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中包含了很多哲学道理和智慧。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当下,需要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断的吸取营养,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才能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校文学教学中;继承;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推动下形成了丰富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意识宣传,提升其文化素质及思想政治素养,是党校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传统文化作为党校文学教学的基础和载体,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在教学中提升党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在党校文学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的渗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党校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党员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融合,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首先,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对一些党员造成思想的冲击,形成了拜金、功利等不良思想,对一些西方文化进行盲目的崇拜,反而忽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党校文化教学,对传统文学课程的开展,党员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散发的魅力,促进党员思想政治的教育,还可以通过民族文化的学习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识以及自觉性的提升;其次,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的熏陶下,党员的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到党校教育中,可以让党员更加明确中华民族的价值及特点,更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
二、党校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有待提升
只有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及传承。而在党校教育中,只有对文学教学提高重视,才能最大限度的使文化精髓及文化精神得以发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党校传统文化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在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中逐渐遗失,如我国的一些传统习俗文化的遗失。这也为党校传统文化的开展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2.教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界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和这两者之间是对立的,认为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进行有效的融合[2]。但其实,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在党校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涉及相对较少,大多数的党校都认为传统文化和党文化之间是互相独立的,阻碍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党校教学中的继承及发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保护
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党校应该加强对书籍的保护和管理,提升保护意识。首先,不能皮肤直接接触书籍,避免手上的汗渍、油渍等对古书籍造成破坏。还要注重日常管理中及时清理尘埃,实行一些减少尘埃的相应措施,对古书籍的寿命能得以有效延长。其次,特别要重视防鼠防虫工作,一旦出现鼠虫问题,对书籍的破坏是无法进行修复的。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重点防护。再次,要重视防火、防水,这两种灾害对书籍的破坏具有毁灭性和突发性,应该高度警惕,及时排查,严格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在党校文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策略
1. 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将传统文化内容应用到党校文学教学当中,更有利于促进党员文化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首先,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如出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林则徐诗句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等等,这些千古名句,对于促进党员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党员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颇深,教师可以通过儒家思想对党员进行自我价值的提升,如“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儒家思想文化对党员提升自我价值以及确立人生目标及理想都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3]。再者,可以对自身品质进行提升,传统文化中的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很是丰富,例如,《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党员自身道德的修养,从而提升党性,在进行党内工作开展中,能够站到人民群众的角度去解决和开展工作,做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党员干部。更有利于祖国的建设與发展。
2. 运用传统文化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结了几代共产党领导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具有实践性以及指导性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各个历史的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把握国家命运,做出各项重大决策的思想指导。例如:“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梦”等等,习总书记在“中国梦”指导思想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些都是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后推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特点的中国特色主义指导思想内容。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丰富其理论体系,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理论观点。更好的开展党的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党校的文化教学开展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有效的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党员充分认识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辛越.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分析[J].才智,2017(35):31.
[2]王艳. 浅谈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C].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24.
[3]孙天慧.试析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J].赤子(上中旬),2015(24):256.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校文学教学中;继承;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推动下形成了丰富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意识宣传,提升其文化素质及思想政治素养,是党校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传统文化作为党校文学教学的基础和载体,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在教学中提升党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在党校文学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的渗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党校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党员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融合,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首先,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对一些党员造成思想的冲击,形成了拜金、功利等不良思想,对一些西方文化进行盲目的崇拜,反而忽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党校文化教学,对传统文学课程的开展,党员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散发的魅力,促进党员思想政治的教育,还可以通过民族文化的学习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识以及自觉性的提升;其次,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的熏陶下,党员的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到党校教育中,可以让党员更加明确中华民族的价值及特点,更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
二、党校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有待提升
只有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及传承。而在党校教育中,只有对文学教学提高重视,才能最大限度的使文化精髓及文化精神得以发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党校传统文化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在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中逐渐遗失,如我国的一些传统习俗文化的遗失。这也为党校传统文化的开展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2.教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界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和这两者之间是对立的,认为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进行有效的融合[2]。但其实,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在党校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涉及相对较少,大多数的党校都认为传统文化和党文化之间是互相独立的,阻碍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党校教学中的继承及发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保护
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党校应该加强对书籍的保护和管理,提升保护意识。首先,不能皮肤直接接触书籍,避免手上的汗渍、油渍等对古书籍造成破坏。还要注重日常管理中及时清理尘埃,实行一些减少尘埃的相应措施,对古书籍的寿命能得以有效延长。其次,特别要重视防鼠防虫工作,一旦出现鼠虫问题,对书籍的破坏是无法进行修复的。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重点防护。再次,要重视防火、防水,这两种灾害对书籍的破坏具有毁灭性和突发性,应该高度警惕,及时排查,严格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在党校文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策略
1. 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将传统文化内容应用到党校文学教学当中,更有利于促进党员文化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首先,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如出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林则徐诗句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等等,这些千古名句,对于促进党员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党员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颇深,教师可以通过儒家思想对党员进行自我价值的提升,如“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儒家思想文化对党员提升自我价值以及确立人生目标及理想都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3]。再者,可以对自身品质进行提升,传统文化中的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很是丰富,例如,《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党员自身道德的修养,从而提升党性,在进行党内工作开展中,能够站到人民群众的角度去解决和开展工作,做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党员干部。更有利于祖国的建设與发展。
2. 运用传统文化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结了几代共产党领导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具有实践性以及指导性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各个历史的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把握国家命运,做出各项重大决策的思想指导。例如:“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梦”等等,习总书记在“中国梦”指导思想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些都是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后推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特点的中国特色主义指导思想内容。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丰富其理论体系,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理论观点。更好的开展党的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党校的文化教学开展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有效的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党员充分认识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辛越.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分析[J].才智,2017(35):31.
[2]王艳. 浅谈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C].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24.
[3]孙天慧.试析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J].赤子(上中旬),2015(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