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德育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规律,运用文化方式,用优秀文化熏陶人,用时代内涵引领人,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左边小学在“文化德育”背景下,从校情与生情出发,结合学校“生命教育”特色,积极拓展学生“文化德育”的广度,建构“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挖掘“文化德育”的深度,从“生命之善”活动课程、“生命之责”活动课程、“生命之雅”活动课程、“生命之乐”活动课程等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关键词】文化德育;生命教育;小学德育;活动课程
文化德育就是基于优秀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德育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规律,运用文化方式,用优秀文化熏陶人,用时代内涵引领人,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文化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个熏陶的过程。因此,文化德育,必须打造一个适合学校办学实践、特色鲜明的优秀文化来影响、熏陶和感召学生。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左边小学为例,2011年起学校确立并践行了“成就最美善的生命”的办学理念,以“生命教育”特色文化定位学校的教育发展。2017年学校通过申报评审,被认定为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目前,学校在“文化德育”背景下,从校情与生情出发,结合学校“生命教育”的特色,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从而有效打开了文化德育的局面。学校把握文化德育内涵的深度与广度,挖掘生命意識中蕴含的文化资源,构建“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用文化德育引领学校的活动课程发展,使学生通过对“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有效体验,唤醒道德成长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心灵滋养,从而引领学生主体的品德成长,实现文化润德、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拓展“文化德育”的广度,建构“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就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文化德育主要通过“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四大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文德育,践行“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情怀,积善成德;生活德育,强调“责”,目的在于学会责任担当,自立自强;风雅德育,追求“雅”,目的在于培养审美情趣,涵养气质;幸福德育,体现“乐”,目的在于坚持乐观豁达,追求幸福。我校将“文化德育”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课程体系,实现让每一个生命参与文化活动,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学、活动、环境中熏陶成长,丰富生命的历程,激发生命的潜力,促进生命的成长,提高生命的质量,以实现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的教育宗旨。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明晰了“文化德育”背景下的“生命教育”特色教育定位,建构了“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四大体系——生命之善、生命之责、生命之雅、生命之乐,激活了师生的生命力,使师生臻于真善美,形成内外兼修、身心和谐的智慧结构与生命状态;同时,也令校园充满了生命温度,洋溢着生命情怀,绽放着生命异彩,促使校园“文化德育”向纵深发展。
二、挖掘“文化德育”的深度,构筑“生命教育”活动课程路径
(一)“生命之善”活动课程,培养人文情怀,积善成德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体现了“文化润德”。教育学生与人为善、戒恶扬善、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等都是“生命之善”活动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宣传和弘扬“生命之善”既是传承“首善番禺”传统人文文化美德的需要,也是弘扬时代精神、引领道德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德育的需要。在实施“生命之善”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校通过“护航生命”“感悟生命”“美善生命”等系列主题活动,践行“善”,形成善德文化。例如“护航生命”活动课程,开办“生命”系列讲座,面向教师、家长及学生,讲授生命定义、进化历史、胎儿发育的过程,让教师、家长和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感悟生命”活动课程,通过举办“感悟生命精彩瞬间”班级故事会,学生在故事分享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关心、学会友善、学会包容、学会理解。通过分享社会上励志人物的故事等内容,唤醒学生集体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发掘生命的价值,激励人生奋斗。“美善生命”活动课程,通过设计亲子阅读活动,为不同年级列出与生命教育有关的不同阅读书目,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家校双方共同探讨从阅读中获得的生命体会。利用学校的“种子生命乐园”,让学生在种植的实践中,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深刻体会生命的珍贵与美丽。
(二)“生命之责”活动课程,学会责任担当,自立自强
“责”是道德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中国历史文化中,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责任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要让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学校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开设“生命之责”活动课程,就是通过“绿色生命”“美丽生命”“经营生命”等系列主题活动,将责任融于生命,将责任融于教育,将责任融于生活,让学生把责任意识视为个人品质,视为生活习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在生活中积淀,实现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统一。例如“绿色生命”主题活动,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每年的三月,学校开展“让生命引重致远”的“亲子护绿行动”主题活动、举行亲子“护蛋行动”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孕育生命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美丽生命”活动课程,例如,举行亲子运动节、亲子帐篷节、亲子美食分享节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全校开展“学生进社区”系列活动,如走访“五保户”和“困难户”、照料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等;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农村以及大自然,感受不同生命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经营生命”活动课程,学校开展的“行为规范评比”“争做学习标兵”“争做文明小公民”“争当美善少年”“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又加强了对学生的责任教育,使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集体负责等。又如,学校设立了研学参观课程——“走进番禺中小学文化基地”“游宝墨园,感受廉洁文化”“走进科技产业园,体验科技新时代”等,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体验历练,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明白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命之雅”活动课程,培养审美情趣,涵养气质
“雅”源于诗,发于情,止于礼,显于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本身就是一篇风雅华章。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雅言、雅行是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行为标准,它在提高人的品德风尚以及规范人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学校的“生命之雅”活动课程,就是通过“生命阅读”“生命彩虹”“生命陶养”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即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等,以达到涵养学生的文化气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目标。从长远来看,阅读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丰厚,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学校的“生命阅读”主题活动,主要开展了作家进校园、经典诵读、亲子阅读、我爱诗词擂台赛、我写美文等活动,让学生在书香中感受诵读的乐趣,不断丰盈生命。同时,学校还开展了“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评比活动,并征集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番禺日报》出专版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修身立德,塑造内外兼修的文雅风范,达到了“文韵书香,源远流长;涵养气质,塑造灵魂”的育人目的。“生命彩虹”主题活动,举行“校园寻美”亲子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游览校园、拍摄美景、附上诗文,最后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优秀作品并予以奖励。开设琴棋书画艺术社团,举办现场百人书画大赛、举办校园艺术节展演,社团以及才艺个体献艺汇演,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集体创作的作品展示。“生命陶养”主题活动,开展生命文化主题月活动,围绕生命文化,每个月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如春节团圆、元宵节赏灯、清明节缅怀、端午节追思、中秋节赏月等,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组织审美分享班会,培养学生正向审美能力与审美辨别能力,鼓励学生在感性上从生命的本质力量出发,欣赏生命的美丽。
(四)“生命之乐”活动课程,学会乐观豁达,追求幸福
“乐”就是幸福。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就是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的教育信念与追求。”学校的“生命之乐”活动课程,就是通过“生命阳光”“生命礼敬”“生命飞扬”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追求幸福。“生命阳光”主题活动,面向教师、家长、学生举办“生命起航,抵达幸福”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人不仅懂得寻找生命的快乐,还具备直面痛苦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懂得珍惜幸福。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生命之乐”主题班会,学生上台通过讲故事、影像、绘画等各种形式展示让自己难忘的快乐事件,彼此分享生命中的美好。“生命礼敬”主题活动,是通过仪式礼敬生命,用仪式宣示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辉煌与永恒。如新生入学“开笔礼”的仪式,让学童铭记先师教诲,明晓“开笔”大义;新队员“入队礼”仪式,让学生铭记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开展清明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让学生铭记先辈们的教诲,感恩革命先烈的付出,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还有礼敬父母、礼敬老师、礼敬同伴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报恩,让生命更加和谐愉悦。“生命飞扬”主题活动,开展亲子越野、登山等徒步活动,让家校双方共同感受舒展生命力量所带来的快乐。校歌舞剧类社团编排“生命之乐”主题节目,节日庆典演出,让学生尽情地张扬个性和展示特长。
“文化德育”背景下“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就是从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质量、生命责任、生命尊重、生命意义中蕴含的文化资源,深度整合,拓展延伸,深化提升。把關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前提,把发展人、成就人作为目标,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州,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柯玲,邵荣等.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三川玲,白滔滔.通往幸福的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关键词】文化德育;生命教育;小学德育;活动课程
文化德育就是基于优秀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德育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规律,运用文化方式,用优秀文化熏陶人,用时代内涵引领人,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文化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个熏陶的过程。因此,文化德育,必须打造一个适合学校办学实践、特色鲜明的优秀文化来影响、熏陶和感召学生。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左边小学为例,2011年起学校确立并践行了“成就最美善的生命”的办学理念,以“生命教育”特色文化定位学校的教育发展。2017年学校通过申报评审,被认定为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目前,学校在“文化德育”背景下,从校情与生情出发,结合学校“生命教育”的特色,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从而有效打开了文化德育的局面。学校把握文化德育内涵的深度与广度,挖掘生命意識中蕴含的文化资源,构建“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用文化德育引领学校的活动课程发展,使学生通过对“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有效体验,唤醒道德成长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心灵滋养,从而引领学生主体的品德成长,实现文化润德、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拓展“文化德育”的广度,建构“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就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文化德育主要通过“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四大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文德育,践行“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情怀,积善成德;生活德育,强调“责”,目的在于学会责任担当,自立自强;风雅德育,追求“雅”,目的在于培养审美情趣,涵养气质;幸福德育,体现“乐”,目的在于坚持乐观豁达,追求幸福。我校将“文化德育”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课程体系,实现让每一个生命参与文化活动,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学、活动、环境中熏陶成长,丰富生命的历程,激发生命的潜力,促进生命的成长,提高生命的质量,以实现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的教育宗旨。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明晰了“文化德育”背景下的“生命教育”特色教育定位,建构了“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四大体系——生命之善、生命之责、生命之雅、生命之乐,激活了师生的生命力,使师生臻于真善美,形成内外兼修、身心和谐的智慧结构与生命状态;同时,也令校园充满了生命温度,洋溢着生命情怀,绽放着生命异彩,促使校园“文化德育”向纵深发展。
二、挖掘“文化德育”的深度,构筑“生命教育”活动课程路径
(一)“生命之善”活动课程,培养人文情怀,积善成德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体现了“文化润德”。教育学生与人为善、戒恶扬善、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等都是“生命之善”活动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宣传和弘扬“生命之善”既是传承“首善番禺”传统人文文化美德的需要,也是弘扬时代精神、引领道德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德育的需要。在实施“生命之善”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校通过“护航生命”“感悟生命”“美善生命”等系列主题活动,践行“善”,形成善德文化。例如“护航生命”活动课程,开办“生命”系列讲座,面向教师、家长及学生,讲授生命定义、进化历史、胎儿发育的过程,让教师、家长和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感悟生命”活动课程,通过举办“感悟生命精彩瞬间”班级故事会,学生在故事分享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关心、学会友善、学会包容、学会理解。通过分享社会上励志人物的故事等内容,唤醒学生集体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发掘生命的价值,激励人生奋斗。“美善生命”活动课程,通过设计亲子阅读活动,为不同年级列出与生命教育有关的不同阅读书目,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家校双方共同探讨从阅读中获得的生命体会。利用学校的“种子生命乐园”,让学生在种植的实践中,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深刻体会生命的珍贵与美丽。
(二)“生命之责”活动课程,学会责任担当,自立自强
“责”是道德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中国历史文化中,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责任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要让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学校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开设“生命之责”活动课程,就是通过“绿色生命”“美丽生命”“经营生命”等系列主题活动,将责任融于生命,将责任融于教育,将责任融于生活,让学生把责任意识视为个人品质,视为生活习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在生活中积淀,实现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统一。例如“绿色生命”主题活动,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每年的三月,学校开展“让生命引重致远”的“亲子护绿行动”主题活动、举行亲子“护蛋行动”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孕育生命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美丽生命”活动课程,例如,举行亲子运动节、亲子帐篷节、亲子美食分享节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全校开展“学生进社区”系列活动,如走访“五保户”和“困难户”、照料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等;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农村以及大自然,感受不同生命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经营生命”活动课程,学校开展的“行为规范评比”“争做学习标兵”“争做文明小公民”“争当美善少年”“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又加强了对学生的责任教育,使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集体负责等。又如,学校设立了研学参观课程——“走进番禺中小学文化基地”“游宝墨园,感受廉洁文化”“走进科技产业园,体验科技新时代”等,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体验历练,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明白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命之雅”活动课程,培养审美情趣,涵养气质
“雅”源于诗,发于情,止于礼,显于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本身就是一篇风雅华章。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雅言、雅行是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行为标准,它在提高人的品德风尚以及规范人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学校的“生命之雅”活动课程,就是通过“生命阅读”“生命彩虹”“生命陶养”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即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等,以达到涵养学生的文化气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目标。从长远来看,阅读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丰厚,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学校的“生命阅读”主题活动,主要开展了作家进校园、经典诵读、亲子阅读、我爱诗词擂台赛、我写美文等活动,让学生在书香中感受诵读的乐趣,不断丰盈生命。同时,学校还开展了“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评比活动,并征集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番禺日报》出专版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修身立德,塑造内外兼修的文雅风范,达到了“文韵书香,源远流长;涵养气质,塑造灵魂”的育人目的。“生命彩虹”主题活动,举行“校园寻美”亲子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游览校园、拍摄美景、附上诗文,最后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优秀作品并予以奖励。开设琴棋书画艺术社团,举办现场百人书画大赛、举办校园艺术节展演,社团以及才艺个体献艺汇演,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集体创作的作品展示。“生命陶养”主题活动,开展生命文化主题月活动,围绕生命文化,每个月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如春节团圆、元宵节赏灯、清明节缅怀、端午节追思、中秋节赏月等,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组织审美分享班会,培养学生正向审美能力与审美辨别能力,鼓励学生在感性上从生命的本质力量出发,欣赏生命的美丽。
(四)“生命之乐”活动课程,学会乐观豁达,追求幸福
“乐”就是幸福。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就是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的教育信念与追求。”学校的“生命之乐”活动课程,就是通过“生命阳光”“生命礼敬”“生命飞扬”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追求幸福。“生命阳光”主题活动,面向教师、家长、学生举办“生命起航,抵达幸福”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人不仅懂得寻找生命的快乐,还具备直面痛苦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懂得珍惜幸福。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生命之乐”主题班会,学生上台通过讲故事、影像、绘画等各种形式展示让自己难忘的快乐事件,彼此分享生命中的美好。“生命礼敬”主题活动,是通过仪式礼敬生命,用仪式宣示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辉煌与永恒。如新生入学“开笔礼”的仪式,让学童铭记先师教诲,明晓“开笔”大义;新队员“入队礼”仪式,让学生铭记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开展清明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让学生铭记先辈们的教诲,感恩革命先烈的付出,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还有礼敬父母、礼敬老师、礼敬同伴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报恩,让生命更加和谐愉悦。“生命飞扬”主题活动,开展亲子越野、登山等徒步活动,让家校双方共同感受舒展生命力量所带来的快乐。校歌舞剧类社团编排“生命之乐”主题节目,节日庆典演出,让学生尽情地张扬个性和展示特长。
“文化德育”背景下“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就是从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质量、生命责任、生命尊重、生命意义中蕴含的文化资源,深度整合,拓展延伸,深化提升。把關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前提,把发展人、成就人作为目标,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州,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柯玲,邵荣等.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三川玲,白滔滔.通往幸福的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