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励可起到潜力开发、和谐师生关系等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意志的增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所以,高校体育教师有必要立足大学生特点,将此种教法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改善体育教学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要求,探讨了大学体育激励教学的展开策略。
关键词:激励教学 大学体育教学 运用策略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一个希望突出个性的群体,这一点既是大学生的优势,也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群体展开的体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兴趣激发及主动意识的培养,以调动他们的锻炼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大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选用与他们兴趣、特点相适应的激励教学法。
二、激励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心理激励培养竞争与包容意识。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大学生进入社会必然会面临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如果不能调整好心理落差,他们的人生态度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从积极变得消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职场压力而选择自杀。所以,体育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以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在这个方面,竞争与包容意识的培养属于重中之重。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使他们养成敢于竞争、善于包容的习惯。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首先,安排学生展开一场对抗赛。在比赛的过程中,鼓励各队争夺第一,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其次,在比赛结束后,分析失败一方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会包容他人。
2.借助情感激励激发内在动力。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维系,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力量。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还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对体育的看法。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扮演好知识传递者角色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将情感掺入教学活动中,以达到从情感层面激励学生的目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三观”及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应注重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为实施情感激励打下基础。只存在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极其脆弱,不能作为情感激励的坚实基础,因而,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自己与学生的情谊延伸至生活中,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朋友关系。亦师亦友的教师对学生来讲更加有“人情味儿”,他们也更愿意配合这样的教师,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教师也更加了解学生,在教学安排上也更容易吸引学生。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候,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练习中的困难,并以长者身份给予指导,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而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朋友的身份邀请或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排球比赛,在比赛中巩固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并通过仔细观察,来明确学生的弱项,进而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情感激励。
3.通过语言激励开发潜能。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和学密不可分,只有师生互相配合,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成效。为此,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实施语言激励,使他们愿意配合自己的安排。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身心发育状况决定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同时也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和荣誉意识。在组织学生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意识的通过语言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以跳远训练为例,学生在练习时往往有着较大的体力消耗,再加上动作稍显简单,他们很容易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善于通过言辞来鼓励学生,肯定他们在训练中的进步,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语言激励是较为基础的激励方式,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技术,做到自然、真诚,切不可过于刻意,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教师在纠偏的时候,方法要巧妙,不要伤害到大学生的自尊和面子,在表扬和肯定的时候,则要做到“不露痕跡”,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在训练之余,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借助偶像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比如,在学生练习羽毛球的间隙,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林丹,而在他们练习乒乓球、篮球的时候,教师则可与他们分别探讨邓亚萍、科比·布莱恩特。这些体育明星在大学生心里都属于“值得尊重的强者”,讨论他们的事迹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师这样做既能够冲淡训练的乏味感,又可以用偶像的力量鼓舞人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教学是一种能够开发潜力、激发内在动力的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很有益处。因此,体育教师应主动应用激励教法,通过心理、情感、语言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有效激励,以增强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定乾.趣味田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05):161-161.
[2]杜和平.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中一些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87-88.
[3]冯庆梅;余中华.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生命化体质健康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对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183-187.
作者简介:贺楠 (1981—),男,陕西大荔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15XSYK025)。
关键词:激励教学 大学体育教学 运用策略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一个希望突出个性的群体,这一点既是大学生的优势,也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群体展开的体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兴趣激发及主动意识的培养,以调动他们的锻炼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大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选用与他们兴趣、特点相适应的激励教学法。
二、激励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心理激励培养竞争与包容意识。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大学生进入社会必然会面临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如果不能调整好心理落差,他们的人生态度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从积极变得消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职场压力而选择自杀。所以,体育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以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在这个方面,竞争与包容意识的培养属于重中之重。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使他们养成敢于竞争、善于包容的习惯。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首先,安排学生展开一场对抗赛。在比赛的过程中,鼓励各队争夺第一,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其次,在比赛结束后,分析失败一方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会包容他人。
2.借助情感激励激发内在动力。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维系,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力量。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还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对体育的看法。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扮演好知识传递者角色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将情感掺入教学活动中,以达到从情感层面激励学生的目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三观”及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应注重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为实施情感激励打下基础。只存在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极其脆弱,不能作为情感激励的坚实基础,因而,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自己与学生的情谊延伸至生活中,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朋友关系。亦师亦友的教师对学生来讲更加有“人情味儿”,他们也更愿意配合这样的教师,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教师也更加了解学生,在教学安排上也更容易吸引学生。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候,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练习中的困难,并以长者身份给予指导,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而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朋友的身份邀请或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排球比赛,在比赛中巩固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并通过仔细观察,来明确学生的弱项,进而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情感激励。
3.通过语言激励开发潜能。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和学密不可分,只有师生互相配合,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成效。为此,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实施语言激励,使他们愿意配合自己的安排。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身心发育状况决定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同时也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和荣誉意识。在组织学生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意识的通过语言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以跳远训练为例,学生在练习时往往有着较大的体力消耗,再加上动作稍显简单,他们很容易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善于通过言辞来鼓励学生,肯定他们在训练中的进步,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语言激励是较为基础的激励方式,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技术,做到自然、真诚,切不可过于刻意,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教师在纠偏的时候,方法要巧妙,不要伤害到大学生的自尊和面子,在表扬和肯定的时候,则要做到“不露痕跡”,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在训练之余,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借助偶像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比如,在学生练习羽毛球的间隙,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林丹,而在他们练习乒乓球、篮球的时候,教师则可与他们分别探讨邓亚萍、科比·布莱恩特。这些体育明星在大学生心里都属于“值得尊重的强者”,讨论他们的事迹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师这样做既能够冲淡训练的乏味感,又可以用偶像的力量鼓舞人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教学是一种能够开发潜力、激发内在动力的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很有益处。因此,体育教师应主动应用激励教法,通过心理、情感、语言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有效激励,以增强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定乾.趣味田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05):161-161.
[2]杜和平.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中一些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87-88.
[3]冯庆梅;余中华.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生命化体质健康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对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183-187.
作者简介:贺楠 (1981—),男,陕西大荔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15XSYK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