着我走了好远,我依然偷偷回头,心中留恋难舍。
  初夏之时,蝴蝶牌缝纫机上整日传出“嗒嗒”的声音,那节奏舒缓动听。母亲坐在石榴树的花荫里绣花。太阳红的衬衣已经做好,圆圆的领口上镶了一圈精致的花边,叫作“狗牙边”,母亲一针一线在前襟上绣月季,一朵橘黄,一朵艳粉,簇拥着鲜绿的叶子,我穿上新衣走亲戚,那是童年里最美麗的记忆。
  少年时,性格叛逆,也和母亲争吵。到了年末,总有写不完的明信片,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是私人订制,矫情而自恋的新年祝福,不同的图画,郑重地投到绿色的邮筒里,心里欢喜又怅然。
  而今,母亲不再手工缝制衣服,她试穿我买给她的新棉袄,对着镜子左右照看,一直微笑,满头银发因为稀疏而烫成波浪,年老后的母亲面容祥和。木心先生说:“从前慢。”某一时刻,母亲的笑意会让我的眼睛突然潮湿,让我记起故乡的庭院,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母亲坐在斑驳的花影里绣花的样子,青丝如云,素年锦时,容颜沉静比花美。
  我一直未觉得母亲会老去,而我亦不再纯情如少年。
  手写信件和明信片是遥远的旧事了,如今看来,这是奢侈的事情,美好的事物都是奢侈的,逝去的每一秒钟都是奢侈的旧光阴。而今,我习惯运用微信和QQ沟通,地球变成一个庞大的村落,世界蒸蒸日上,人心一片沸腾,而我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楚。偶尔想起旧事,心有黯然。
  快雪初晴之日,我取出红木盒子,读着经年以前,父亲从青藏高原寄给我的信,清秀微斜的钢笔字,蓝黑墨水有些洇漫,他写了未能参加女儿婚礼的遗憾以及祝福,言语殷殷,情绪内敛,我想象父亲在女儿出嫁的前夜,灯下写信,一字一句,可否有泪落?
  “一灯细煮茶如酒,化作红笺小字诗”,亲情是这世间最珍贵的私人订制。父亲是工程师,但父亲更像个诗人,我的百日照上,父亲在背面抄了鲁迅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旧日的信笺已暗淡,照片已泛黄,唯有情意在心,温暖这个清寂的冬日,绵长无尽,于无数旧光阴中散发出惊人的美。
  责任编辑:李梅
其他文献
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我们准备去坟茔祭祀岳父母。昨天,儿子找到在林场上班的朋友,要来了30棵松树苗,又买了鲜花,给岳父母送上鲜花的同时,还要在坟茔周围栽上树。  岳父母的坟茔在离县城50公里外的乡下,在他们生前居住的村子西南边的山坡下,二老躺在那里已经27年了。头些年因为路途比较远,乘坐客车不能直接到达,去祭祀他们的时候很少,只是通过别样方法对他们表示了怀念。近两年,儿子买了车,方便了,我们去
期刊
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曾为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时,因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回到苏州,回家后不久,便修建了东、西花园,而东园就是留园的前身。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左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恕,辞官回家后,買下了渐废的东园,以故园改筑,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变为“寒碧山庄”。可因主人姓刘,人们还是以“刘园”或“刘家花园”称之。  直至清代同治年间,园主更换,常州人盛康便又购得,重新扩建
期刊
民以食为天,民以居为安,穿衣遮羞是人们有尊严生活的必要需求。在家乡流传甚广的俗话“穿海州吃板浦”,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说明这两个地方有鲜明特色,在老百姓的心中占有一定分量。  我对于海州的初步认知来自家庭的说教。我的曾祖父在清末民初以渡船为生,经常摆渡客来客往穿梭于沭阳沭河与海州大浦等地,感受过昔日海州的繁华,他也曾经沉迷于海州的灯红酒绿,逐渐染上赌博的恶习,致使他日夜操劳所赚的辛苦钱付之东流。
期刊
在梧桐草堂的清晨醒来的时候,我听到了院子外面清脆的鸟叫声。之后有几个遥远的脚步声,大概是去观景台看日出的年轻人回来了。  我们在一起召开改稿会。5天,15个年轻作者,9个辅导老师。上午,辅导老師针对自己辅导的学员就作品进行交流,下午是每个辅导老师作的关于文学的讲座。当然,有时候几个作者会汇聚在一个老师的周围,各自把自己写作中的困惑和疑问讲出来。我门口的几个小圆茶几旁的椅子从它们原有的位置中打乱了秩
期刊
茅草屋的前面有个小天井,小天井靠猪圈那头,有一棵椿芽树,爷爷对我说:“椿芽树是你婆婆栽的。”  猪圈一侧,有个竹笆门,门外有一棵毛疙瘩桃子树,婆婆对我说:“那是白花桃,是你爷爷栽的。”  椿芽树年年都要长椿芽。椿芽树很高,三四月份的时候,婆婆叫爷爷:“老头子,椿芽树发芽芽了,快把你那个竹竿钩钩拿来,把椿芽钩一些下来。”  爷爷早有准备,婆婆刚刚说完,一根竹竿就从茅草屋里伸了出来。  我们这里是蔬菜
期刊
当母亲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我都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节了。虽离家只有几十公里,但因为忙于工作,总是忘记回家过节,这说起来有些惭愧。  一路风尘,我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故乡的变化真大!以前的瓦房全都变成了现在最流行的黔西北民居房,原来的黄土坝子变成了水泥坝子,土路变成了水泥“串户路”。这时,从邻居家门口跑来几个孩子,他们有的叫我“大叔”,有的叫我“伯伯”,但我一个也不認识。  走进屋里,我很
期刊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上知道海峡那边有一个宝岛,名叫“台湾”,总盼望有一天能亲自到那里去看看,赏赏它的秀美风光,品品它的特色文化。近些年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机会终于来了!  那是1995年初夏时节,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古装黄梅戏《苏东坡》应邀赴台展演,我有幸走进美丽的宝岛台湾。  随着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古装黄梅戏《苏东坡》在宝岛台湾的成功展演,使得夏季本来就是旅游淡季的台湾岛骤然刮起
期刊
女孩子大都住阁楼上,雕花木窗就嵌在东西向的墙上,做工不算精致,但形式感极好,外框方,内框圆,雕花的背面有一块可推拉的挡板。  木窗的框上挂一只小竹筒,是我插花的花器。我自幼爱花爱草,父亲一味宠溺,特意给我做了两个小小的竹筒作花器,床头挂一个,窗上挂一个。暮春,露水清明,蔷薇昨夜里又新开了好些。起个大早,拿把剪子剪下数枝,把大叶子全数摘去,只留下小叶子,使花枝看上去明净疏朗。将小竹筒灌满冷水,把花枝
期刊
到了,眼前就是了,游艇停泊在码头,登上岸,喜气盈满了整个岛屿。  婚礼安排在下午五点左右,婚礼的场地就布置在楼下的平台上,面朝大海。趁下午有空,我约了同行的几位朋友,先去岛上走一走。  碧蓝的海水环绕着整个岛屿,沿着岛上碎石铺就的小径行走,一路景色旖旎。休闲的亭子,摇光的浅桥,傲立的怪石,另一块小小的石头支撑着,仿佛要倒向大海。幽雅的环境,闻到的是草木的清香,蔷薇花味淡而深幽,眼前总有蜜蜂在晃动。
期刊
老台门的建筑非常有特点:口字形近似四合院的布局,确保了每个房间都方方正正。家家户户相挨相连,意味着房子之间都有共用墙,也最大程度地节约了造房成本,这在并不富裕的年代尤显重要。石磉子顶着木柱,撑起了各家各户的屋檐,而相通的廊檐,又组成了一道最好的风雨连廊,即使外面暴雨如注,也不会有一丁点儿雨落在身上。  同在屋檐下,方便了邻里的往来。无论谁家有好吃的,院子里的小孩都能得到分享的机会。谁家做豆腐了,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