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家长很苦恼:我的孩子语文学习挺认真,也读了不少课外书籍,可为什么阅读能力总是提不高,对文章的理解总是缺乏个人见解?许多老师也议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得太慢,阅读测试总是不理想……影响阅读的能力提高得的因素很多,诸如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其中重要的且被教师、学生、家长忽略的是阅读中的个性化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自读、自解、自悟的过程。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更多的表现出为教师对文本的之间的对话,学生亦失去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自由。因此,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还显得比较空泛,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学生课外阅读时自然就成了浅表式阅读,囫囵吞枣,不会深入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意随文生,批注阅读与文本对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与文本有交流,就应该让学生眼、脑、手、口多种感官协同操作,对文本留下印象,悟出味道,生出疑点来,批式阅读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已有之,谓之评点。早在唐代,就有了诗的评点,宋代出现了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李卓吾评点的《水浒》、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
意随文生,正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才产生出独到的个人见解,这种阅读方法卓有实效,因为它给了读者全身心投入、充分自主地阅读空间,创造出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1.批注式阅读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那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2.批注式阅读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阅读,也不应以学生抄袭参考书上的统一答案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索。
3.批注式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极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
圈点批注,导、扶、放:(1)什么是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
(2)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批注按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批在题目上;“旁批”——批在词、句的边上和书页右侧;“尾批”——批在文段或全文的后面。批注按内容可以分为:注释、提要、批语、警示语、增删,“注释”和“提要”偏重于知识性,“批语”、“警示语”和“增删”则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沟通的痕迹。
批注按思考方向又可分为: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3.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批注式阅读呢?(1)教给方法,掌握技巧。“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首先要把批注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可告诉学生:批注的内容有: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或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书的空白处。②提要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③批语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④警语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等字样,这样,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批注的步骤:①预习时,批注只要求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发现问题。②课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重点体会词、句、段的含义。③课后,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动情节,根据学生“注”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2)创设机会,养成习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批注式阅读落实三个充分,即: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开展批注式阅读,一定要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既作为读者、教者,也作为学生批注交流的欣赏者与鼓励者。
(3)批注阅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在中年级学生由于年纪还比较低,阅读批注的训练起步阶段可以有机的将自读与导读结合起来。自读,就是学生课前的预习,导读就是课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批注,这样为学生提供学习阅读批注的平台,以使他们对阅读批注有更清晰的认识。
高年级,随着学生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逐步掌握,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沿着课文主体去阅读批注外,还应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沿着自己的问题去思考、讨论,批注。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本位的局限性,放手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自读自悟,自主比较,综合深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克服“学而不思”的流弊,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他们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敏.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毛明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年2月.
[3]福建教育学报,2005第五期.
作者单位:西安市碑林区沙坡小学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自读、自解、自悟的过程。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更多的表现出为教师对文本的之间的对话,学生亦失去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自由。因此,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还显得比较空泛,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学生课外阅读时自然就成了浅表式阅读,囫囵吞枣,不会深入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意随文生,批注阅读与文本对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与文本有交流,就应该让学生眼、脑、手、口多种感官协同操作,对文本留下印象,悟出味道,生出疑点来,批式阅读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已有之,谓之评点。早在唐代,就有了诗的评点,宋代出现了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李卓吾评点的《水浒》、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再加上无数的诗话、词话、曲话,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
意随文生,正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才产生出独到的个人见解,这种阅读方法卓有实效,因为它给了读者全身心投入、充分自主地阅读空间,创造出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1.批注式阅读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那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2.批注式阅读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阅读,也不应以学生抄袭参考书上的统一答案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索。
3.批注式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极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
圈点批注,导、扶、放:(1)什么是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
(2)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批注按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批在题目上;“旁批”——批在词、句的边上和书页右侧;“尾批”——批在文段或全文的后面。批注按内容可以分为:注释、提要、批语、警示语、增删,“注释”和“提要”偏重于知识性,“批语”、“警示语”和“增删”则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沟通的痕迹。
批注按思考方向又可分为: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3.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批注式阅读呢?(1)教给方法,掌握技巧。“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首先要把批注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可告诉学生:批注的内容有: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或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书的空白处。②提要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③批语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④警语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等字样,这样,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批注的步骤:①预习时,批注只要求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发现问题。②课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重点体会词、句、段的含义。③课后,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动情节,根据学生“注”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2)创设机会,养成习惯。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批注式阅读落实三个充分,即: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开展批注式阅读,一定要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既作为读者、教者,也作为学生批注交流的欣赏者与鼓励者。
(3)批注阅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在中年级学生由于年纪还比较低,阅读批注的训练起步阶段可以有机的将自读与导读结合起来。自读,就是学生课前的预习,导读就是课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批注,这样为学生提供学习阅读批注的平台,以使他们对阅读批注有更清晰的认识。
高年级,随着学生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逐步掌握,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沿着课文主体去阅读批注外,还应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沿着自己的问题去思考、讨论,批注。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本位的局限性,放手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自读自悟,自主比较,综合深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克服“学而不思”的流弊,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他们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敏.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毛明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年2月.
[3]福建教育学报,2005第五期.
作者单位:西安市碑林区沙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