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必须面对就业市场需求,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思辨能力培养,提升专业人才的思辨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文章重点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思辨能力的关系,培养思辨能力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英语专业人才,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正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这意味着广大人民更广泛、更深入的对外交往,而国际合作交流、商贸旅游、出国留学等都需要使用外语,外语需求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家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自身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正逐渐失去其专业优势,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提升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使英语专业摆脱以认知(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为主的语言学习层面,更加注重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新(creating)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共同任务。这一任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思辨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9)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英语专业传统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尤为迫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多为外语加专业,在开设英语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围绕市场就业形势开设教育、经贸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为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课教学阶段,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既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让学生增加专业方向知识,以提高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扩大就业面。教学中多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学生虽然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却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写文章空洞无物,处理问题缺少灵活性。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足。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在《特尔斐报告》中有如下阐述:“我们把思辨能力理解为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而上述判断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思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探究工具。因此,思辨能力在教育中是一种解放力量,在个人和公民生活中是一种强大的资源。尽管它并不能作为完善思维(good thinking)的同义词,思辨能力是一种普遍的自我矫正的人类现象。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理想的思考者习惯于勤学好问、博闻多识、相信理性、心胸开阔、灵活应变、在做出评价时保持公正、在面对个人偏见时保持诚实、在做出判断时保持谨慎、愿意重新考虑、面对问题头脑清晰、处理复杂事务井井有条、勤于搜寻相关信息、选择标准时理由充分、探究问题时专注目标、持之以恒地追求所探究的问题与条件许可的尽可能精确的结果。因此,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思考者就意味着为此理想而奋斗。它把思辨能力的开发与上述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由此不断产出有用的真知灼见,这也正是一个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非常重要,对于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可行性
新时期的英语专业教学与过去的单向输入式教学不同,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融入培养思辨能力具有可行性,具体表现如下。
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层次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体现出这一点,既设置大量的语言基础课程和人文学科,又开设了具有市场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与毕业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体的专业课教学中体现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可行性。在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强调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英美文学等人文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注意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则强调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进行思辨能力培养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其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主要是“教什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变成教师“需要教什么”和“培养什么”。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教学中。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将“教教材”变成“借教材教”。在听说课程中,将课堂上的反复操练变成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应用知识的过程。在精读和泛读课程中,借助于教材引导学生在精读和泛读课堂进行批评性阅读,将被动地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变为主动地分析、整合和评析作者观点思想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中的设计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和课后练习等环节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辨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很强的写作和翻译教学中,要避免学生言之无物,对问题分析浅显,则尤其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是胜任将来工作的基石。
2.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时,注重培养分析欣赏能力。在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上,教师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等方面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欣赏文学作品,再带着问题走回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文化知识,提高独立欣赏能力,提升跨文化意识,为日后工作中的涉外交流打下基础。
3.在专业实用课程学习中,强调学生实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根据市场就业形势和学生就业意向开设了一批专业实用课程,如外贸函电、实用商务写作、国际贸易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与学生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不可能指望在校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以后工作中碰到的所有问题,因而强调边学边实践,在传授知识外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带领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培养学生向同事学习和自己钻研的意识,学会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因而,有着较强思辨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工作适应能力强和工作能力强两方面上。
四、结语
在面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才能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可行的,并可有效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研之声,2011,(3).
[2]刘志鹏,杨祥,陈小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3]吕迎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9).
本文为安徽三联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100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英语专业人才,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正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这意味着广大人民更广泛、更深入的对外交往,而国际合作交流、商贸旅游、出国留学等都需要使用外语,外语需求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家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自身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正逐渐失去其专业优势,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提升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使英语专业摆脱以认知(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为主的语言学习层面,更加注重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新(creating)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共同任务。这一任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思辨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9)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英语专业传统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尤为迫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多为外语加专业,在开设英语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围绕市场就业形势开设教育、经贸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为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课教学阶段,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既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让学生增加专业方向知识,以提高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扩大就业面。教学中多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学生虽然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却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写文章空洞无物,处理问题缺少灵活性。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足。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在《特尔斐报告》中有如下阐述:“我们把思辨能力理解为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而上述判断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思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探究工具。因此,思辨能力在教育中是一种解放力量,在个人和公民生活中是一种强大的资源。尽管它并不能作为完善思维(good thinking)的同义词,思辨能力是一种普遍的自我矫正的人类现象。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理想的思考者习惯于勤学好问、博闻多识、相信理性、心胸开阔、灵活应变、在做出评价时保持公正、在面对个人偏见时保持诚实、在做出判断时保持谨慎、愿意重新考虑、面对问题头脑清晰、处理复杂事务井井有条、勤于搜寻相关信息、选择标准时理由充分、探究问题时专注目标、持之以恒地追求所探究的问题与条件许可的尽可能精确的结果。因此,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思考者就意味着为此理想而奋斗。它把思辨能力的开发与上述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由此不断产出有用的真知灼见,这也正是一个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非常重要,对于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可行性
新时期的英语专业教学与过去的单向输入式教学不同,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融入培养思辨能力具有可行性,具体表现如下。
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层次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体现出这一点,既设置大量的语言基础课程和人文学科,又开设了具有市场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与毕业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体的专业课教学中体现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可行性。在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强调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英美文学等人文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注意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则强调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进行思辨能力培养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其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主要是“教什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变成教师“需要教什么”和“培养什么”。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教学中。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将“教教材”变成“借教材教”。在听说课程中,将课堂上的反复操练变成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应用知识的过程。在精读和泛读课程中,借助于教材引导学生在精读和泛读课堂进行批评性阅读,将被动地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变为主动地分析、整合和评析作者观点思想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中的设计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和课后练习等环节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辨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很强的写作和翻译教学中,要避免学生言之无物,对问题分析浅显,则尤其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是胜任将来工作的基石。
2.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时,注重培养分析欣赏能力。在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上,教师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等方面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欣赏文学作品,再带着问题走回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文化知识,提高独立欣赏能力,提升跨文化意识,为日后工作中的涉外交流打下基础。
3.在专业实用课程学习中,强调学生实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根据市场就业形势和学生就业意向开设了一批专业实用课程,如外贸函电、实用商务写作、国际贸易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与学生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不可能指望在校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以后工作中碰到的所有问题,因而强调边学边实践,在传授知识外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带领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培养学生向同事学习和自己钻研的意识,学会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因而,有着较强思辨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工作适应能力强和工作能力强两方面上。
四、结语
在面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才能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可行的,并可有效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研之声,2011,(3).
[2]刘志鹏,杨祥,陈小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3]吕迎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9).
本文为安徽三联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