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层面分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以及新知与旧知差位,并提出三个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和以会定教。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其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摒弃“分离式”(重教轻学、重学轻教)与“主客式”(重师轻生、重生轻师)两种偏向的理解,树立“完整式”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究效益的活动,若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六模块”教学模式是连云港市教研室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背景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在“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取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市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进的教学模式。“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模块”指“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教学模块。目前,“六模块”模式正大力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观各小学,在“六模块”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却并不尽如人意,出现“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旧知”与“新知”差位。
一、以学定教
“六模块”教学模式中的“学案”就是“先学”。“先学之学”的鲜明表征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先,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教要为学服务”。因此,“后教之教”就有“针对”的必要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学案”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案”进行检查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学生的“超前学习”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既是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超前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
对“学案”如不能全改,因每个班级一类学生的知识结构都是雷同的,不防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以确定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达到“会的知识不教”的目的,从教学时间上得到保证,也能确定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2.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
有了针对性的“后教之教”,才能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从而最终形成,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二、以教导学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减弱;最后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完全消失。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以教导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扶——放,这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这是将其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具体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教学阶段、引学阶段、放学阶段。
1.教学阶段
就是教师教,学生仿学。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将教材读通、读顺、读懂。从中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2.导学阶段
就是教师由教转化为引,其着力点是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是通过设疑来实现,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教材,让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设疑应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要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
3.放学阶段
这一阶段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教材与思考的能力了,基本上可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了,这是“从教到学”“从扶到放”的培养结果,学生一旦进入独立学习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这是施行“六模块”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以教导学是先教后学的应然要求,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故“六模块”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仅是小学高年级的事,中低年级应该打好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
三、以会定教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学生的“旧知”是何等的重要。
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来说,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生学业失败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来说,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
“六模块”教学模式中“学案”正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在操作之外对学生的旧知重视得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这一模块中学生学得不扎实。
“温故知新,以会定教”能够解决好这种缺失。“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旧知的基础,学生就能学会新知。但在教学中,教师还不能想当然,必须对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做到“以会定教”,灵活地处理教材进度。因为学会了,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会学。相反,如果学生学不会,我们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是学生不愿发言,而是学生不会说,那样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新知,而是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其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摒弃“分离式”(重教轻学、重学轻教)与“主客式”(重师轻生、重生轻师)两种偏向的理解,树立“完整式”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究效益的活动,若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六模块”教学模式是连云港市教研室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背景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在“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取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市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进的教学模式。“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模块”指“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教学模块。目前,“六模块”模式正大力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观各小学,在“六模块”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却并不尽如人意,出现“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旧知”与“新知”差位。
一、以学定教
“六模块”教学模式中的“学案”就是“先学”。“先学之学”的鲜明表征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先,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教要为学服务”。因此,“后教之教”就有“针对”的必要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学案”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案”进行检查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学生的“超前学习”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既是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超前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
对“学案”如不能全改,因每个班级一类学生的知识结构都是雷同的,不防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以确定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达到“会的知识不教”的目的,从教学时间上得到保证,也能确定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2.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
有了针对性的“后教之教”,才能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从而最终形成,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二、以教导学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减弱;最后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完全消失。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以教导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扶——放,这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这是将其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具体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教学阶段、引学阶段、放学阶段。
1.教学阶段
就是教师教,学生仿学。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将教材读通、读顺、读懂。从中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2.导学阶段
就是教师由教转化为引,其着力点是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是通过设疑来实现,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教材,让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设疑应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要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
3.放学阶段
这一阶段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教材与思考的能力了,基本上可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了,这是“从教到学”“从扶到放”的培养结果,学生一旦进入独立学习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这是施行“六模块”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以教导学是先教后学的应然要求,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故“六模块”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仅是小学高年级的事,中低年级应该打好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
三、以会定教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学生的“旧知”是何等的重要。
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来说,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生学业失败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来说,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
“六模块”教学模式中“学案”正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在操作之外对学生的旧知重视得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这一模块中学生学得不扎实。
“温故知新,以会定教”能够解决好这种缺失。“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旧知的基础,学生就能学会新知。但在教学中,教师还不能想当然,必须对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做到“以会定教”,灵活地处理教材进度。因为学会了,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会学。相反,如果学生学不会,我们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是学生不愿发言,而是学生不会说,那样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新知,而是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