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家长”的“问题”是指:因家长自身原因造成的对在校读书子女不会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从而引起学生家长诸多沟通的困扰。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教育孩子时,好说歹说他都听不进。”……与孩子沟通困难,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
根据调查,在70%的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问题家长”不能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这将给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研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教育六大误区:完美无误型、过多干涉型、过分呵护型、望子成龙型、拔苗助长型、经验衡量型。李跃儿认为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吕航认为:在一些文化程度不高,但社会期望值却很高的家长身上问题体现得更明显,他们指定一个目标便不顾一切地驱赶孩子往前冲。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在他的《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中指出:“社会问题正在转嫁到孩子身上。但我们应该首先希望他们学会公正、诚实、善良,学会尊重和关怀他人并遵守法律和秩序……除此之外,我们才希望他们卓越不凡。”
因此,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已成为家校联手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新课题。
一、“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初探
1.“问题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使教育存在“问题”。
“问题家长”教育孩子一般采用的是溺爱娇惯的教育方式。在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爱娇惯子女现象也极为普遍。家长总是整天盯着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于照顾孩子,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得特别周到,用自己所想代替孩子所想。
另外还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居高临下,家长处处唯我独尊,孩子必须无原则服从,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能以任何方式申辩。
2.“问题家长”沟通意识很淡薄,使教育存在“问题”。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他们现在什么都不懂,沟通是长大以后的事。只要在物质方面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快乐。于是,当孩子向家长诉说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很难有耐心坐下来认真地倾听,通常是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或“嗯、嗯”地敷衍,甚至找出种种借口,说句“我很忙”“待会儿再说吧”搪塞孩子。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有的家长是大打出手,甚至还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皮带都抽断了几根。”这种态度,无疑会挫伤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兴趣。孩子会感到没人愿意听他的,就会主动中断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以免受到家长的忽略和轻视的伤害。如此情形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孩子就会因此受到伤害,而不再信任家长,不再期望与家长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会因此而出现障碍。
二、“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达到高质量的沟通境界,沟通的双方必须处于平等、轻松的状态,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的情感真实地流露出来,也才可能真正达到心与心的碰撞。因此,家长不妨俯下身来,低声细语地与孩子进行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说说自己对孩子所说事情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尊重是一种信任,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改正缺点,不断地成长,而不是着眼于眼前如何。如果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这种信任与接纳,他们内心就会获得一种被尊重的自我价值感,与此同时孩子也会对家长充满信任与尊敬,这是顺利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长与孩子顺利沟通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相互尊重。谈话的时间场合也应有所选择,尽量安排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比如可以在散步的时候进行轻松的交谈。不要把交流的氛围搞得太严肃,不必让孩子与我们面对面地坐下来进行交谈,否则这种拘谨的氛围会让孩子极不自然甚至不知所措。
2.重视沟通,主动沟通。
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特别是听到孩子谈论一些家长自己认为错误的观点和行为时,家长便迫不及待地制止: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倾听并非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绝对不能“嗯嗯啊啊”,而应该频频点头,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倾听。通过倾听,往往可以诱导出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得沟通变得容易。
家长在社会上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常常要求别人要换位思考,那么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谈话方式、兴趣爱好等都与家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长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与孩子做知心朋友。
平时要与孩子主动交流。2011年春节时,我在大年三十与新年初一这几天,主动和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和孩子一起“评选”相声、小品在正月十五可能的得奖等次。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与他人的沟通水平较差,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交谈中提高孩子的沟通水平。在交流中家长应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3.掌握沟通技巧。
如何才能与孩子做到融洽地交流?我认为下面的“六要”与“六不要”值得参考学习。
“六要”:一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表扬孩子的优点;二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三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四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五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六要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不要”:一不要在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时候急于与孩子沟通;二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三不要太过急躁地想要解决问题,否则容易使问题更加严重,令亲子关系紧张对立;四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否则于事无补;五不要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以粗暴的言语甚至体罚来管教孩子;六不要说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没用”等否定性话语。
年龄不是障碍,沟通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找出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学会与孩子沟通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并尊重与赏识自己的孩子,使亲子沟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问题家长”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教育孩子时,好说歹说他都听不进。”……与孩子沟通困难,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
根据调查,在70%的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问题家长”不能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这将给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研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教育六大误区:完美无误型、过多干涉型、过分呵护型、望子成龙型、拔苗助长型、经验衡量型。李跃儿认为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吕航认为:在一些文化程度不高,但社会期望值却很高的家长身上问题体现得更明显,他们指定一个目标便不顾一切地驱赶孩子往前冲。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在他的《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中指出:“社会问题正在转嫁到孩子身上。但我们应该首先希望他们学会公正、诚实、善良,学会尊重和关怀他人并遵守法律和秩序……除此之外,我们才希望他们卓越不凡。”
因此,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已成为家校联手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新课题。
一、“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初探
1.“问题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使教育存在“问题”。
“问题家长”教育孩子一般采用的是溺爱娇惯的教育方式。在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爱娇惯子女现象也极为普遍。家长总是整天盯着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于照顾孩子,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得特别周到,用自己所想代替孩子所想。
另外还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居高临下,家长处处唯我独尊,孩子必须无原则服从,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能以任何方式申辩。
2.“问题家长”沟通意识很淡薄,使教育存在“问题”。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他们现在什么都不懂,沟通是长大以后的事。只要在物质方面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快乐。于是,当孩子向家长诉说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很难有耐心坐下来认真地倾听,通常是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或“嗯、嗯”地敷衍,甚至找出种种借口,说句“我很忙”“待会儿再说吧”搪塞孩子。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有的家长是大打出手,甚至还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皮带都抽断了几根。”这种态度,无疑会挫伤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兴趣。孩子会感到没人愿意听他的,就会主动中断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以免受到家长的忽略和轻视的伤害。如此情形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孩子就会因此受到伤害,而不再信任家长,不再期望与家长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会因此而出现障碍。
二、“问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达到高质量的沟通境界,沟通的双方必须处于平等、轻松的状态,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的情感真实地流露出来,也才可能真正达到心与心的碰撞。因此,家长不妨俯下身来,低声细语地与孩子进行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说说自己对孩子所说事情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尊重是一种信任,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改正缺点,不断地成长,而不是着眼于眼前如何。如果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这种信任与接纳,他们内心就会获得一种被尊重的自我价值感,与此同时孩子也会对家长充满信任与尊敬,这是顺利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长与孩子顺利沟通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相互尊重。谈话的时间场合也应有所选择,尽量安排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比如可以在散步的时候进行轻松的交谈。不要把交流的氛围搞得太严肃,不必让孩子与我们面对面地坐下来进行交谈,否则这种拘谨的氛围会让孩子极不自然甚至不知所措。
2.重视沟通,主动沟通。
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特别是听到孩子谈论一些家长自己认为错误的观点和行为时,家长便迫不及待地制止: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倾听并非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绝对不能“嗯嗯啊啊”,而应该频频点头,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倾听。通过倾听,往往可以诱导出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得沟通变得容易。
家长在社会上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常常要求别人要换位思考,那么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谈话方式、兴趣爱好等都与家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长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与孩子做知心朋友。
平时要与孩子主动交流。2011年春节时,我在大年三十与新年初一这几天,主动和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和孩子一起“评选”相声、小品在正月十五可能的得奖等次。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与他人的沟通水平较差,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交谈中提高孩子的沟通水平。在交流中家长应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3.掌握沟通技巧。
如何才能与孩子做到融洽地交流?我认为下面的“六要”与“六不要”值得参考学习。
“六要”:一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表扬孩子的优点;二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三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四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五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六要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不要”:一不要在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时候急于与孩子沟通;二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三不要太过急躁地想要解决问题,否则容易使问题更加严重,令亲子关系紧张对立;四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否则于事无补;五不要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以粗暴的言语甚至体罚来管教孩子;六不要说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没用”等否定性话语。
年龄不是障碍,沟通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找出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学会与孩子沟通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并尊重与赏识自己的孩子,使亲子沟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问题家长”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