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惊风雨,生成震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名句,意在称赞李白的创作才华,强调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力量。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全新的生命和充沛的活力;它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极大地丰富人们所接触的信息量,更新人们的阅读途径;它能多角度拨动学生的心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开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园地。
  有经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总是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再现、示美、声化、亮化和强补功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亮出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营造课堂氛围,再现生活真实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起到“点击惊风雨,生成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再现功能——让静态的教材灵“动”活泼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无疑是装帧精美的纸质文本。课堂上,无论教师怎样使尽浑身解数,学生怎样展开联翩浮想,教材依然是以纸质文字的形式原生态地静在那里。然而,当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它能一下子改变传统纸质文本的客观静止状态,可以还原几千年前那“暗淡了”的“刀光剑影”和“远去了”的“鼓角铮鸣”;可以再现几万里远那“淹没了”的“黄尘古道”和“荒芜了”的“烽火边城”。它能变静为动,使“历史的天空”,陡然“闪烁着几颗星”;它能生成动态万千的现实生活,让“人间一股英雄气”,瞬间“在纵横驰骋”;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变“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又重新在我们的“眼前飞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这又是一幅多么瑰丽的画面!可见,一旦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思想政治课堂,纸质文本立马因之动化,灵动风生;单调文字霎时藉此生辉,摇弋多姿。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后,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将静止的文字表述动化成人物的系列活动,再现英雄人物慷慨悲歌的一幕幕。随着课件的依次播放,学生们仿佛穿越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时空,感觉自己在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我们仿佛听到屈原沅水旁“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徘徊独吟;仿佛看到与冷月作伴、孤冢为伍,冰天雪地里“渴饮雪,饥吞毡”却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的苏武。岳飞那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呐喊,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范仲淹那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呼唤,心忧天下,补救时弊,寸断肝肠;而林则徐那一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则不避祸患,视死如归,直抒胸臆。一个个特写镜头,一幅幅奇妙画卷,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此时,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概念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静态的纸质文字上,而是化成异彩纷呈的人物活动、栩栩如生的故事演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原了远古时代的生活情形,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悲壮人生,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印象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二、示美功能——让纸质的文字“美”艳绝伦
  选入中学思想政治课本的几个必修模块,从美学角度来考量,无不文字简约,意蕴丰厚,美在内容;无不装帧精巧,编制细腻,美在形象;无不阐发详细,启迪深远,美在哲理。仔细浏览教材,给人以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之感。然而,这些美情美境,又都是通过文字描述或透过图片展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要想将其还原成自然美景、人间美情、社会美态,单凭教师的口传心授或学生的冥思苦想,无论主观愿望如何美好,结果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然而,妙手回春的多媒体,却能让各种美脱颖于文本,还原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源于生活,又抽象于生活,经过精心制作的课件,特别是图像物景,或以色彩明丽著称,或以优美如画见长,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转换运作,可以换文字为图像,变抽象为具体,化一色为多彩,令求学者赏心悦目,课堂学习兴味盎然。就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精心打造,清一色的墨黑文字,瞬间美感顿生,美彩飞扬。
  例如,我在教学《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时,就充分调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示美功能。为了让教材描述的美景呈现得更加具体形象,课前,我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布置第一组负责查找有关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搜索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第三组负责整理不同国家、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第四组收集有关奥运会的会徽。同学们各显神通,事先积极准备。正式授课时,我请学生上台临场展示,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仔细观看屏幕。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打开,但见一幅幅美景陈列在眼前,一张张图画展览于课堂:那多种多样的语言,那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那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那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那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那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一张张精美的课件,将世界文化百草园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普通的文字通过多媒体的转换,已然奇妙地幻化成优美的图画。学生们只觉得自己在曼妙的世界里感受着美的熏陶,在美的体验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净化灵魂。
  三、声化功能——让静默的课堂“声”情并茂
  作为纸质媒体的教材,当然属无声读本之列,只有通过学生的大声朗读和教师的分析讲解,方可發出清脆悦耳的书声。除此之外,教材也就静默不语了。那么,如何让静默的文本发出声响,开口说话,甚至营造歌声如潮、笑声似浪的课堂氛围呢?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实践证明,它能让静默的文字声化为琅琅的笑声、潺潺的水声和悠扬的歌声,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时时如闻“琵琶”之语,处处似听“仙乐”之声,进而思路开阔,精神振奋。
  例如,我在教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时,就通过声化教材的方式,结合中央电视台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有选择地播放了几首经典红歌。顿时,那些气势恢弘的抒怀之作,似汹涌般的海浪,澎湃于激情奔放的课堂。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把党比母亲”的真挚情愫;一曲《走进新时代》抒发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满怀豪情;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则真实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90载灿烂辉煌的风雨历程,写下了人类壮丽不朽的华美诗篇。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些歌曲引入课堂,一下子使静寂的思想政治课堂,声浪迭起,以声夺人,教材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开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称羡之语、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四、亮化功能——使关键处“亮”丽多姿
  思想政治课教材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形式,无非是文字和插图两种,前者是主体,后者是辅助。无论是教材正文,还是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等,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主要与次要之别。就教材而言,字里行间,“万绿丛中一点红”,到处是动人春色,到处是绿满人间,然而,这“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就是教材的亮点,就是课堂上需要我们倾心打磨和着力打造的亮点。我们无法想象,一堂思想政治课如果一个亮点也没有打造,一个亮化举动也没有发生,那将是怎样糟糕而可怕的课堂。然而,亮点又不是我们轻而易举就能发现的。它好比埋在地下的金子和美玉,往往潜隐于教材之中,或以关键词语呈现、或以背景材料示人、或以图表漫画插入。总之,需要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语)如果我们对教材仅限于蜻蜓点水般的浏览,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通读,是永远发现不了亮点的。对于手头上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我们只有在读它、教它的同时,有意识地去探究它,并努力从中发现亮点,才能走出“黑夜”,才能剖璞见玉,才能“吹尽黄沙始到金”。因此,教学中,我们只有深入地挖掘教材,反复打造亮点,并注意借助多媒体这一独特手段,适时地展示相关教学课件,才能使亮点光芒四射,光彩照人,从而产生“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理想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时,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亮化功能,重点打造了四个亮点:一个重点是党和政府促进就业,一个难点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与技巧,一个焦点是个人树立正确就业观,一个热点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围绕着这四个亮点,我有选择地收集一些资料并将其制成课件,配合教材讲解,分次展播课件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这个热点时,我及时展示了新华网《贵州频道》上的一则报道。该报道称,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安定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课件展示后,我再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探源,并请其提出解决办法。由于课件选例典型,展示及时,结合教材紧密,学生们情绪饱满,讨论热烈,课堂上高潮迭起。总之,围绕这四个亮点展示的课件,有文字,有图像,有声音,资料、问题、答案逐次展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亮化功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五、强补功能——使虚弱处“强”补给力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较多,但相对于古今中外诸子百家之言来说,自然是九牛一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空间给学生介紹更多的知识,以突破教材重难点、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慧眼“拾”珠,扩展课堂容量,强补教学内容。“强补”者,增强、补充、扩展之谓也。也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时添加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热点和趣闻轶事,以使瘦弱的教材具有了强健的体魄,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多媒体强补的内容,要因教材而易,因教学而变。凡与教材有关的趣闻轶事、名家语录、新闻特写、诗文书画、成语典故、实物图景、传说谚语、民俗风情等等,皆可留意于心,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并通过多媒体不失时机地呈现于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及时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些材料是借助黑板抄写或讲义印发等形式进行补充的,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丰满和强化教材的作用,但与多媒体快节奏、多样式、大容量、高效率的优势相比,无疑是相形见绌。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强补功能又是独一无二的。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时,就通过多媒体补进了与教材有关的众多资料。这一课知识性、理论性较强,个别提法笼统、抽象,仅仅依靠学生阅读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认识和理解文本是远远不够的。此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强化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它表现力强,信息量大。教者深得这种补充的妙趣,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进,先后补充了当代世界主要国家有关外交活动的影音资料。这些强补的内容,资料全面,图片新颖,界面清晰,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真实的画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触角,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们通过观察直观的画面,但见:昔日的敌手,今天却鲜花簇拥、掌声欢迎、深情拥抱;旧时的盟友,当下却怒目相向、形同陌路、互生嫌隙。试想,目睹此情此景,学生们能不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永恒不变的是我们的利益”这句名言有最真切的感受吗?同时,学生们看到当今国与国之间,或军事对峙,或经济制裁,或外交斡旋。军舰在公海游弋,战机在高空盘旋,政要在各地游说,看到此境此状,学生们能不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名言有最直接的体会吗?而这些都是通过多媒体“这双慧眼”,让学生们“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促成了教材知识和课堂情境的有机融合,使静态的教材灵“动”活泼,纸质的文字“美”艳绝伦,静默的课堂“声”情并茂,关键处“亮”丽多姿,虚弱处“强”补给力。真正是“点击惊风雨,生成震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无穷魅力和无限生机。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难题,因为现代社会进程日新月异,学生远离了那个时代,也没有了当时的语言环境,读古文往往会觉得抽象、枯燥、乏味,简直就像和外星人对话。然而,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类的感情是永恒的。一篇好文章的诞生,总是作者动情,作品煽情,读者入情的结合体。大师的笔下,不但一草一木皆有情,即使随手记一则闲事,也必有“情趣”,阐述一个道理,也必合“情理”。如果我们以“情”为切入口,引领学生去遨游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创新的“瓶颈”,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突破制约农村教育呈现“瓶颈”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学校现有的电教设备,以作文教学为例,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要求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内容摘要】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的教育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现实学校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努力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本文试图通过对一堂思想品德课案例的解读,引发政治教师的思考:我们应该从现实生活入手,开放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享受
今年三月份我们在浙江金华进行了高二语文新教材培训,有幸听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国均教授的《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再开发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但王教授讲到小说的主题部分认为(大意):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应该充分利用写作的背景,探求作者的原意,然后分析得出小说的主题,任何离开背景的主题分析都是胡说八道,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观点更是。笔者有一点不敢苟同,作为读者在对作品主题进行分析概括时,很难概括出人人都认同
高中课改,文言文教学应有怎样的地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得清楚:“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文言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依然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由于高考还考文言文,大家对文言文重视的程度不会削弱,但要做到“增强”“意识”、“体会”“精神”、“形成”“底蕴”,就得深入探讨文言文教学方式应如何变革才
杨宝森(1909—1958年),20世纪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末,杨宝森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为“四大须生”。“杨派”是当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京剧流派之一,形成了“十生九杨”的生行格局。  2009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纪念杨宝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今年,国家大剧院又隆重推出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110周年诞辰系列演出活动。在4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
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作品,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作者用什么方法使一篇短小故事深刻展示了——“人性”被扼杀,这个沉重的話题呢?我以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摇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方法与过程:诵读、启发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PPT.1演示课题、作者)  “人生
2月5日20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197天,距离地球约1.84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10万公里,飞行里程约4.65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今年是我市实施有效教学管理年,全市上下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独霸讲堂的局面,改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自学质疑,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