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iwe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高窟》是写景记叙文。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下面我根据第二课时相关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给孩子的自主空间要把握住兴奋点
  【片段一】
  欣赏壁画
  师:同学们,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莫高窟的壁画吧!(板书:壁画)
  自主学习提示:莫高窟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内容怎样?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这句话是什么句?(中心句,过渡句) 这句话既是第四小节的中心句,又是全文的过渡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的,哪句话是承上,哪句话是启下?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壁画的内容怎样?(出示图片)哪段文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采用什么句式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增强语势,更能表达出壁画的内容丰富。
  师:这段中还有哪里采用了这种描写的方法?(出示壁画上的飞天一段,指名朗读)“飞天”指什么?(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天空中飞舞的乐神,)
  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飞天”?
  生:有!杨利伟叔叔是中国飞天第一人;“嫦娥一号”也顺利飞上天。
  师:这段话中介绍“飞天”几种姿态?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还有哪些姿态?
  师:画上的飞天确实美得令人陶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这样的诗篇来赞美它:“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师:想不想,做一回“飞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飞!(师生共同背诵飞天的部分,并一起做动作)
  【反思】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没有学生的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心理和参与意识,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语文课堂实践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把准学生兴奋点,不要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二、给孩子的自主空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
  【片段二】
  欣赏“藏经洞”
  师:莫高窟里除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外,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里面藏有珍贵文物。轻声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主学习提示:洞中藏有哪些文物?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众多?这些文物为什么会流失?
  出示画面,师介绍背景:可藏经洞一经世人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便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听了老师的介绍,作为中国人的你有什么感想呢?(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智慧的结晶)……
  【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众多?这些文物为什么会流失?”抛出话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莫高窟被破坏的画面,再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看了画面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此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顺势激励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读第四自然段,让课堂走向高潮。
  
  三、给孩子的自主空间要可持续发展
  【课后作业】
  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课后请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两大石窟(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与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
  当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情感充斥着,我留下了这样的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只要我们为师者挪一挪身子,给学生腾出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样他们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废名曾在北大课堂将他对新诗的特别的思考体现在每一个主题讲座中,其中对新诗成就的判断颇引人思考,他说:“中国的新文学算是很有成绩了,因为新诗有成绩。”〔1〕仅此一句,足见废名对新诗成绩的认可。然而,时隔半个世纪,在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诗的分量却是公认的不堪想象的轻,新诗能否承受如此之轻,这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大纲制定者等相关人士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审慎对待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谈新诗是反映
[摘 要]动画片能直接培养习作兴趣、激发写作情感,而且对培养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写作必备的基本智力元素极为有利。针对不同年龄段选取不同的动画作品,注意写“实”与写“虚”相结合,注重视频播放的技巧,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动画片将为小学生习作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关键词]小学生;视频;播放;读者意识;写作方法;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变革背景下,语文考试与评价在考试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笔者以2019年全国39套中考语文试题为研究对象,探究语文考试评价理念与命题特点。研究发现,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命题明确测试构念与试卷主题立意,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但情境与问题融合度较低,如何借助试题的命制与设计,以评价带动学习、教学方式的积极变革,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考语文 统筹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聊春联、识春联、贴春联、读春联、品春联、诵春联、写春联。这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本次课堂教学的主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
一、写识情况调查    最近,笔者为了解学生的特殊习字经历与他目前写字水平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对四年级5个班计180名学生的写字情况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如实填写如下一份问卷:  1、是否练过书法(指接受过一年以上毛笔或硬笔专门训练)。  2、练过毛笔书法:从_____年_____月开始,共_____年。  3、练过硬笔书法:从_____年_____月开始,其_____年。  笔者又请每个班的语文老
【摘要】莎士比亚是闪耀于西方文艺复兴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先驱,利用笔和纸表述着普通群众对于自由的向往,对于阶级的反抗。鲁迅则诞生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当中,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当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相互碰撞,强烈的人文思想又在其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共鸣。本文从鲁迅先生与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活动展开论述,对其作品中、思想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文精神;鲁迅,莎士比亚;分析  【中图分类号
[摘要]“口语交际”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训练的,这个具体情境就是来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站在儿童生活的角度去创设情境,实际操作,再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实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切实提高儿童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口语交际;儿童生活;推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2020)13-009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08年对于教师来讲或许是黑暗的一年,仅2008年10月,就发生了3起让人触目惊心的“弑师事件”。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倒在了自己年仅16岁的学生的刀下;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的女教师在做家访时被学生掐死;10月28日晚6点37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一名大学生将正准备上课的教师砍成重伤,后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接二连三的学生弑师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对青少
低年段的孩子能自己主动探求知识吗?教师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去发现吗?孩子在学习中的第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以我的实践求证。我决定以苏教版第三册《小鹰学飞》为依托,组织学生来一次自主阅读下的“发现”。    一、一样的“发现”,不一样的效果  [第一次试教]  师:小朋友,这篇课文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你自己来读读,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读)  师:能把你的发现告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是经过许多专家反复推敲、精选的例子。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反复体味、欣赏这些精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无论是习作的对象、文章的结构,还是表达的语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有所仿作。可是,眼下老师们指导习作,孩子们学习写作,却很少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即便想到课文这个例子,也是抓住眼前所教的单元简单联系,有如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