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对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全面发展的作用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推行的“小先生制”不仅对当时旧中国的教育发挥了促进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在大专师范院校推行“小先生制” 班级管理模式,将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起到更好更快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先生制;大专师范生;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115-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李远洲(1982—),男,学工处干事,政治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生德育工作;
  汪伟跃(1957—),男,副校长,政治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陶行知教育思想。
  20世纪30年代初,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小先生制”教育模式,主张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当时的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今,将“小先生制”运用于班级管理,在实践上推动这一教育理论在大专师范院校的传播和发展,是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为此,我们在某大专师范院校选取了实行“小先生制”管理模式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班级学生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寻找“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优势所在。
  一、发挥助手作用,培养管理才能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通过“民主选举 毛遂自荐”等相结合的方式,由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并热心助人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助手,全面负责班级常规管理。每学期进行综合考评,采取推荐的方式,适当调整“小先生”。
  1.体现自我价值,增强内心自信
  由于外在的“头衔”和内在的动力,“小先生”能更好地以身作则,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而父母的一般化教育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小先生”称号意味着一种荣誉和实力,对他们有着极大吸引力。充满着正能量的“小先生”成为学生中的楷模,自我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他人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培养了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生的拥护和信任,极大增强了“小先生”的自信心。为出色完成工作,“小先生”积极开动脑筋,强化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树立良好品德,提升交往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试行、观察,作为班主任助手的“小先生”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的过程。因为有了实践机会,进一步培养了“小先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养成了关心人、帮助人的好品德;进一步提高了“小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
  与此同时,因为有“小先生”的感化与榜样作用,班级其他学生(即非“小先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尊重他人;同时也学会了担当、负责任、有信心、有勇气,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心里充满着阳光。
  二、学会知识共享,共同提高成绩
  “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了圣人孔子的真知灼见。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作为受教育者的同时,还可以做“小先生”,可以做知识的传播者。推行“小先生制”,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学习中来。
  1.做知识信息的交流者与传播者,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认为,两个人相互之间交换两个苹果与交换两个思想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互换了苹果的两人,每人依然只是一个苹果;而两个拥有不同思想的人走在一起,经过思想的交流沟通,每个人就产生了多种思想。这也是最基础的思想交换,两种思想经过碰撞,有可能衍生出三种或四种甚至更多的思想。因此,随着“小先生制”的推行,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学习效果显著,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具体对比效果如表1、表2。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相长”理论既指教学上的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也包含“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教学法则。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育管理模式,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在年龄特点、知识水准以及思维方式都很相似的同学之间,发挥“小先生”的优势,或许更为他们接受,甚至能获得教师达不到的成效。在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展现,各自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人人有才,人尽其才,可以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学生的协作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主动参加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了自身的个性发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能力。
  3.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们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老师”,他们在“备课”时,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主动涉猎相关知识,在“讲课”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从而培养了思维的随机应变性,迫使他们课后再去“充电”,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均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风格。推行“小先生制”,实质上就是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和参与者,是教师信任学生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懂得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要在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成为“小先生”,才能让自己的“徒弟”心悦诚服。
  4.强化学习责任感,关心同伴学习进展,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前的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遵循传统、呆板的授课方式,教师“填鸭式”地教,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均缺乏互动,教学气氛缺乏活力,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先生制”的推行,某一学科拔尖者充当“小老师”,其他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轻松的学习气氛。在学习过程中团结互助,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相互支持与鼓励、互帮互助,也有利于他们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而培养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依据交往需要满足论,基本需要层次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学习的意愿。虽然学校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学生到学校来,只是“张开大嘴等着喂饱食量”的。很多学生因为在课堂表现不够出众,学习成绩一般,难以找到自信,也不被老师、同学认可,才將时间、精力转向课余活动、校外活动等,以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的。因此,在班级中实行“小先生制”,在“小先生”的影响下,同学之间相互交往与协作,相互尊重,分享快乐,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求、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深入生活实际,提升生活能力
  1.树立互助意识,共同学会生活,学会共同生活
  班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彼此有着不同的家庭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知识和生活能力方面参差不齐,各有所长,“小先生”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或技能“即知即传”,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学会生活、学会共同生活的目的。
  2.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提升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将书本里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提炼出来,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后,在某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即可成为“小先生”,把获得的生活知识或生活技巧与同学交流分享。于是,很多学生都产生了争当“小先生”的欲望,养成了“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重发现书本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因素,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观察和认识周边的人和事,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途径,强化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每学期举行一次“我是生活好能手”的主题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会生活,并尽量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长此以往,他们的自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生活上不再事事依赖父母,认真做事、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得到了培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综上所述,在推行“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小先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实也是共同提高的过程,是促进团结协作、知识与技能分享的过程,增进了同学间的思想情谊交流,融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 “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竞争氛围,营造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和谐班级氛围。通过推行“小先生制”,实验班级中“小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相比较于以往以及非课题研究班,实验班级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责任感、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自信程度、情意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小先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种体验感使得学生更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树立助人为乐的良好意识。这种自然轻松的交往方式,对于后进生来说不存在心理障碍,这使他们不仅乐于向同伴学习,同时也随着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信度。因此,“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很好地树立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各类学生的优秀品格,塑造了学生良好的人格。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关键在于发挥的平台。正因为信任自己的学生,陶先生得以提出 “小先生制”的教育模式。大专师范生即将走向基础教育岗位,如果能将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思想运用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将会对基础教育及班级管理起到莫大的促进作用。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开展了“大专师范生‘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汪伟跃,彭远明.陶行知简明教育读本.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2.
  吴艳华.新时代的“小先生制”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8).
  雷建林.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浅谈“小先生制”教学.新课程(中旬刊),2013,(12).
其他文献
整体史观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能力之一,包括国家发展、社会进化、全球视野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树立整体史观能循序渐进地形成史实知识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用高屋建瓴、登高望远的眼光,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史观,厘清古今中外历史的来龙去脉。  一、整体史观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观察,目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措施,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联系,以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已经具有足够的数学知识,却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来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营造平等、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活动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实施活动化课堂教学方式,是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源于儿童社会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儿童的主体参与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下面就如何优化小学品德“活动化”课堂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1.课程内容中优化  品德课系统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汉字的结构分类,独体字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合体字采用故事识字法、肢解字形识字法、比较识字法、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猜字谜识字法
摘 要:“中国梦”意涵深刻、生动形象,它承载了一个国家、民族对未来的期望,饱含着亿万人民对生活的憧憬。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中国梦”为契机,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大胆尝试,提高教学实效性,更好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政治理论传播以及大学生的世界观、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英语教学
作为英语教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好的表现.我们应十分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英语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习方式多样化,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参与性、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生活,可是在创作手法上,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品析里面的人物和语言,品味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