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最为关键,而且也是影响每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达到自主学習,才能实现学生自身的发展。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参与、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培养能力,促进认知和人格的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学习行为。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构建自主学习、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科学指导只是前提条件和主导,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而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会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学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尽量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1.不再重复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数学中,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①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②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该扶则扶,该放则放的原则。
2.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全新的知识。 如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拿出一个苹果,问:怎么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只在这里指出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然后结合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仅仅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不能把练习、复习课上成练习题课。如数学教学中,“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①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②还有什么不懂?③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更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而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会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学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尽量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1.不再重复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数学中,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①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②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该扶则扶,该放则放的原则。
2.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全新的知识。 如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拿出一个苹果,问:怎么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只在这里指出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然后结合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仅仅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不能把练习、复习课上成练习题课。如数学教学中,“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①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②还有什么不懂?③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更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