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的变化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区活动中,浩浩总是无法顺利完成作业和游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开始关注他。
  
  片段一:给数卡找雪花片朋友
  
  浩浩看着数卡“5”。开始从盒子里拿雪花片,“1、2、3、4、5、6、7、8……”。教师问:“你看看卡片上是数字几?”“5。”“那你应该拿出几个雪花片啊?”浩浩不说话。然后拿着数卡“6”,又开始从盒子里拿雪花片,“1、2、3、4、5、6、7、8、9……”。教师继续问:“卡片上是数字几啊?”浩浩:“6。”
  可以看出,浩浩虽然认识数字,但不会按数取物,这说明他还没有基数概念,即不知道5可以代表5个雪花片。对此,我们打算设计一些操作材料来帮助他以及和他类似的幼儿建立基数概念。
  
  片段二:掷骰子取雪花片
  
  区域活动时。教师请浩浩来玩新游戏:“咱俩来玩个游戏,骰子掷到数字几,就从盒子里取几个雪花片,好不好?”浩浩看到骰子开心地说:“跟打麻将一样,我先来。”说完他掷起骰子。骰子掷到了5,只见他边拿雪花片边数“1、2、3、4、5。”数到5后,他抬头看看教师,见教师没有回应,他又接着边拿边数“6、7、8……”,直到把10个雪花片拿完。教师问他:“你掷的是几?”“5。”教师提醒道:“那你就应该拿5个雪花片。下面轮到我玩了,你看看我对不对。”教师掷到4后,边拿雪花片边数“1、2、3、4。”教师故意在数到4时加重语气,并且夸张地做了一个收手的动作。教师问:“我数对了吗?”浩浩说:“对!”轮到浩浩玩了,他掷了个3。这回他在数到3时就停下手说:“数好了。”接下来,只要是比5小的数,他都能正确操作。如果数量超过5,他就时对时错。于是,教师准备加大数量,以引导浩浩与材料充分互动,积累有关10以内基数概念的经验。
  
  段三:送小动物回家
  
  浩浩来到数学区,发现了新增的材料,很感兴趣。这个游戏要求幼儿按骰子上的数字5-10在底板上插上相应数量的小动物。教师对他说:“我们轮流挪骰子,掷到数字几,就送几只小动物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浩浩说:“我先来。”只见他拿起骰子掷了个8,便边数边拿小动物卡片:“1、2、3、4、5、6、7、8。”接着,教师也掷了个8,然后很慢很慢地数“1、2……8”,数到8时还很夸张地做了收手的动作,并补充说:“骰子上是8,所以我送8只小动物回家。对不对?”“对。”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浩浩的错误率越来越低,已经基本具备10以内按数取物的能力。可以说,前面的操作经验对他获得这一技能具有铺垫作用。
  在以上操作过程中,浩浩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在手口一致点数、说出物体总数、10以内按数取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浩浩的进步促使我们反思。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容易带着有色眼镜,认为能力差的孩子“笨”,“怎么教都教不会”。在个别指导时,我们又往往“急功近利”地想教会幼儿完成眼下“这个”操作任务。殊不知,概念的获得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
  从片段一中可以看出,浩浩虽然认识数字5,但是不知道要拿出5个雪花片。由此我们判断他没有基数概念。当时我们没有急于求成,非要他成功完成操作任务不可,而是在活动后设计了掷骰子的游戏,在游戏情境中慢慢引导他理解掷到4意味着要拿出4个雪花片,掷到3意味着要拿出3个雪花片的操作意义。由于有了1~4基数概念的基础,通过进一步的操作练习,浩浩渐渐获得了5~10的基数概念。这个过程非常个性化。所以,我们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设计操作材料,以帮助他们搭建适合自己的通往概念内化的道路。
其他文献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臼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07”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07年和2008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07”。
设计意图:  将数学回归生活,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平时特别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但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而找教师帮忙。为帮助幼儿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设计了“狗熊分饼”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教”狗熊学本领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记录环节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记录,幼儿可以巩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记录,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猜想与操作结果进行对比,以便回顾与总结;通过记录,幼儿可以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加以分析并进行修改;通过记录,幼儿可以更加有意识地观察,学会如实表达,等等。    案例背景    基于记录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我们开始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中设计不同的记录形式,以充分发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则名叫“太难了”的视频,内心颇为难受。视频的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道:“三五一十五,记住点!”小女孩一边重复“三五一十五”,一边抹起了眼泪。接着,奶奶又教小女孩背“三五”“四五”“五五”“五六”。小女孩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背着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这时,奶奶提高
从害怕被家长视为“爱国学校”却步不前、不敢悬挂国旗到今天鼓励孩子们高唱国歌;从初中三﹑四年级的程度未经师资培训便可担任幼儿园教师到今天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已达到中学会考两科合格或拥有大专毕业文凭,这十年来香港幼儿教育的突飞猛进与殖民地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前,笔者曾在《幼儿教育》杂志上撰文《香港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展望》。其中写道:  “为了香港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笔者有以下一些祈望:  1.希望
设计意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脚下的路也越修越美。于是我设计了“漂亮的路”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然后组织幼儿自主为小动物“铺路”,启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2.积极参与铺路游戏,自主表达对漂亮的路的感受。  准备: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到广场、公园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满的活动,但教师行为中的三个“但”反映了教师的“吝啬”:教师看到了俊俊的情况,但没有作任何回应:教师发现俊俊很不愿意离开桌子,但还是要求他回到小椅子上坐好;教师看到俊俊把杯子藏在了身后,但仍坚持要求他把杯子展示出来。我们不妨进行如下设想:  假如孩子遇到困难,他一定希望老师鼓励他:再试试?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换个办法试试?  假如孩子不遵守规则,他一定是有原因的,并希望老师了解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相关经验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材料的设计、提供缺乏应有的重视。笔者在几次执教中班科学教学活动“会喝水的罐子”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材料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认识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材料的设计、提供放在重要的位置。下面,笔者结合这个科学教学活动谈几点体会。  幼儿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们一直在探寻各种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学习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先进事迹的热潮。吴邵萍老师是本刊的老作者,也是本刊记者的老朋友。一直以来,我们不仅敬佩吴老师爱岗敬业、勤奋学习、酷爱钻研的精神,更敬佩她在承担繁重社会工作的情况下,既把管理工作做得那么精彩,又把教学工作做得那么出色,还出版、发表了数以百计的专业论著和论文。在家里她还是一位好女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应与教育实践高度相关。教师行走在“教育的田野”中,要充分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校生活。  应具有教育价值。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具有明晰的教育立场。它更多源自个人教育实践中的“遭遇”,对相关的个体产生了某种“触动”。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的过程就是教育他人或自我教育的过程。  应关注社会现状。有意义的问题应该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现实或区域文化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