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游戏与儿童健康成长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是儿童的游戏,儿童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儿童游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何独特价值,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娓娓道来,论述了游戏与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醒教育者应该关注和支持儿童的自发游戏,做好儿童健康成长路上的守护者。
  关键词:游戏;儿童;健康成长
  游戏,虽然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被写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工作者也都强调儿童游戏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学校、教育机构、家庭的生活场域中,随意干扰、阻挠儿童游戏的场景依然比比皆是,究其根本,是大多教育者并不真正理解儿童游戏及其价值,本文的写作起源于此。
  一、如何理解儿童游戏
  儿童游戏是儿童自动发起的,能够引发快乐情绪的充满虚构和假装的活动,它不同于手机电脑上的电子游戏,而是孩子不需要被教就会玩,自然而然就会了的无特定目标的活动。比如儿童玩过家家、搭积木、捉迷藏、荡秋千、跳皮筋、玩沙玩水等等,这些活动充满童趣,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起来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让他们玩简直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所以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是从小时候走过来的,回顾我们自己的童年都有在外面和小伙伴玩疯了被父母拎回家吃饭的场景,而这些内容就是儿童的游戏。这些游戏有几个共性的特点:①自发的,即不需要强迫,主动自愿的去玩。②快乐的,即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甚至会出现兴奋地大叫。③充满幻想的,即游戏中充满了虚构和假想。④非功利的,即孩子们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输了也还是要玩。
  二、儿童为什么喜欢游戏
  (一)从生物进化视角看,游戏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游戏的历史甚至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动物,玩游戏的时间越长,许多学习也在游戏中发生。如小狮子之间的相互嬉戏、追逐、奔跑和打闹,为日后他们捕捉猎物做好了速度、力量和灵敏性的准备。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游戏几乎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反应,儿童从几个月就开始游戏了,比如4个月的婴儿玩啃自己的脚丫,8、9个月的婴儿和成人玩躲猫猫,抓扔物品,这已经在为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周围的关系做准备了。到2岁表现更为明显,过家家,扮演各种角色,为成为一个社会人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显然,儿童游戏具有帮助孩子更好认识自己、认知环境和周围世界的功能。
  (二)从脑神经发展的视角看,游戏是充满快乐体验的活动
  游戏中充满夸张、幻想、刺激和笑,容易引发大脑神经的兴奋。据现代科学研究:当儿童处于兴奋大笑和愉悦体验状态时,脑部会分泌有益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是大脑神经系统健康发展必需的物质,被称为“内源性类鸦片”[1],可以增强儿童的掌控感,活跃儿童的记忆力,让儿童产生亲近他人的感受,是无可替代的神经营养剂,有利于儿童的情绪健康。儿童的感觉良好,自然对游戏乐此不疲,沉浸其中。
  (三)从儿童的视角看,游戏世界里的孩子是绝对的王者
  游戏世界里的孩子拥有最大的自由,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可以建造一座大山,一座城池;他可以征服它、攻克它,甚至瞬间把一切夷为平地。孩子在游戏的世界里可以不受现实能力的局限,无忧无虑,尽情驰骋,满足了其内在的全能感受,有效抵消来自现实的挫败和打击。比如:在医院打针的孩子,回家后就开始玩打针游戏,在游戏中,他不再是那个被动的任人摆布、毫无还击能力的病人,而成了个拥有绝对权威的医生,可以决定给谁打针、打哪里、怎么打,这种带有补偿性质的游戏缓解了孩子内在的恐慌和紧张,满足了孩子内在的需求。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和生命,他们宁愿不休班也要全神貫注、不遗余力的游戏,因为那是基于本能发展和自愈天性上的一种自然需求,是生命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三、儿童游戏的独特价值
  (一)游戏是儿童探索和体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游戏为儿童探索他人心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情境和场域。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重要的情绪经验在游戏中得以表达并被赋予意义。比如:儿童玩过家家游戏,这是3-5岁年龄段的儿童最热衷最典型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或爸爸妈妈或老师、医生,把日常生活中对成年人的观察,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演绎出来。通过相互的对话、互动和碰撞,学会站在另一个视角上看问题,学会移情、体验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交朋友,学会解决问题。这类游戏拓展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技能,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勇敢,为其未来更好的与人交往,处理生活实际问题做了准备。
  (二)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扩展知识范围的重要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的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思维变得更灵活,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比如:两三岁的婴儿拿着玩具扔到了地上,别人给他捡起来,他又再次扔下,反复重复,乐此不疲。大人觉的头疼,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玩耍的孩子也许在探索物体的垂直运动,了解地心引力。对大人来说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孩子眼里却是令他们着迷的奇妙事件。所以对儿童游戏的支持,也是在支持他们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世界。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保护和治疗的作用
  “目前儿童发生问题的比例所以较从前为高,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儿童可以游戏的机会较少所致。单纯从游戏的观点来看,预防儿童产生问题的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有更多游戏的机会”[2]游戏能帮助儿童消化处理各种不良信息,将现实中无法处理控制的情景改变为象征性的可控制的,让游戏成为其表达和宣泄的载体。游戏治疗是当前儿童心理咨询领域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用游戏表达出他(她)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和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面对和解决心理上的挫折和创伤。
  总之,游戏是儿童不可剥夺的权利,是每个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让每个儿童有一个无悔的童年,教育者必须要支持并尊重儿童的游戏。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科恩著,李岩译,游戏力[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5.
  [2]梁培勇.游戏治疗理论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思维与智慧》杂志社向读者征求意见。本着对自己喜爱的杂志负责的态度,凭着多年阅读杂志的体会和感悟,我认真地填写了“读者意见表”。没想到两个月后,杂志社向我发来了邀
摘 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从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四个维度着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甚至产生溺爱,孩子的性格比较“古怪”和“自私”。这对幼儿养成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笔者结合自身幼教实际,总结以下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的培养;行为习惯的教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冶金行业价格协调委员会对主要钢铁产品的出厂价格做出的协调目前看来正在生效。今年一季度钢材市场的价格水平基本上没有超出该委员会的预测范围。由于二季度协调价格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旨在塑造身处世纪之交的中国优秀企业家形象,倡扬他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研究企业文化的演变,理性地探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改革和发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十几年一线教学经历和对新教材的使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下分几个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投放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究科学规律、学习方式、材料玩法,并自主讨论解决困难的策略。
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引进市场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园本课程”噱头下愈演愈烈的风气。大量服务于幼儿园的早教服务机构以提供课程资源、合作部分特色课程等方式介入民办幼儿园的课
中国有着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崇尚礼仪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礼仪之邦是我们参与国内国际外交的鲜明旗帜。在当下不论是社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都处处渗透着礼仪、彰显著礼仪的重要
摘 要:教育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在信息知识时代,幼教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其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传统的教学变为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在幼儿园兴起,这是一种把通过游戏把幼儿教学的目标贯穿其中,达到让幼儿增长技能,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现在已经被广大家长赞同。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谈一谈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