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品德单元教学设计和表现性评价,立足单元核心素养图谱,确定评价目标,创设任务情境,并制定评价观测点,从而开展“教、学、评”一体的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教师指导,引领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和评价,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当前,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改革成为一线教师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钟启泉教授指出,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而表现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品德教学呼唤对表现性评价实质性应用。[1]我们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为例,尝试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表现性评价应用研究。
一、梳理单元核心素养图谱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教学为导向的品德单元教学与评价,首先要求教师思考该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希望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又是什么?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从而确定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和表现性评价目标。为此,我们分析并拟定了本单元核心素养培育图谱。
二、开展“教、学、评”一体的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首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方法。我们将评价嵌入教学,尝试探索“教、学、评”一体的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开展表现性评价提倡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即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等要素确定目标后,先设计评价任务,再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事先设想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学生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设定理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基础,教师才会在实施单元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相应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编织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证明,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开展该项学习活动,希望大家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有利于确定并保障学习活动的方向性。
1. 确定导向核心素养教学的评价目标
在设计单元表现性任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通过“漫游世界”这一单元学习,希望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上述单元核心素养培育图谱,我们认为,本单元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能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以及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
2. 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情境
表现性评价要在接近于现实的情境中实施,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情境创设是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的关键。
实践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六个要素:①表现性任务的目的是什么;②在执行任务中学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③以什么人为对象? ④设定的是什么样的场景;⑤具体需要哪些表现;⑥评价的规则是什么?为达成《漫游世界》单元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任务:
表现性任务——在“漫游世界”游学宣讲会上提出你的方案
你是一名旅游公司的策划宣传员。2017年暑假,梨园小学拟在毕业年级开展“漫游世界”游学活动。主题是“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你的团队负责研学方案的策划与宣传工作,在“2017级游学专项宣讲会”上,你们将展示策划作品并回答家长和学生的提问。
你的任务:小组合作,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到周边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日本、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的游学方案,并做宣传解说。
请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搜集资料,选择恰当的方式设计一份游学方案,可以选择创意海报、ppt、微视频、宣传图册(手绘或者电子图册)等,并宣传解说。注意介绍清楚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并根据文化差异提示参加游学的学生注意事项。
你的作品和汇报中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1)资料和信息的来源。
(2)不同国家的生活文化习俗和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温馨提示:要尊重文化差异,和睦相处。
這一任务以中小学生研学等现象为背景,虽然只有少部分同学参加过研学活动,但多数孩子都有旅行经验,学生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任务设计基于学生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展现学生的素质,培育并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担当素养。
3. 细化导向核心素养的评价观测点
评分规则是表示学生实际操作过程或者作品完成程度的水平尺度,能够衡量学生的品格与学习能力表现。在单元学习中,教师应当在执行表现性任务之前,向学生们公开展示评价准则(见下页表),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积极有效地投入任务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素养。
评价目标、情境创设、评价准则的确定,是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的关键元素。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学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参与实践的教师认为,在品德课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较好地将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学生情感态度、能力方法和行为表现的发展状态,也体现了多元主体评价的要求,符合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及表现性评价实施
表现性任务的执行通常安排在单元学习的最后阶段。但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要在单元学习开始时,向学生详细说明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让学生明确表现性任务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一)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
在开始单元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表现性任务,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任务。
1. 指導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设计制作并宣传策划作品
在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在执行和完成任务中不仅需要搜集充足的信息,还需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并在策划方案中展示出不同环境下,不同国家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开深入思考,从而体现和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导向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2. 模拟现场:学生提出策划方案、宣传解说并答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积极地投入表现性任务活动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独自学习和表现的时间,并有意识地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第二个任务和情境中,让学生在众人面前进行游学策划方案介绍和宣传,回答学生和家长的提问,旨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模拟现场中的表现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评价
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并由同学优秀评出优秀“策划案”。在学生完成任务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观察其完成任务的情况和评价情况。如果发现茫无头绪的情况,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评选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推荐优秀同学时,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并在欣赏别人的过程认识了自己;对被评为“最佳宣传策划”团队作品的小组同学来说,则是一种激励,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实施《漫游世界》单元表现性评价时,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先进行自我评价;再放手让学生小组互动评价,拓展延伸,不断修改完善作品。如此,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和表现性评价研究,有效实现了品德课教学方式和学生方式的转变。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等还有待验证,希望同行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 重庆 4007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当前,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改革成为一线教师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钟启泉教授指出,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而表现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品德教学呼唤对表现性评价实质性应用。[1]我们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为例,尝试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表现性评价应用研究。
一、梳理单元核心素养图谱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教学为导向的品德单元教学与评价,首先要求教师思考该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希望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又是什么?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从而确定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和表现性评价目标。为此,我们分析并拟定了本单元核心素养培育图谱。
二、开展“教、学、评”一体的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首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方法。我们将评价嵌入教学,尝试探索“教、学、评”一体的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开展表现性评价提倡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即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等要素确定目标后,先设计评价任务,再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事先设想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学生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设定理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基础,教师才会在实施单元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相应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编织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证明,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开展该项学习活动,希望大家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有利于确定并保障学习活动的方向性。
1. 确定导向核心素养教学的评价目标
在设计单元表现性任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通过“漫游世界”这一单元学习,希望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上述单元核心素养培育图谱,我们认为,本单元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能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以及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
2. 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情境
表现性评价要在接近于现实的情境中实施,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情境创设是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的关键。
实践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六个要素:①表现性任务的目的是什么;②在执行任务中学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③以什么人为对象? ④设定的是什么样的场景;⑤具体需要哪些表现;⑥评价的规则是什么?为达成《漫游世界》单元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任务:
表现性任务——在“漫游世界”游学宣讲会上提出你的方案
你是一名旅游公司的策划宣传员。2017年暑假,梨园小学拟在毕业年级开展“漫游世界”游学活动。主题是“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你的团队负责研学方案的策划与宣传工作,在“2017级游学专项宣讲会”上,你们将展示策划作品并回答家长和学生的提问。
你的任务:小组合作,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到周边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日本、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的游学方案,并做宣传解说。
请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搜集资料,选择恰当的方式设计一份游学方案,可以选择创意海报、ppt、微视频、宣传图册(手绘或者电子图册)等,并宣传解说。注意介绍清楚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并根据文化差异提示参加游学的学生注意事项。
你的作品和汇报中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1)资料和信息的来源。
(2)不同国家的生活文化习俗和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温馨提示:要尊重文化差异,和睦相处。
這一任务以中小学生研学等现象为背景,虽然只有少部分同学参加过研学活动,但多数孩子都有旅行经验,学生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任务设计基于学生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展现学生的素质,培育并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担当素养。
3. 细化导向核心素养的评价观测点
评分规则是表示学生实际操作过程或者作品完成程度的水平尺度,能够衡量学生的品格与学习能力表现。在单元学习中,教师应当在执行表现性任务之前,向学生们公开展示评价准则(见下页表),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积极有效地投入任务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素养。
评价目标、情境创设、评价准则的确定,是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的关键元素。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学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参与实践的教师认为,在品德课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较好地将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学生情感态度、能力方法和行为表现的发展状态,也体现了多元主体评价的要求,符合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及表现性评价实施
表现性任务的执行通常安排在单元学习的最后阶段。但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要在单元学习开始时,向学生详细说明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让学生明确表现性任务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一)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
在开始单元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表现性任务,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任务。
1. 指導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设计制作并宣传策划作品
在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在执行和完成任务中不仅需要搜集充足的信息,还需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并在策划方案中展示出不同环境下,不同国家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开深入思考,从而体现和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导向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2. 模拟现场:学生提出策划方案、宣传解说并答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积极地投入表现性任务活动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独自学习和表现的时间,并有意识地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第二个任务和情境中,让学生在众人面前进行游学策划方案介绍和宣传,回答学生和家长的提问,旨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模拟现场中的表现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评价
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并由同学优秀评出优秀“策划案”。在学生完成任务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观察其完成任务的情况和评价情况。如果发现茫无头绪的情况,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评选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推荐优秀同学时,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并在欣赏别人的过程认识了自己;对被评为“最佳宣传策划”团队作品的小组同学来说,则是一种激励,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实施《漫游世界》单元表现性评价时,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先进行自我评价;再放手让学生小组互动评价,拓展延伸,不断修改完善作品。如此,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和表现性评价研究,有效实现了品德课教学方式和学生方式的转变。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等还有待验证,希望同行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 重庆 4007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