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儿童画课的感悟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镇上另一所小学一年级去观摩美术课教学。碰巧美术教师在指导班上的孩子画一幅儿童画《我的家乡——益林》。有的孩子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动;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画画,但围坐在同一桌的孩子你看我的、我看你的;要么就是邻座孩子画面的内容相仿……
  我漫漫地搜寻自己想要看到的,其中一个皮肤白净、神情专注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始终围绕绘画活动坐在那儿。再看她的“作品”,画面布局合理,配色协调,运笔幼稚自然。
  我心里不由得有些喜欢这个小女孩,问了老师知道她叫陈晨。我就着画面内容对她提问。“你画的是什么?”我想考考她对画面所表达主题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益林。”她答道。我指着已经上好色的池塘边缘问:“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稚嫩的声音对颜色的命名是那样地准确。凑巧,邻桌的一个小女孩拿着她的作品过来给我看,还有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半碗水让我喝。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抓住机会,指着邻座小女孩的画面提问:“有几条马路?”一旁的陈晨清晰地答道:“四条”,而那个画“四条马路”的小女孩未回答出来。陈晨对数概念的把握也这么准确,真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我的内心不由得被深深地感动。
  又回到陈晨的画面,继续提问:“救护车里面坐的是什么?”“病人。”陈晨答道。陈晨对这种常识兼关系的理解也那么恰当。
  陈晨的画画的差不多了,我指着她用的几种不同红色的水彩笔挨着问,陈晨用食指挨着说:“这是粉红,这是红色,这是最大的红。”她已能辨别同一颜色在色度上不同的差异,尽管命名还欠准确,但对一个七岁多的孩子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我觉得“最大的红”的说法充满童趣。
  不一会儿,这堂课快结束了,带班老师让孩子们把画具收拾好。我注意到陈晨将画具、画笔拾起来——她常规方面的习惯也不错。我又故意问她:“把画纸放到哪里?”“把画纸放到画袋里。”她用小手指着墙壁上的一串串画袋答道。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暂且不说儿童画课的引入要多以讲故事等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不必提将绘画活动贯穿于孩子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再者,儿童画课自然要充分发掘孩子天真可爱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等等。我就这堂儿童画课对小朋友——陈晨的观察,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指导纲要》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来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在孩子绘画活动的过程中,贯穿或配合有意识的提问,有助于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这堂一年级儿童画课中我对陈晨的提问,有对画面内容主题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晨的思维发展水平,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对颜色命题的提问;有对初步数概念认识的提问;有对常识及其关系把握的提问;有对颜色色度区别的提问……教师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就当时的活动情景可灵活的配合提问。提问本身就能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结合绘画内容(活动)说清楚自己想要说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问一答,能使孩子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无形中也是在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孩子对颜色的命名和色度辨析及初步数概念的认识,是原初的科学启蒙教育。孩子对常识及其关系的了解,可表明他初步的环境意识。再者,绘画本身不仅锻炼着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表达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表现美和创造美(比如,对自己的家乡——益林)。在绘画活动结束时,孩子收拾起画具和画笔,这也体现并可训练他们常规方面的习惯……
  这是我初次观摩小学一年级美术课教学的一点点心得,作为一个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不单单是“为画而教”,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而灵活地贯穿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它们之间是触类旁通、环环相扣的,不能把绘画活动与之分离。一定要树立并强化这种意识——只有树立这种意识,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强化这种意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度过儿童时代五彩缤纷的浪漫时期。而我在这堂儿童画课对陈晨的随堂提问,只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而已。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在绘画活动中促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并充分激发和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堂儿童画课的心得之余还有一个细节——善于在孩子中发现如陈晨之类的“矿石”并进行挖掘,这也是我们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育应该消除师生之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局面,用平等、民主来取代独断专行与师道尊严,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根据这个理念,教师除了应该创造生活情景来进行教学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场。在这一个“
期刊
最新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设计了几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其中Project 板块是各单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该板块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输出能力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其设置的任务侧重于检查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与前面Reading所训练的听、读能力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断体验语言输出过程所带来
期刊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然而目前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有效提问。一方面所提
期刊
中国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古诗词的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人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已十五年有余,平时对古诗词教学也做了许多研究和尝试。  一、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意义  做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缺乏基本的美学修养,不懂得美,不会欣赏和创造美,那么
期刊
笔者认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听课,抓紧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搞好听课活动。它是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举措,打造优质课的必要途径,也是集他人之长为一身,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督查了解教者是否进行素质教育,贯彻探索教学法的重要渠道。  对于教育者来说,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本性都是愿意把好的一面展示给人看,所以被听者都会努力上好课,达到最佳效果,让听者尽力满意。这样在准备上就必须
期刊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故结课技能和导课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正如特级教师李观博说:“一节课上下来后,也要注意这节课的结课方式。比方说,吃花生,如果开始和中间吃的花生都很香,而最后一颗却是发霉的,那么其结果不但香味也没有了,而且留下满嘴苦涩。一堂课的结束也是如此,结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地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
期刊
案例一,一个班学生正在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结束后老师提问: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答:一群鸟和凤凰一起在天空飞来飞去……教师哑然,于是教师又让学生听,可学生无论怎样听,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想象都摆不开以上内容。  案例二,另一班上,教师让学生闭上眼,随音乐想像听后生答:我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鸟儿欢唱,听完后,心里很舒畅,它让我想到春天的美景,阳光灿烂,充满生机。  反思:为什么同一首乐曲,
期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如加强实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要学生在思维上“开窍”,培养他们具有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有概念清楚,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方法正确,结论完整。使之在学习中不断树立信心,做到乐而不倦,不断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