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的学习不是只关注数字的问题,还要注意把它和图形结合在一起,这是数学知识的考察重点,也是目前教学中关键手段。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育更是要关注图形在帮助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作用,教导者强调二者紧密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学习。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将数形结合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从帮助小学生更好记忆数学知识点的角度来说,把数字和相关的图形放在一起讲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际上,小学的教学一直关注图形给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引导,特别是在数学这一门学科,这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了解,艳丽的色彩也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同时,相对于较高年级来说,教导者也是希望通过图形的变化过程加深理解,知道怎样去分析,找到解答题目的思路,找到探索的兴趣。同时,从教育的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的数学在整个教学阶段可以看成是思想的启蒙阶段,这需要注重对方法上的指导,方便打开开阔的思路。通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这在下面具体的教学指导中也得到了验证。
一、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直观,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开始接触到数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知识的学习还比较抽象,在运用上相对被动,特别是在理解题目的意思上还比较困难。如果,通过形象的图形展示计算的过程,和生活中的经历结合到一起,让枯燥的数学更贴近学生了。这样也就是让题目变得有意思,能够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例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加减法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他们还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巧妙的图片引导了。在指导孩子们认识1到10的数字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数具体事物的个数,像图上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子,还有什么……这样就直接建立了数字与水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实,这里用到的水果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形:1,也就是一个橘子、一朵花;2呢,就是再多一朵花(如下图);3个……这样也就是让孩子们自觉参与到数数的过程中了,特别是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二、把数学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去理解
任何时候,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教导者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知识形象化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加入图形的表达,在教导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边看边记,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更清楚明白题目的原理。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教导乘除法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例1,家里来客人一起吃饭,16双筷子正好分完,请问家里吃饭的人一共有几人?如果直接讲解计算的过程可能就很空洞,很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概念。指导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吃饭时每个人是拿几根筷子吃饭的?1根可不可以?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要两根筷子。然后通过多媒体等相关技术,显示16根筷子的图片,两根画一个圈圈,圈完了之后,数数有几个圈,也就是有几位客人了。最后,引导孩子们利用除法算式摆式子:16/2=8(人)。通过解题的过程,教导者加强阐述除法算式的含义,指出它意思就是平均分配。这种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然后画图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从加减法过渡到乘除计算上来。
三、通过画图理解题意,建立抽象的思维能力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数学的情境,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模拟的操作过程。因为只是通过语言描述事件的变化点,是比较模糊的概念,要知道,我们学习数学也就是掌握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是简单把题目读出来,要通过形象的几何图形把这里的知识点更直观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能看得到。这也是帮助学生把看不见的变化关系通过图表直接体现出来,弄清楚解题的关键。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路程变化的题目:
图1 从甲地到乙地
图2 从乙地到甲地
读完这道题,可以看到题目中的行车一直在变化,也就是有上坡、有平地、有下坡,不是一样的路程,从数学角度来说也就是变量和不变量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一题的时候,就要通过画图来直观比较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学生可以直接看出平地行使的路程还是原来的,但是图1的上坡到图2就变成了下坡了,相对的上坡也发生了变化,要知道这两段路程是不相等的,因此,不能直接互换行使时间。那么要想求返程的时间,就要先求出各段的路程,然后根据图2的上下坡来求出时间。图2的上坡时间为:(40x4)/20=8h,下坡时间为3h,平地的时间不变,因此总时间为8+3+2=13h。
四、结束语
数形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看”清楚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长久以来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大力发展这种教学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汪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小学教学参考,2014(1)
[2]石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2(22)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从帮助小学生更好记忆数学知识点的角度来说,把数字和相关的图形放在一起讲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际上,小学的教学一直关注图形给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引导,特别是在数学这一门学科,这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了解,艳丽的色彩也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同时,相对于较高年级来说,教导者也是希望通过图形的变化过程加深理解,知道怎样去分析,找到解答题目的思路,找到探索的兴趣。同时,从教育的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的数学在整个教学阶段可以看成是思想的启蒙阶段,这需要注重对方法上的指导,方便打开开阔的思路。通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这在下面具体的教学指导中也得到了验证。
一、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直观,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开始接触到数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知识的学习还比较抽象,在运用上相对被动,特别是在理解题目的意思上还比较困难。如果,通过形象的图形展示计算的过程,和生活中的经历结合到一起,让枯燥的数学更贴近学生了。这样也就是让题目变得有意思,能够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例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加减法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他们还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巧妙的图片引导了。在指导孩子们认识1到10的数字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数具体事物的个数,像图上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子,还有什么……这样就直接建立了数字与水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实,这里用到的水果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形:1,也就是一个橘子、一朵花;2呢,就是再多一朵花(如下图);3个……这样也就是让孩子们自觉参与到数数的过程中了,特别是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二、把数学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去理解
任何时候,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教导者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知识形象化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过加入图形的表达,在教导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边看边记,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更清楚明白题目的原理。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教导乘除法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例1,家里来客人一起吃饭,16双筷子正好分完,请问家里吃饭的人一共有几人?如果直接讲解计算的过程可能就很空洞,很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概念。指导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吃饭时每个人是拿几根筷子吃饭的?1根可不可以?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要两根筷子。然后通过多媒体等相关技术,显示16根筷子的图片,两根画一个圈圈,圈完了之后,数数有几个圈,也就是有几位客人了。最后,引导孩子们利用除法算式摆式子:16/2=8(人)。通过解题的过程,教导者加强阐述除法算式的含义,指出它意思就是平均分配。这种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然后画图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从加减法过渡到乘除计算上来。
三、通过画图理解题意,建立抽象的思维能力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数学的情境,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模拟的操作过程。因为只是通过语言描述事件的变化点,是比较模糊的概念,要知道,我们学习数学也就是掌握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是简单把题目读出来,要通过形象的几何图形把这里的知识点更直观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能看得到。这也是帮助学生把看不见的变化关系通过图表直接体现出来,弄清楚解题的关键。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路程变化的题目:
图1 从甲地到乙地
图2 从乙地到甲地
读完这道题,可以看到题目中的行车一直在变化,也就是有上坡、有平地、有下坡,不是一样的路程,从数学角度来说也就是变量和不变量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一题的时候,就要通过画图来直观比较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学生可以直接看出平地行使的路程还是原来的,但是图1的上坡到图2就变成了下坡了,相对的上坡也发生了变化,要知道这两段路程是不相等的,因此,不能直接互换行使时间。那么要想求返程的时间,就要先求出各段的路程,然后根据图2的上下坡来求出时间。图2的上坡时间为:(40x4)/20=8h,下坡时间为3h,平地的时间不变,因此总时间为8+3+2=13h。
四、结束语
数形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看”清楚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长久以来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大力发展这种教学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汪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小学教学参考,2014(1)
[2]石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2(22)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