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如加强实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要学生在思维上“开窍”,培养他们具有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有概念清楚,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方法正确,结论完整。使之在学习中不断树立信心,做到乐而不倦,不断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为完成学习任务开创有利条件。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初中物理概念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那么如何在互动课堂中开展物理概念教学呢?我试着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
  一、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展开
  用简单而又新奇的实验引入概念教学。初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以直观形象为基础的,所以在学习新概念之前,先演示与概念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惯性概念之前,做两个简单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由教师演示,在悬挂的两个纸圈上,轻放一薄木条,用锤迅速攻打薄木条时,纸圈断还是木条断?为什么?
  第二个实验由所有学生一起做,如图7在课桌边放一纸条,纸条上放一钢笔帽,慢拉纸条时,有何现象?快拉纸条时有何现象?让学生自己边实验、边思考。
  又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以在水槽内放入三个小球,平衡时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到水底,一个悬浮在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也可以在水槽中撒入一把花生米,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浮,有的沉,有的悬浮在水中呢?从而引入新的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再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律时,用平面镜向天花板上反射光斑,用凹面镜聚光于一点,这些简单的实验,学生虽然见过,但又不明白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实验、边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用实验引入概念和规律既生动又形象,可以使学生获得与概念、规律有联系的感性认识,而又不能解释其原因,学生必然会兴趣很高地去探索新知识。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我在教学中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1)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2)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能说兔子跑得快吗?这样接着引出常用的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规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二、阐述清楚建立概念的过程及表达
  在力的概念教学中,我和同学一起回顾人们认识力的过程。最初是人们在劳动时与推、拉、提等有关的活动中得到的,感到这些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手臂的肌肉都要感到紧张,于是说手臂正在用力,力的概念就是这样初步形成。后来在实践纵又进一步体会到,由肌肉紧张所产生的效果,也可采用别的方法来得到,例如手可以拿住重物等等,说明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这样就把力的概念概括为“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力的概念就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适用的范围也就更广泛。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知识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又较薄弱,观察。实验就成为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概念教学之前,应该通过实验演示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明确的了解,把研究对象的客观要求属性清晰地反映到学生的头脑里。
  作者单位:灌南县汤沟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  一、创设故事情境,凸显童真童趣  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
期刊
教育应该消除师生之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局面,用平等、民主来取代独断专行与师道尊严,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根据这个理念,教师除了应该创造生活情景来进行教学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场。在这一个“
期刊
最新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设计了几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其中Project 板块是各单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该板块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输出能力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其设置的任务侧重于检查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与前面Reading所训练的听、读能力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断体验语言输出过程所带来
期刊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然而目前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有效提问。一方面所提
期刊
中国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古诗词的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人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已十五年有余,平时对古诗词教学也做了许多研究和尝试。  一、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意义  做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缺乏基本的美学修养,不懂得美,不会欣赏和创造美,那么
期刊
笔者认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听课,抓紧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搞好听课活动。它是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举措,打造优质课的必要途径,也是集他人之长为一身,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督查了解教者是否进行素质教育,贯彻探索教学法的重要渠道。  对于教育者来说,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本性都是愿意把好的一面展示给人看,所以被听者都会努力上好课,达到最佳效果,让听者尽力满意。这样在准备上就必须
期刊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故结课技能和导课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正如特级教师李观博说:“一节课上下来后,也要注意这节课的结课方式。比方说,吃花生,如果开始和中间吃的花生都很香,而最后一颗却是发霉的,那么其结果不但香味也没有了,而且留下满嘴苦涩。一堂课的结束也是如此,结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地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
期刊
案例一,一个班学生正在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结束后老师提问: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答:一群鸟和凤凰一起在天空飞来飞去……教师哑然,于是教师又让学生听,可学生无论怎样听,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想象都摆不开以上内容。  案例二,另一班上,教师让学生闭上眼,随音乐想像听后生答:我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鸟儿欢唱,听完后,心里很舒畅,它让我想到春天的美景,阳光灿烂,充满生机。  反思:为什么同一首乐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