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镇上另一所小学一年级去观摩美术课教学。碰巧美术教师在指导班上的孩子画一幅儿童画《我的家乡——益林》。有的孩子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动;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画画,但围坐在同一桌的孩子你看我的、我看你的;要么就是邻座孩子画面的内容相仿……
我漫漫地搜寻自己想要看到的,其中一个皮肤白净、神情专注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始终围绕绘画活动坐在那儿。再看她的“作品”,画面布局合理,配色协调,运笔幼稚自然。
我心里不由得有些喜欢这个小女孩,问了老师知道她叫陈晨。我就着画面内容对她提问。“你画的是什么?”我想考考她对画面所表达主题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益林。”她答道。我指着已经上好色的池塘边缘问:“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稚嫩的声音对颜色的命名是那样地准确。凑巧,邻桌的一个小女孩拿着她的作品过来给我看,还有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半碗水让我喝。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抓住机会,指着邻座小女孩的画面提问:“有几条马路?”一旁的陈晨清晰地答道:“四条”,而那个画“四条马路”的小女孩未回答出来。陈晨对数概念的把握也这么准确,真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我的内心不由得被深深地感动。
又回到陈晨的画面,继续提问:“救护车里面坐的是什么?”“病人。”陈晨答道。陈晨对这种常识兼关系的理解也那么恰当。
陈晨的画画的差不多了,我指着她用的几种不同红色的水彩笔挨着问,陈晨用食指挨着说:“这是粉红,这是红色,这是最大的红。”她已能辨别同一颜色在色度上不同的差异,尽管命名还欠准确,但对一个七岁多的孩子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我觉得“最大的红”的说法充满童趣。
不一会儿,这堂课快结束了,带班老师让孩子们把画具收拾好。我注意到陈晨将画具、画笔拾起来——她常规方面的习惯也不错。我又故意问她:“把画纸放到哪里?”“把画纸放到画袋里。”她用小手指着墙壁上的一串串画袋答道。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暂且不说儿童画课的引入要多以讲故事等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不必提将绘画活动贯穿于孩子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再者,儿童画课自然要充分发掘孩子天真可爱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等等。我就这堂儿童画课对小朋友——陈晨的观察,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指导纲要》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来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在孩子绘画活动的过程中,贯穿或配合有意识的提问,有助于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这堂一年级儿童画课中我对陈晨的提问,有对画面内容主题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晨的思维发展水平,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对颜色命题的提问;有对初步数概念认识的提问;有对常识及其关系把握的提问;有对颜色色度区别的提问……教师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就当时的活动情景可灵活的配合提问。提问本身就能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结合绘画内容(活动)说清楚自己想要说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问一答,能使孩子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无形中也是在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孩子对颜色的命名和色度辨析及初步数概念的认识,是原初的科学启蒙教育。孩子对常识及其关系的了解,可表明他初步的环境意识。再者,绘画本身不仅锻炼着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表达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表现美和创造美(比如,对自己的家乡——益林)。在绘画活动结束时,孩子收拾起画具和画笔,这也体现并可训练他们常规方面的习惯……
这是我初次观摩小学一年级美术课教学的一点点心得,作为一个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不单单是“为画而教”,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而灵活地贯穿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它们之间是触类旁通、环环相扣的,不能把绘画活动与之分离。一定要树立并强化这种意识——只有树立这种意识,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强化这种意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度过儿童时代五彩缤纷的浪漫时期。而我在这堂儿童画课对陈晨的随堂提问,只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已。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在绘画活动中促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并充分激发和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堂儿童画课的心得之余还有一个细节——善于在孩子中发现如陈晨之类的“矿石”并进行挖掘,这也是我们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
我漫漫地搜寻自己想要看到的,其中一个皮肤白净、神情专注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始终围绕绘画活动坐在那儿。再看她的“作品”,画面布局合理,配色协调,运笔幼稚自然。
我心里不由得有些喜欢这个小女孩,问了老师知道她叫陈晨。我就着画面内容对她提问。“你画的是什么?”我想考考她对画面所表达主题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益林。”她答道。我指着已经上好色的池塘边缘问:“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稚嫩的声音对颜色的命名是那样地准确。凑巧,邻桌的一个小女孩拿着她的作品过来给我看,还有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半碗水让我喝。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抓住机会,指着邻座小女孩的画面提问:“有几条马路?”一旁的陈晨清晰地答道:“四条”,而那个画“四条马路”的小女孩未回答出来。陈晨对数概念的把握也这么准确,真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我的内心不由得被深深地感动。
又回到陈晨的画面,继续提问:“救护车里面坐的是什么?”“病人。”陈晨答道。陈晨对这种常识兼关系的理解也那么恰当。
陈晨的画画的差不多了,我指着她用的几种不同红色的水彩笔挨着问,陈晨用食指挨着说:“这是粉红,这是红色,这是最大的红。”她已能辨别同一颜色在色度上不同的差异,尽管命名还欠准确,但对一个七岁多的孩子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我觉得“最大的红”的说法充满童趣。
不一会儿,这堂课快结束了,带班老师让孩子们把画具收拾好。我注意到陈晨将画具、画笔拾起来——她常规方面的习惯也不错。我又故意问她:“把画纸放到哪里?”“把画纸放到画袋里。”她用小手指着墙壁上的一串串画袋答道。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暂且不说儿童画课的引入要多以讲故事等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不必提将绘画活动贯穿于孩子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再者,儿童画课自然要充分发掘孩子天真可爱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等等。我就这堂儿童画课对小朋友——陈晨的观察,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指导纲要》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来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在孩子绘画活动的过程中,贯穿或配合有意识的提问,有助于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这堂一年级儿童画课中我对陈晨的提问,有对画面内容主题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晨的思维发展水平,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对颜色命题的提问;有对初步数概念认识的提问;有对常识及其关系把握的提问;有对颜色色度区别的提问……教师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就当时的活动情景可灵活的配合提问。提问本身就能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结合绘画内容(活动)说清楚自己想要说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问一答,能使孩子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无形中也是在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孩子对颜色的命名和色度辨析及初步数概念的认识,是原初的科学启蒙教育。孩子对常识及其关系的了解,可表明他初步的环境意识。再者,绘画本身不仅锻炼着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表达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表现美和创造美(比如,对自己的家乡——益林)。在绘画活动结束时,孩子收拾起画具和画笔,这也体现并可训练他们常规方面的习惯……
这是我初次观摩小学一年级美术课教学的一点点心得,作为一个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不单单是“为画而教”,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而灵活地贯穿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它们之间是触类旁通、环环相扣的,不能把绘画活动与之分离。一定要树立并强化这种意识——只有树立这种意识,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强化这种意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度过儿童时代五彩缤纷的浪漫时期。而我在这堂儿童画课对陈晨的随堂提问,只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已。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在绘画活动中促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并充分激发和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堂儿童画课的心得之余还有一个细节——善于在孩子中发现如陈晨之类的“矿石”并进行挖掘,这也是我们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