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初中生正处于从“学会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过渡的关键阶段,各学科在常规教学中适当引用一定的阅读材料助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必要。用素材辅助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本案例依托笔者自编的科普阅读材料《降温地球—你了解二氧化碳吗?》,将其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旨在进阶式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和转化有效信息的学科阅读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一、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播放2018年全球气候大会视频(内容概要:《2018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经过三年的停滞期后,2017年有所增加,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创纪录,2014—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1.04℃)。
【问题设置】新闻中讲述什么事件?涉及哪一关键物质?为改善这一状况,使地球降温,你有哪些方案?
【学生】阅读资料中的《全球碳循环图》,回答问题:
①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②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主要去向有哪些?
③如果你是化学家,你打算如何利用回收得到的二氧化碳?
提出驱动型问题:性质决定用途,从哪些角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意图:由社会问题“全球变暖,如何给地球降温”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减排”和“回收利用”两种策略,激发他们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研究兴趣,体会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二、规划性质研究方案
【学生】依据驱动型问题,回顾氧气的性质,将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拆为两个子任务:①物理性质(如色、态、味、密度和溶解性);②化学性质(能否与水反应,能否支持燃烧等)。
【学生】分组交流,基于已有认知体系,构思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师】根据资料,学生小组讨论方案后,组织学生小组间交流,对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立方案(见图1)。
【学生】学会依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向教师提出自己需要哪些支持。
【教师】结合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资料、实验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注:性质探究实验的构思在课堂前测中已有涉及,为节约课上时间,物理性质部分的实验在课前布置下去,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成果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在课上展示。)
三、研究性质,推测用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互评,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1)颜色、状态、气味
【学生】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打开瓶口,煽闻气味,确认其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生】阅读“CO2与制冷行业”段落:
在一定条件下,CO2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作“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因此可用于制造舞台、影视的云雾效果、人工降雨和制冷剂。国际铁路联盟科研所曾对干冰、机械制冷等系统的降温速度进行了对比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冰制冷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回答问题:
①固体的CO2,俗称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易升华,升华吸收大量热。利用该性质,可将其应用于________(填3种用途)。
②结合资料文本,研究干冰与机械制冷两种方式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
一、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播放2018年全球气候大会视频(内容概要:《2018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经过三年的停滞期后,2017年有所增加,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创纪录,2014—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1.04℃)。
【问题设置】新闻中讲述什么事件?涉及哪一关键物质?为改善这一状况,使地球降温,你有哪些方案?
【学生】阅读资料中的《全球碳循环图》,回答问题:
①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②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主要去向有哪些?
③如果你是化学家,你打算如何利用回收得到的二氧化碳?
提出驱动型问题:性质决定用途,从哪些角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意图:由社会问题“全球变暖,如何给地球降温”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减排”和“回收利用”两种策略,激发他们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研究兴趣,体会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二、规划性质研究方案
【学生】依据驱动型问题,回顾氧气的性质,将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拆为两个子任务:①物理性质(如色、态、味、密度和溶解性);②化学性质(能否与水反应,能否支持燃烧等)。
【学生】分组交流,基于已有认知体系,构思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师】根据资料,学生小组讨论方案后,组织学生小组间交流,对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立方案(见图1)。
【学生】学会依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向教师提出自己需要哪些支持。
【教师】结合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资料、实验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注:性质探究实验的构思在课堂前测中已有涉及,为节约课上时间,物理性质部分的实验在课前布置下去,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成果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在课上展示。)
三、研究性质,推测用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互评,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1)颜色、状态、气味
【学生】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打开瓶口,煽闻气味,确认其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生】阅读“CO2与制冷行业”段落:
在一定条件下,CO2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作“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因此可用于制造舞台、影视的云雾效果、人工降雨和制冷剂。国际铁路联盟科研所曾对干冰、机械制冷等系统的降温速度进行了对比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冰制冷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回答问题:
①固体的CO2,俗称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易升华,升华吸收大量热。利用该性质,可将其应用于________(填3种用途)。
②结合资料文本,研究干冰与机械制冷两种方式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