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iiu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编织的生活。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实际,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专业化的解读,进行结构化的教学设计,结合题组化的习题研制,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自觉地把新學到的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用新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深度学习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深度教学,这便要求教师从专业化的教材解读着手,提高教学实效。
  一、专业化的教材解读
  潘小福老师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一书中介绍了小学数学教材专业化解读的三个视角:第一,高观点指导下的视角;第二,数学思想方法的视角;第三,教材编排体系的视角。下面,笔者以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为例进行解读。
  (一)体系结构
  1.前后联系
  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而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奠定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1]。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常见几何体;三年级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五年级又学习了多边形,六年级上学期,学生会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学习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为接下来认识圆柱和圆锥奠定基础。
  2.本课结构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认识长方体,例2是认识正方体。对比其他版本教材,人教版是五年级下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教材上先给出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以主题图和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观察、操作、讨论、概括;例2通过活动(细木条和橡皮泥搭长方体)来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随后安排的例3是观察和认识正方体。北师大版教材也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称为“长方体(一)”,先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再以表格形式总结长方体的特点。苏教版通过例1认识长方体,第一步让学生观察长方体,认识直观图和面、棱、顶点。教材按“面—棱—顶点”的顺序教学三个概念,使学生通过这三个方面总结长方体的主要特征,这也是长方体结构的三要素。第二步是分类观察,让学生从量的角度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三幅卡通图画,引导学生从单纯观察“数量”过渡到对“面”的研究,再到自主探索“棱”的特点,逐步深入。随后,例2将长方体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对正方体特征的学习上,再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用集合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的配套练习包括练一练和练习一的1-4,主要是对长方体特征和名称的练习。
  (二)方法结构
  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解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把握有内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路径,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教材展示了从积木块、饼干盒、冰箱、储物箱等实物图片到长方体的直观图,蕴含着抽象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构成长方体三要素——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等方法从数量上分析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对面和棱的特征进行深度分析;引导学生结合长方体的直观图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即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特征的同时,要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完整的描述,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认识,并为学习圆柱的特征做铺垫。
  由于正方体的结构与长方体的结构有许多相同(近)的地方,且正方体比长方体更为特殊,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类比和推理的思想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认识长方体特征的活动经验迁移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学习。在概括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仿照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描述,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教材安排了比较,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引出集合图,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将集合思想有效地融入学生的思维中。
  二、结构化的教学设计
  (一)内容的结构化
  对于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用“线”“形”两大板块进行建构,通过学生的回忆、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和补充,不断完善相关知识,并整理成板书,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内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活动的结构化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中,教材结合情境图,引出了“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和“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两个实际问题,得到“24 6”和“24 9”这两道加法算式。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并得出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第一次比较“24 6”和“24 9”,学生能够感知前者个位相加正好是十,得数是整十数30;后者个位相加超过十,得数是三十多。第二次与已经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比较,学生能够感知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不满十,如24 3、24 4等。经过两次比较,学生得出今天学习的加法算式的特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在这个环节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各自举例。学生根据“24 6”的算式进行举例,一开始学生会说34 6、44 6等。慢慢地,学生能够找到个位相加正好是十的算式,如有的学生会说“97 3”。当这样的算式出现时,学生会进行争论,在争论中感知此算式(新)的特点,使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网在比较和举例这两大活动结构中实现了个性化建构。
  (三)板书的结构化
  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板书的形成过程就是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而板书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比如,在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练习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与整理,设计了如下板书(见表1),里面既包含了圆柱和圆锥各自的知识点,又突出了两者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题组化的习题研制
  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材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不能盲目使用教材中的习题,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选取、改编、拓展延伸及研制,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材习题的改编
  教师在研读教材习题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编。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中教材第13题:你能求出一张纸的体积吗?小组合作,动手试试?在一般的思维下,学生将这张纸看成一个长方体,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长、宽、高。对于学生来说,一张纸的长、宽可以测量,“厚”则很难量到。但求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学生可以借助书的厚度推算得出,再把此策略迁移到一张纸的厚度上。因而,教师可以将题目改编成:你能求出数学书里一张纸的体积吗?想一想,可以怎樣操作或推算?
  (二)教材习题的拓展
  教师在研读教材习题时,可以结合知识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中教材第25页的第13题:右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数的?教师可以结合此单元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加强交流、树立合作意识。
  (三)个性习题的研制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教学中,结合数数方式、找规律等知识,师生共同编制如下习题。
  (1)Δ□Δ□Δ□……照这样画下去,第89个是(
其他文献
2013年发表在互联网上的《加速主义政治宣言》宣布需要加速超越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霸权,而不是抵抗他们。加速主义要求将眼下的政治条件推到极限,他们提出资本主义自己就会
【摘要】厌学情绪是当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较为普遍并具有一定危害性的问题,也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采取心理干预、消除学习障碍、家校合作等措施,旨在帮助厌学的学生克服不良学习情绪。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心理矫正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做作业、经常逃课和旷课、学习
【摘要】思维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其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立足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和资源,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关键词】思维力;教材文本;资源拓展;有效提问  近年来,笔者在磨课、研课过程中,经历了从教师本位到教材本位,再到现在的学生本位三个阶段,这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聚焦语文阅读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金鸡亭中学为例”(编号:FJJKXB19-39
【摘要】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必须形成的教学理念。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文化内容,丰富学生储备;互动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获得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文化和互动交流这四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效地实施高中
高中历史知识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特点,以时间为主线,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一个多维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模式。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的高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为教育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试图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高
【摘要】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正如语感之于语言,美感之于美术,乐感之于音乐,数感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其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和巩固数感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探究,以切实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数学核心素养  1954年,托拜厄斯·丹齐克提出“数感”一词,将其描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为此,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犹如美术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红”色,炽热,对教师来说,就应该具有“大爱”思想,这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历史解释素养是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三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