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挣扎 光明出口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岁的星空》是袁晓君创作的国内第一部描写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治愈系小说。叙述了两位因家庭原因而心灵受伤的少男少女方雷、韩西汐,在面对同学、老师、考试、友谊等问题时做出的种种扭曲性抗争行为,最后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走出心理阴影,共同成长的故事。从而给每一位曾经受过创伤的少男少女指出了一个光明出口:珍惜生命,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整部小说笔触细腻,手法明快,显得轻松温暖。
  作为一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袁晓君此前曾接触过很多有心理问题的童少年,对于这些人的心理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加上前面近二十部儿童小说的出版,给这部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者从一次夜观星空的行为中获得灵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并借助文学的手法来探讨治愈少男少女心灵创伤的途径和方法。
  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女主人公韩西汐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烦恼的细腻真切的描写。小说把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年龄安排在15到17岁这个时段,这是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也是对两性情感最为敏感的时期,随着身体上出现的生理变化,少男少女就会对异性产生一种既想了解接触又害怕被拒绝的忐忑心理,所以只能自我烦恼或者在同龄人中试探性的接触交流。
  韩西汐因五岁时爸爸突然失踪,经常被邻居、同学欺负,母亲常常在半夜背着她哭,因而内心深处缺少一种安全感。为了保护母亲和自己,她就立志要当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女侠。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将床单当披风、把毛巾扎头上、用水彩笔在额头上写“王”字、把扫把当作七星流风剑在屋里狂舞。长成少女进入中专之后,更是把自己打扮成女侠:“我把头发剪得很短,捏成一根根竖起来的样子,还动不动双手叉腰像螃蟹一样走路。”她与男同学称兄道弟,一起打篮球、踢足球,一起组成“抢饭组合”,敢于与老师对骂,敢于夜闯解剖室去抓僵尸。站没站相,走路时摇晃着身体,两只手插在口袋里,一边走一边还吹口哨,穿衣怪模怪样。其言行举动故意模仿男孩子,十分叛逆、桀骜不驯,同学们送她一个绰号:“韩大”。作者在描写她的种种怪异、不像个女孩的外在行为的同时,不断地引导读者去窥视她善良的内心,以及揭示她之所以逆反、身上长刺的原因。
  如描写韩西汐每天与父亲韩伟元作对,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拒绝回家,也拒绝父亲来学校看她,其真实的心理是试探父亲会不会再次抛弃她,以及让父亲也尝尝被抛弃的滋味。再如她一方面坚决拒绝父亲韩伟元的亲近,另一方面当看到韩伟元在楼下水泥地的青苔上滑倒摔跤之后,又变得心烦意乱,可见她与父亲作对是假,爱在深处是真。她虽然人高马大,表面上与男孩子打得很热,实际上她与男孩在一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感到孤单,说明她骨子里还是女儿身。她虽然欺负身体弱小的方雷,但事后会心疼他,当有同学欺负方雷时,她会替他出头。这种反差鲜明的心理描写,体现出她良知未泯、心地善良的一面,也有利于读者加深对她内心创伤的印象,更使得韩西汐这个形象变得立体丰满。
  小说中描写得最为传神的是韩西汐的恋爱心理以及暗恋对象被林瑛儿抢走之后的嫉恨报复心理。
  韩西汐暗恋阳光、帅气、英俊的李晨阳,只要一想起他就会莫名地心慌。当李晨阳给朗诵诗歌的林瑛儿伴舞时,她在旁边心急如焚、傻傻地站在门边不知所措,终于,她愤怒地一把揪起李晨阳的衣服,把他拖去打球。她害怕李晨阳会爱上林瑛儿,但她又没有办法阻止,所以只能担心和焦虑,并通过动粗的办法把李晨阳拖走,作为一个暗恋者这种心理十分真实。
  当班花林瑛儿故意接近韩西汐,利用她跟李晨阳经常在一起打球,不容易产生谣言的有利条件,让韩西汐帮忙传递了一封情书。后来韩西汐无意中在公园的假山后面发现了李晨阳与林瑛儿手拉手的事实之后,她对林瑛儿欺骗她、利用她传递情书的非常愤怒,又对失去李晨阳情感十分痛心。尤其是李晨阳与林瑛儿一起拉手的场景不断地在韩西汐眼前晃来晃去,晃得她胸口发紧,晃得她两眼昏花,晃得她语无伦次。于是她涌起了报复的恶念,她先把林瑛儿最喜爱的一条孔雀绿的裙子摔在地上用脚猛踩,再用剪刀剪碎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还不解恨,又对着垃圾桶吐了好几口唾沫。当李晨阳虚情假意地来接近韩西汐的时候,她压抑已久的情感终于喷发了:“‘以后不要再叫我陪你打篮球了!’我恶狠狠地从牙缝里挤出话来,‘还有,抢饭组织就此解散!我最讨厌别人欺骗我!不喜欢我就直说,干吗要骗我呢?’我的声音很不争气地呜咽起来。”表面硬装的坚强终于经不住内心情感的折磨,青春期对于异性的向往、对于情感的渴求以及得不到感情的委屈彻底的爆发了出来。此后,每当林瑛儿课间失踪一次,她的眼前就会就会出现他们手拉手的画面,她就会报复林瑛儿一次。她不断去偷开林瑛儿的柜子,不是把林瑛儿的发带扔进垃圾桶,就是把她的项链丢入人工湖,还把林瑛儿最喜欢的红舞鞋绞得粉碎。直至林瑛儿不再那么张扬并锁好柜子,韩西汐才暂时罢手。这种通过毁坏所恨者物品的方式以发泄对她的愤恨,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行为。
  不过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描写韩西汐的嫉恨心理,也展示她内心善良的一面。当韩西汐望着林瑛儿遍寻不着那条裙子之后,哭的一抽一抽的肩膀时,她的内心虽有小小的快感,但似乎还夹杂着点隐隐的不安,这点不安就像一只小白蚁,一点一点啃食着她的肌肤,让她很不舒服。这一笔写得很好,点出了韩西汐内心良知尚存。当她受姚樱吉出走的刺激跟着中学同学桂亚平一起去卡拉QK厅唱歌喝酒的时候,她的心理是自责的:“上帝知道,本来,我是想做一个好孩子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像林瑛儿一样,是一枚美丽又曼妙的女孩子。可是,令人失望的是,那些本该是我最亲爱的最在乎的人,却纷纷弃我而去。是他们唤醒了我身体里的魔鬼,这就怪不得我了。”当老鼠在她的床底下做窝,同学揭开床板,发现了韩西汐没有及时丢掉藏在枕头下面的一块已被老鼠咬破的林瑛儿的真丝围巾时,韩西汐感到很羞耻:“可是,老天,我不是小偷,我破坏她的东西只是因为她欺骗了我,而且我也从来没有将她的东西据为己有过,我才不稀罕她的东西呢,我只是,只是扔掉而已,那不叫偷。”为了平抑这种羞耻感,她在操场上不停地跑步,直到累得瘫倒在地上为止。平时她的内心一直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好的那个说:‘你要做个好孩子,尊敬师长,温柔贤淑,以后过上幸福生活。’坏的那个狂笑:“做坏孩子吧,去破坏一切,攻击对你不好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幸福!”这些良心不安、羞耻感,都是她最后找到光明出口、治愈心灵创伤、重新转变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基础。但是,她内心的不安全感,从小被人欺负之后形成的反抗性,使她捕捉不到老师、父亲、同学对她的爱,她错误地认为“我妈妈抛下我走了,韩伟元指不定哪一天又失踪了,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讨厌我!这个世界不属于我们!”所以与方雷這个因为父母离异、母亲忙于赚钱无暇顾及他内心同样有创伤的同学一起去流浪,以报复老师、同学和父亲。“嗯,让这些虚伪的大人后悔去吧,谁让韩伟元在我很小时就抛弃我!现在,我也要抛弃他!”作者对韩西汐这种报复心理把握得也十分正确。
  小说对于韩西汐的心理转变写得也很自然。
  在与方雷一起去莫同山流浪的途中经过一个旧车站,乘着方雷换衣服的间隙,她拆看了韩伟元给她的一封信。韩伟元在信中告诉她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告诉她,她就打消了与方雷一起跳入莫同湖自杀的打算。并在方雷画好星空图准备跳湖的瞬间,机智地滚下山崖以吸引方雷的注意前去救她,从而阻止了方雷的自杀行为。在方雷背她去医院的路上,方雷说:“西汐,不要假装坚强了,以后,我一定好好保护你。”一直渴望得到关爱的韩西汐不禁泪流满面。
  严格来说,小说写到这里,韩西汐的自愈已经基本完成。但作者为了使小说更加温馨,在第六部分换个角度进一步叙述韩西汐的创伤自愈过程。先是让韩西汐做一个梦,在梦中她变成蝌蚪钻进了妈妈的子宫,意味着她寻找到了母爱;接着龙老师来看她,暗示与她通信的龙飘飘就是龙本人,并通过让韩西汐改童话故事结局的方式引导她正确看待人生。表明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她,只是用不伤害她自尊的方式在帮助她。又让韩伟元把西汐带到她妈妈坟前,拿出亡妻的信,让她知道,当年韩伟元突然失踪是因为筹不足给她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钱,不得不去偷窃而坐牢,使她真正理解了父母的爱;又让韩伟元受伤,在病房中父女两终于把话说开,彻底解开心结,韩西汐终于找到了光明的出口,治愈了内心的创伤。读者看了之后也感到温暖轻松,体现自愈系小说用温情爱意的笔调感动读者的典型特征。
  小说最后安排了小苹果的实习,方雷与同学们的聚会,但这只是作者为了使小说的结构更完满而已,其主要内容已经在韩西汐与父亲一起相依相偎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完成。从此以后,韩西汐作为一颗很普通的星星,与成千上万颗星星一起,安静地发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
其他文献
那些草  没有生长在唐诗里  也不认识长亭和古道  除了我,没有用过一杯酒  送走一位王孙故人  在喀拉达拉,这些没见过世面的草  它们一生守着清贫的日子,忙忙碌碌  六月的光阴很慢  它们会搀扶着跳起小小的舞蹈  也会匍匐在地,彼此握紧对方的根  这些——和我有着多么相似的命运啊  这个命运会让一粒草籽落到哪里  都活得很小心  六月的草,一望无际  它们在大风里摇曳,又悄然静止  它们会望一望
期刊
一只遗弃的小白猫  被女居士从三危山谷口捡回  用粗茶淡饭一天天喂大  像一团雪绒在观音殿前飘动  多么悠闲自得  多么逗人开心  人吃素猫也吃素  自然而然朝夕相处  十年来白猫多次被抱回乡里  又多次偷偷地跑回这里  还带回一个黑色的伴侣  每天给观音殿带来鲜活的灵气  看着猫与人亲密无间的样子  我感到猫还真通人意  塔尔寺的兔子  一只灰色的野兔  在塔尔寺的路边  静静地蹲着竖着双耳  
期刊
它们如此默契,  构成一个夜晚的平衡,在我们之间  什么样的酒被浸泡得如此热烈?  在瓷器的光泽里,可以品尝  也可以燃烧,但在闲谈中  我喜欢这样的风过  如果我的耳朵里藏着小人儿  从秘色中吹来那万古的空  青涩的迷茫,在玄虚的夜晚  一段务实的光阴  杨梅,多么容易被腐烂的果实  我们简单的生活被突然的陡峭  像是放弃了的高度:它开花,夜半的馨香  收敛为时间中小小的结果  从青转黄,由黄变
期刊
除夕夜晚的小山湾飘着一层薄雾,冷冷清清的。小山湾坐北朝南,呈畚斗状,东边叫孤山,西边叫独山,劳动单家独院的三间楼室,掩映在冬天清瘦的竹木林里,四周筑着院墙,围着篱笆。屋后是几块山地,屋前是几丘水田。留在院子里看家的大黄狗不时传来单调的叫声。远近的村庄响着炮仗,焰火蹿上半空,散着五颜六色的火花。坐在独山脚的劳动,从撕裂似的喉咙头迸出来的声音,被山湾里清冷的风扯得低沉喑哑,断断续续。  快到年底的时候
期刊
我小时候,住在姚镇的九十九间里。九十九间是我们姚镇最大的木结构老房子,大概建于乾隆年间。最早听说是一个朱姓家族的祖屋,后来四分五裂。到我出生时,里面已住了四五十户人家。三教九流的,都擠在一处。  我家住的是东厢房,老辈人不屑地说,这是当年朱家丫鬟小厮住的房子。我们没感觉仄逼。东厢房里除了我家,还住了几户人家,分别是小和尚,呛蟹,沙奶奶……我家和沙奶奶家隔得最远,关系却最好。听我母亲说,她和沙奶奶穿
期刊
以前杨明脾气好得不得了,常常对婆姨翠芝说:“你回娘家去,想他们的话……”但最近却像个瘟神,总是一早起来就沉闷地对翠芝说:“回你娘家去!”听得翠芝心惊肉跳,感觉杨明要休她。起先她想过和杨明暂时分开睡,但是杨明偏不,夜里动辄就掐扭翠芝的身体,导致翠芝常常梦魇。翠芝一时间觉得杨明成了魔鬼,夜里也不敢脱衣服。好在杨明突然自己收敛了,不再和翠芝说一句话,一天晚上气呼呼抱着被子去了隔壁,开始和翠芝分开睡。  
期刊
“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你曾经的母亲。”佛祖释迦牟尼的这句话听起来是如此地让人感动。可是今年春天,贡托把一个花一样的女人娶到家里之后,就把自己年迈的母亲给赶出了家门。这件事让整个村子沸沸扬扬起来,各种闲言碎语就像风一样四处吹起,无法平息。几个老人实在看不过去,一起上门找贡托谈话。  一个老人说:“贡托,你不是个人!”  贡托问:“那我是什么?”  老人说:“你是只狗!”  贡托毫不在乎地说:“是,我上辈
期刊
佩英进门前,望着门楣上同丰大药房肥硕的颜体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跨进了充满药味道的店堂。她从西药柜台这么走过去,立马有营业员凑上来热情招徕:想买点啥呀?接着是滋补品柜台,又是一连串的热情招徕。佩英笑而不答,目光低低地从玻璃柜内扫过去,顺着柜台看似毫无目的闲逛般往前走去,把店堂绕了大半圈,来到中药柜台前。这里才是她今天进来的目的地。  中药柜台不同于西药柜,不是透亮的玻璃柜台,是漆成荸荠色的老式木柜
期刊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昌耀《斯人》中所言述的这种广阔的孤独,其实并不只属于他们那一代人,更属于我们90后这一代。如果说昌耀所代表的50后、60后的生命群体所具有的孤独感,是光辉理想与庸俗现实搏斗的产物,还带有某种存在主义哲学的血腥味的话,那么,我们这代人的孤独则呈无根状,可能更甚于孤独本身,因为我们连孤独的哲学性意义都丢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溺于大众文化的快感与狂欢。似乎可以说,90后是极
期刊
《建设北路32号B栋》,简简单单,一个模糊的地址成为了这篇小说的标题。我们可以想象,这大概是小说女主人公L居住的那间破败逼仄的屋子。一座城市经纬错落,在不同的时代,它都可以被不同形式的符号覆盖得严严实实——不论是红底白字的横幅、大字报上的标语、略带土气的招商宣传词、还是色彩鲜亮引人遐思的内衣广告,都足以形成一种更生动更直接的印象刺激。但在喀秋莎的这篇小说中——这个奇特的笔名令我同时联想到少女和火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