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让课堂更具实效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之下的数学教学,教师都在有意识地践行新理念,如“以学生为主体”“情境的创设”“数学的生活化”“小组合作学习”等,但很多时候,学生学得被动而且辛苦,教师虽教得主动却也很艰苦。通过观察、分析大量课堂教学,我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是本着体现新理念的,但却不注意知识承载的内涵,不尊重学生需求,不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不尊重自身特点,导致盲目的体现,以为课堂上有了就是体现了,从而忽略了学习主体、教学主体以及教学载体,以至达不到教学目标。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尊重学科知识所承载的思想与方法
  多数人倡导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疑问中来,这样才能体现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目的。但是,不容否认,很多目标是必须的,是不以教者、学者的意志转移的。如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无论采用怎样的手段与方法,学生必须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基本的道理,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诸如此类的内容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再如算法多样化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算法多样化的需求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筛选简洁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尊重个性等,基于算法多样化承载的这些需求,教师就不能完全依据学生的需求,应该在肯定多样化的算法基础上,不仅要发现算法后的数学思想,更有责任给予学生点拨,引导学生辨析比较,促使其把握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尊重教师自身的特点
  教师要尊重自己,以自己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正视自我个性状态下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有的教师看到特级教师从“这里”引入,他也从“这里”引入;看到别人采用某一种方法效果好,也进行效仿,结果效果却和别人的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不从自己特点和优势出发,一味邯郸学步。教师从自己的特点出发选取的手段与方法进行教学,自然更加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效果也就差不了。
  课堂教学要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如何做才是真正尊重学生,促进他们的发展呢?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设置情景,引出恰当的问题。现在教师普遍都很注意设计情境引入的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往往学生思考的方向或结果不是教师希望出现的。这时,教师或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猜谜”,直到“猜”出 “谜底”,或干脆自己点出隐含其中的内容,导致学生对主要问题认识不清,激发不了学习的热情。究其原因就是情境缺乏典型性,新授概念的本质属性没有凸现;有的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没有深入浅出地把新知识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还有一种是涵盖新知识,但干扰因素过多等。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选取他们熟悉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学习的载体,或者呈现后及时设置思考问题引入正轨。
  及时、真心、针对性的评价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审视我们的课堂,自问:经历了课堂上的学习,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到了自信与成功?学生的这些表现是否与教师的关注紧密相关?教师及时、真心、针对性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关注,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催化剂。而这个关注教师只有在真正尊重学生的心理下才会自然体现。为什么吴正宪老师的每一节课学生都非常留恋,他们留恋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吴老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赢得了他们的心,那些及时、针对性的评价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及时、真心、针对性的评价是学生的内心需求,满足了学生这个需求,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实在。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发展。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尊重教学行为的主客体(教者、学者、科学知识),课堂教学才是有生命的、真实的课堂。在践行新课程理念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走些弯路,如为了体现理念,无意中忽视了尊重。当我们审视这些现象的时候,会对新理念有更深的认识。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在尊重的基石上,我们的课堂才会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具实效。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为摆脱物理教学中出现“偏难怪错”题的痼疾,物理教学工作者曾提出了“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的导向作用、物理教材编写知识面拓展以及物理错误试题的归纳与整理等思路。然而仍
阅读为我打开一扇窗  林清玄有段话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对我而言,阅读是镜子,也是窗子。  我是1993年大学毕业到中学任教的。工作的前十年几乎每天都繁忙、辛苦又劳累。我一边享受着小奖状、小荣誉带给我的满足,一边越来越感受到琐碎、平庸和倦怠。有一天备课时,我突然发现,除了中考的考点、专业知外,脑子一片空白。在大学的学习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知
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概括介绍了防止裂缝发生的措施,可在工程实践中参考应用。
2012年底,我作为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派出的海淀区督学培训团团长到英国培训考察。此次出国培训明确的角色定位令我印象深刻:不是校长或副校长,而是督学,所有的培训内容与流程都围绕这一角色安排设计。这引发了我对出国培训中“角色”的关注与思考。  《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提出,干部出国(境)培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趋利避害、注重实效”的方针。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对于“我”
2011年3月,我们和周边的两所学校一起,围绕习作教学组织了一次三校联合研讨活动。在活动后的讨论中,四年级组的老师们在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惑:四年级、五年级的习作要求中都有“把内容写具体”这一项,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段到高年级段的重要过渡阶段,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中、高不同年段对“写具体”这一要求的不同标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呢?  为此,他们向五年级的老师们请教,没想到五年级的老师们也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使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每一堂课都是一段生命历程,是我与学生们共同分享的生命语文的幸福历程。从“文本细读”到“海量阅读”,从“幸福理念”到“自主教育”……一路走来,我和同伴们对生命语文的追寻,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厚重而真切,平和又自然。  自主学习,激发生命语文的活力。自主学习实践初期,我们通过“前置性学习单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小学86%的在校生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一所普通校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形成教育特色,如何挖掘差异背后得天独厚的文化育人资源,体现教育的尊重、公平,为孩子精神成长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是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共性和普遍意义,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则是针对学校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完善和弥补。我校正是在“平等、融
为了激发教师主动参与“课、研、修”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校围绕《开展课例研究,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这一课题开展了较有成效的引导工作。我们认为,引导教研组内的课例研究活动,就是带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  我们组织学校的教学干部和相关教研组长,针对老师们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
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
学校的发展基于学校管理,而学校管理既要立足学校传统的积累与积淀,又要着眼时代发展的要素与要求,还要面对学校人、财、物、事等多种动态因素。因此,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不断研究创新,永无止境。  对精致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管理,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一方面要确保管理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激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