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过教学经验的人都清楚,整齐划一的教学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能力之间是一对矛盾。对此,前苏联著名的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曾表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动力,当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性被破坏的时候,教学过程就不能有效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业不良就会发生。显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达到统一。如何才能统一,那就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式:
1 如何分层次教学
1.1 备课层次化
从备课入手,这是最基本的做法。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面向中等生为基点,增加对高层次的提高要求和对低层次的补差要求,进而尽可能地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促优”、“补差”。 在制定分层目标时,既要考虑大纲要求和教材实际,要处理好大纲、教材、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教学内容分为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材料,应准备好若干低于或略高于教材水平的材料。
1.2 课堂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分层是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也就是要保证学优生听课时不等待,同时学困生基本听懂,并得到及时辅导,即保证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的问题及练习时,必须把握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具体而言,就是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够回答能够分析,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学优生分析回答,增加其成就感。
1.3 指导与评价层次化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与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当掌握这样的标准:在指导上,对优生要以“放”为主,在“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则以“扶”为主,在“扶”中有“放”,重在带领。要让后进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大力提高。在评价上,对后进生采用寻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点明其不足之处,又要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其积极向上;对优生则应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不断自我超越,上升到更高层次。
2 班内教学分层次
2.1 分班要体现层次
可以说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这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级部每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层。并将分层情况通知每个学生,必须注意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当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动态管理,最大可能激励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师资配备要有层次
举例来说,就是A班单独一个教学单元,一个B班与相对应的C班配备同样的教师,两个班主任同时管理这两个班,组成同一个教学单元,这样既保证教学上的分层又兼顾了C班学生的自尊心,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3 设计练习要分层次
学习层次的差别,决定了完成练习的能力必然有所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设计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在完成自己层次任务后,有余力者可再完成更高一层的练习任务。我们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主动性,尽量减少课堂练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2.4 辅导因层而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必须因人而异。具体要求是对C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对B班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A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2.5 边缘学生分层
这应当是一种相对的划分法。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学科的学习上都不会整齐划一,因此,需要对每一层成绩边缘上的学生,挑选单科成绩最弱的一科承包给教师,实行导师制,每位教师3—5名,要求在课堂提问、作业面批、课外辅导、个别谈心、应试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学科的平衡,促优补差,打掉短板。
3 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两种分层法都很好,都能解决教学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第一种教学过程分层次操作难度大点,第二种班内分层教学可操作性强,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进行民主协商
在进行层次划分时,对于某一学生应分入哪一层的问题,要充分倾听学生本人的意见,与学生意见有分歧时要以学生本人的意见为依据,千万不要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代价来实现教师的分层意图,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3.2 要加强心理辅导
通过分层,我们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准确地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并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因为分层而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则必须及时进行矫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3 要及时鼓励进步
我们必须明白,学生分层不是一承不变的,这只是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动态管理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要及时调入高一层次;对于不能适应高一层次学习要求的学生也要及时调入低一层次。但后一种调整决不是惩罚性的,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要实事求是,通过与学生本人协商,让学生明白在低一层次可能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更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进步,愉快地进入新的学习环境。
1 如何分层次教学
1.1 备课层次化
从备课入手,这是最基本的做法。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面向中等生为基点,增加对高层次的提高要求和对低层次的补差要求,进而尽可能地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促优”、“补差”。 在制定分层目标时,既要考虑大纲要求和教材实际,要处理好大纲、教材、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教学内容分为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材料,应准备好若干低于或略高于教材水平的材料。
1.2 课堂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分层是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也就是要保证学优生听课时不等待,同时学困生基本听懂,并得到及时辅导,即保证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的问题及练习时,必须把握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具体而言,就是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够回答能够分析,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学优生分析回答,增加其成就感。
1.3 指导与评价层次化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与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当掌握这样的标准:在指导上,对优生要以“放”为主,在“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则以“扶”为主,在“扶”中有“放”,重在带领。要让后进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大力提高。在评价上,对后进生采用寻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点明其不足之处,又要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其积极向上;对优生则应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不断自我超越,上升到更高层次。
2 班内教学分层次
2.1 分班要体现层次
可以说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这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级部每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层。并将分层情况通知每个学生,必须注意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当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动态管理,最大可能激励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师资配备要有层次
举例来说,就是A班单独一个教学单元,一个B班与相对应的C班配备同样的教师,两个班主任同时管理这两个班,组成同一个教学单元,这样既保证教学上的分层又兼顾了C班学生的自尊心,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3 设计练习要分层次
学习层次的差别,决定了完成练习的能力必然有所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设计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在完成自己层次任务后,有余力者可再完成更高一层的练习任务。我们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主动性,尽量减少课堂练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2.4 辅导因层而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必须因人而异。具体要求是对C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对B班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A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2.5 边缘学生分层
这应当是一种相对的划分法。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学科的学习上都不会整齐划一,因此,需要对每一层成绩边缘上的学生,挑选单科成绩最弱的一科承包给教师,实行导师制,每位教师3—5名,要求在课堂提问、作业面批、课外辅导、个别谈心、应试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学科的平衡,促优补差,打掉短板。
3 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两种分层法都很好,都能解决教学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第一种教学过程分层次操作难度大点,第二种班内分层教学可操作性强,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进行民主协商
在进行层次划分时,对于某一学生应分入哪一层的问题,要充分倾听学生本人的意见,与学生意见有分歧时要以学生本人的意见为依据,千万不要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代价来实现教师的分层意图,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3.2 要加强心理辅导
通过分层,我们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准确地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并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因为分层而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则必须及时进行矫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3 要及时鼓励进步
我们必须明白,学生分层不是一承不变的,这只是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动态管理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对进步较大的学生要及时调入高一层次;对于不能适应高一层次学习要求的学生也要及时调入低一层次。但后一种调整决不是惩罚性的,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要实事求是,通过与学生本人协商,让学生明白在低一层次可能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更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进步,愉快地进入新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