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材不同特点设计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这门课程是一种工具,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一、挖掘语言因素,引导感知语言,发展言语能力。
  “读”是一种极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寻找精彩句子或语段,瞄准富有特色的“语言训练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逐步深化感悟,发展言语能力。如教材中有许多准确的遣词、传神的描写,有的句子蕴含丰富的、耐人寻味,有的句子故意“留白”等。对于这些词句、语段,可组织学生在“读”中强化感悟,丰富积累,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能力。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一株紫丁香》时抓住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领略诗歌的情趣,在读中品味标点的意蕴,在读中想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诗歌空白的填补正是他们借助“读”不断感知、体验语言文字、发展思维、开发智慧的结果。对于写景类的记叙文、抒怀类的诗歌等文辞优美、感情真挚的教材,“读”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但不是一读到底,而要“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指导”、“读有进步”,不能过于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必须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创设有效情境,借助一定的形式激活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将所积累的语言转化为需要与理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积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表达、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累积语言的理解、感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
  二、灵活运用教材,挖掘“实践”因素,促进语言创生。
  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处于“缄默”状态,但隐含许多“实践性”因素——有的教材适合诵读,有的教材适合表演,有的教材适合语言转化,有的教材适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活化教材中的这些实践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和运用语言。比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卫星的外形和特殊本领,语言平实、叙述灵活,既渗透了科学知识,又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本。教师应针对这类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创造语言。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卫星的口吻介绍自己的作用,通过改变人称的介绍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语言的创生。教材语言为我所用,同时融入个性化的理解、表达,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定会得到有效发展。
  “演”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加强运用。如笔者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先后请一些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韩勃上台演出,要求演出者不仅要熟记台词(当然也可创造性地发挥),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富有个性的表情、动作,力求演得活灵活现。当有些细节演得不到位时,笔者鼓励充当观众的学生当导演进行点评、指导,力求表演得更完美。这样的表演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使学生深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这样的指导与评价紧密结合,开展品读与表演活动,实现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感知及对“剧本”风格特点的领会,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及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多创设有利于展开对话的交际情境或述说的话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对话与述说,结合现实生活,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通过丰富的言语实践,实现思维的不断碰撞及观点的有效分享。如《孔子游春》中“孔子论水”的一段,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笔者抓住“哺育生灵”、“或方或长”、“凿山岩,穿石壁”、“荡涤污垢”、“善施教化”等关键词,指导学生反复琢磨、体会,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水的各种形态,仿照文中的“水……它好像……”这种表达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对水进行描述和赞美。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学生与水的情感,强化学生对水的认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情无形的水渐渐变得鲜活,染上了人性的灿烂光辉,学生逐渐理解了“孔子论水”的目的,思想上得到了启迪。总之,学生通过述说提高了言语实践的实效性。
  三、发掘表达特色,践行读写结合,锻炼语用能力。
  语文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教会学生“怎么说”外,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写。教师要牢牢抓住“言语形式”,指导学生投入语言实践训练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种言语实践更表现为一种语言的转换、模仿、借鉴。如《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是一篇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散文,其中第七自然段写道:“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到我们炽热的心跳。”笔者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反复诵读这句话,然后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即将告别母校,此时此刻你最想跟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仿照此句抒写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这就是读写结合,是一种迁移,学生在学习规范的生动的语言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仿照文本中的句式表达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皆是典范之作,规范的言语表达和谋篇构段的方式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借鉴。如中年级学生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的经典语段及“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在教材中屡屡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范例。又如侧面烘托的方法、点面结合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手法,在中高年级教材中比比皆是。针对这些经典的范例,教师要挖掘它们的教学价值,设计出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主要凭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语言训练这根主线,借助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丰富语言积累,锻炼语用能力,真正引领学生进入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胡志宏.言语实践: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以《鞋匠的儿子》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1(9).
  [2]温良飞.浅谈如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
其他文献
自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以往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基础项目,田径运动的地位受到极大冲击。近几年来,田径课教学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学生讨厌上田径课,而喜欢上篮球、健美操、街舞等,出现这种症结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必须对此现状进行深入思考与反思,本文就中学田径课的改革相关问题提出探讨。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南安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发出问卷221份,
英语新课标强调: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是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价值取向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愿望,它期望教学有成效;有效教学也是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它引领教师专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不小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家乡》是一门活动型综合性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各地的地域文化资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开设
目的掌握2004-2008年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居民的全死因特征。方法将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全死因监测乡镇的所有自然村分为猝死自然村组和对照自然村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死亡率、
长期以来,教育界普遍认为学得快、学得深且能做难题就是“基础”好,在竞赛中能夺魁就是好学生.那么当前教育究竟是以什么为目的呢?是培养少数尖子生还是培养大批的有创造性的
唐诗中知遇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唐代知遇诗所反映的正是唐代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气氛,因此也呈现出了唐代独特的文学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