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随之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古诗词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古诗文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为古诗词教学给出建设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35
引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理解”四个维度。古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依据古诗文体的特点,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古诗语言凝练精确,艺术表现力强,堪称汉语言表达运用的典范。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都是名篇佳作,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参照课文注释、辨析多音字及通假字、结合诗人创作背景等方式来理解词句含义,还要引导学生发掘古诗遣词造句的精妙,关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体悟诗歌情境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妙用,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寒食》一诗时,教师可以先以范读、自由通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刺激学生的听觉,引导其做到正确朗读,再帮助其结合文中注释理解“春域”“御柳”“汉宫”等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暮春时节长安域迷人的春光,双重否定的句式增强了语气,展现了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浓浓的春意中,句中的“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城的勃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飞”字进行赏析,让学生思考由“飞”字能想到什么,再将“飞”換成“落”“飘”等字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一个“飞”字把春花飞舞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壮观,又朦胧迷离。通过对“飞”这个字运用的揣摩,学生掌握动词的妙用,提升了其语言文字素养。
二、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意象是作者内在情感所投注的外在典型物象,是作者情志的外化和寄寓。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诗中的“明月”意象就承载了相思之情。古诗中的很多物象和实景都积淀了独特的情感内涵,如“芳草”“杨柳”象征惜别,“丁香”“芭蕉”象征愁思,“鸿雁”象征思念,“梧桐”代表寂寞孤独等。教學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充分感知古诗中的经典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思维与情感,从而获得文化认知,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古诗常以有表现力的意象串联起内在的情感,所选取的意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师教学时要把握古诗中的逻辑思路,理清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体悟诗歌的真正意藴,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如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诗中“空山”“新雨”“明月“松间”“竹喧”“浣女”“達动“渔舟”等景物和声音共同构成了一幅傍晩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图,寄寓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怡然之情。这些意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但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诗人按事物的因果关系安排了先后顺序。
三、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的句式工整,平仄押韵,节奏鲜明,朗读时独具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获得审美体验。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如自由朗读、合作诵读、高声唱读、低声吟诵等,学生每遍的朗读都应带着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先抓住“愁”这个诗眼,补充诗人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推测诗人可能愁怀才不遇,也ロ能愁国家动乱;然后,教师深情引读:“伴着月落啼,对着江枫渔火,诗人思绪万千,愁绪荡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学生读诗;接着,教师继续引读:“月落乌啼,霜气满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钟声悠悠诗人辗转反侧,个人失意与家愁国忧一起涌上心头”,学生再读诗;最后,教师再次引读:“寒山寺那带着愁绪的夜半钟声,悠悠穿越千年,一声一声地敲在我们心头”,学生再次诵读。教师三次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读,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诗歌语言的平仄起伏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当然,教师还可以从情感美、气象美、色彩美、形态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审美鉴赏,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有助于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语文教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总结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不足寻找形成原因,确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并将其落实于下一次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当语文教师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环节的总结分析后发现:在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朗读古诗词),学生的积极性整体偏低。对此,可选用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持续进行,语文教师还应注意评估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变化,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的波动,适当调整教学目标的深度及教学视频内容布设,以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结论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深刻地领悟诗中的意境,拓宽文化视野,明白古诗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多元性。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对提升学生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春明.核心素养观照下部编版小学古诗文教材的使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5):66-69.
[2]李婷.浅析古诗文的情感式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9(10):82-83.
[3]王慧玲.小学古诗文教学之诵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5-8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035
引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理解”四个维度。古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依据古诗文体的特点,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古诗语言凝练精确,艺术表现力强,堪称汉语言表达运用的典范。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都是名篇佳作,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参照课文注释、辨析多音字及通假字、结合诗人创作背景等方式来理解词句含义,还要引导学生发掘古诗遣词造句的精妙,关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体悟诗歌情境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妙用,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寒食》一诗时,教师可以先以范读、自由通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刺激学生的听觉,引导其做到正确朗读,再帮助其结合文中注释理解“春域”“御柳”“汉宫”等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暮春时节长安域迷人的春光,双重否定的句式增强了语气,展现了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浓浓的春意中,句中的“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城的勃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飞”字进行赏析,让学生思考由“飞”字能想到什么,再将“飞”換成“落”“飘”等字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一个“飞”字把春花飞舞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壮观,又朦胧迷离。通过对“飞”这个字运用的揣摩,学生掌握动词的妙用,提升了其语言文字素养。
二、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意象是作者内在情感所投注的外在典型物象,是作者情志的外化和寄寓。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诗中的“明月”意象就承载了相思之情。古诗中的很多物象和实景都积淀了独特的情感内涵,如“芳草”“杨柳”象征惜别,“丁香”“芭蕉”象征愁思,“鸿雁”象征思念,“梧桐”代表寂寞孤独等。教學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充分感知古诗中的经典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思维与情感,从而获得文化认知,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古诗常以有表现力的意象串联起内在的情感,所选取的意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师教学时要把握古诗中的逻辑思路,理清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体悟诗歌的真正意藴,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如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诗中“空山”“新雨”“明月“松间”“竹喧”“浣女”“達动“渔舟”等景物和声音共同构成了一幅傍晩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图,寄寓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怡然之情。这些意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但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诗人按事物的因果关系安排了先后顺序。
三、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的句式工整,平仄押韵,节奏鲜明,朗读时独具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获得审美体验。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如自由朗读、合作诵读、高声唱读、低声吟诵等,学生每遍的朗读都应带着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先抓住“愁”这个诗眼,补充诗人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推测诗人可能愁怀才不遇,也ロ能愁国家动乱;然后,教师深情引读:“伴着月落啼,对着江枫渔火,诗人思绪万千,愁绪荡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学生读诗;接着,教师继续引读:“月落乌啼,霜气满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钟声悠悠诗人辗转反侧,个人失意与家愁国忧一起涌上心头”,学生再读诗;最后,教师再次引读:“寒山寺那带着愁绪的夜半钟声,悠悠穿越千年,一声一声地敲在我们心头”,学生再次诵读。教师三次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读,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诗歌语言的平仄起伏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当然,教师还可以从情感美、气象美、色彩美、形态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审美鉴赏,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有助于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语文教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总结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不足寻找形成原因,确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并将其落实于下一次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当语文教师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环节的总结分析后发现:在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朗读古诗词),学生的积极性整体偏低。对此,可选用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持续进行,语文教师还应注意评估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变化,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的波动,适当调整教学目标的深度及教学视频内容布设,以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结论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深刻地领悟诗中的意境,拓宽文化视野,明白古诗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多元性。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对提升学生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春明.核心素养观照下部编版小学古诗文教材的使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5):66-69.
[2]李婷.浅析古诗文的情感式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9(10):82-83.
[3]王慧玲.小学古诗文教学之诵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