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儿童学习文化知识的奠基工程。新课改革后,低年级的识字量大大增加。繁重的识字任务,要求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传授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应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行识字教学。
一、生活化识字
在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如教学《秋天》这一课,一上课,笔者便用投影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黄澄澄的稻田、欢快的燕子、落叶的梧桐……好一派金秋的景象,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正值秋天,笔者还特意拣来一些落叶给学生们看,接下来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词语的朗读笔者有新的设计:先把这些词语编成小诗,课文内容就浓缩在小诗中,配上音乐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一边想象一边读,这就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变成一首可爱的小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字,记住了词。
二、情趣化识字
低年级学生刚刚从游戏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各方面的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中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不断变换,使学生“愿学”、“乐学”。开展猜谜语、编儿歌、编故事、送“生字宝宝”回家、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识字。或采用电教手段,把生字变得有声音、有动画,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识字。
在教学“反义词”识字时,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把反义词写在卡片上,按组把卡片分给学生。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组内就议论起来:“我是‘正’,你是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本组的字就基本掌握了。开始找朋友了,学生们在其他组内找到了自己的的朋友,交换了卡片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组内交流。整个过程中,学生识字效果很好,反义词记得也准确。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的识字,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三、自主探索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的目标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课堂上多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记住它?”给学生留出自主识字的广阔空间。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显”字,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回答,就连班中一个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举起了手,他回答“今日开业便是显”,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
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很多识字方法:
一是分一分(或称加一加):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已经学过的熟字,拼揍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字。如舌+甘=甜、三木为森。
二是减一减: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乖”字,学生从学过的“乘”字中得到启示,“乘车人下车了”,“乘”字去掉撇和捺。
三是换一换:通过熟字的部件来记住生字,这是教学形声字常用的方法。如“霜”换相为田就成“雷”;换相为路就成“露”;换相为务就成“雾”。
四是演一演:用动作来表示字形。如学习“披”字时,学生容易与“报”字相混。让学生这样记住的,拿起自己的衣服做了一个“披衣”的动作,口里还念念有词:用手披上皮(衣服)。
五是顺口溜:汉字构字是有规律可寻的,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都能编制成顺口溜或儿歌的形式,学生记起来很容易。学习“清、晴、请、精、睛”编制成这样的儿歌:人水方说清,有日是天睛,有言去邀请,有米人精神,有目是眼睛。
四、开放环境中识字
识字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和课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让学生识字认字的机会和渠道。
一是利用校园环境识字。学生一走进校门,校名、校风、学风、教风、宣传标语、黑板报……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我们的校园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二是利用社会环境识字。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招牌,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等机会,开开心心地识汉字。一次可能记不住,但是次数多了,就会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汉字。
三是利用电视媒体识字。学生最爱看的是一些少儿节目,像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学生能从中获得知识、乐趣。所以引导学生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电视广告也是儿童最爱看的,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
五、运用中识字
课堂中学到的字,如果巩固不及时,学生就会完全遗忘。因此,识字教学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如让学生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学说话、写话,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识用结合”,巩固学生识记的生字,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进行尝试,让汉字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
一、生活化识字
在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如教学《秋天》这一课,一上课,笔者便用投影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黄澄澄的稻田、欢快的燕子、落叶的梧桐……好一派金秋的景象,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正值秋天,笔者还特意拣来一些落叶给学生们看,接下来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词语的朗读笔者有新的设计:先把这些词语编成小诗,课文内容就浓缩在小诗中,配上音乐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一边想象一边读,这就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变成一首可爱的小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字,记住了词。
二、情趣化识字
低年级学生刚刚从游戏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各方面的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中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不断变换,使学生“愿学”、“乐学”。开展猜谜语、编儿歌、编故事、送“生字宝宝”回家、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识字。或采用电教手段,把生字变得有声音、有动画,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识字。
在教学“反义词”识字时,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把反义词写在卡片上,按组把卡片分给学生。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组内就议论起来:“我是‘正’,你是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本组的字就基本掌握了。开始找朋友了,学生们在其他组内找到了自己的的朋友,交换了卡片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组内交流。整个过程中,学生识字效果很好,反义词记得也准确。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的识字,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三、自主探索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的目标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课堂上多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记住它?”给学生留出自主识字的广阔空间。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显”字,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回答,就连班中一个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举起了手,他回答“今日开业便是显”,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
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很多识字方法:
一是分一分(或称加一加):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已经学过的熟字,拼揍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字。如舌+甘=甜、三木为森。
二是减一减: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乖”字,学生从学过的“乘”字中得到启示,“乘车人下车了”,“乘”字去掉撇和捺。
三是换一换:通过熟字的部件来记住生字,这是教学形声字常用的方法。如“霜”换相为田就成“雷”;换相为路就成“露”;换相为务就成“雾”。
四是演一演:用动作来表示字形。如学习“披”字时,学生容易与“报”字相混。让学生这样记住的,拿起自己的衣服做了一个“披衣”的动作,口里还念念有词:用手披上皮(衣服)。
五是顺口溜:汉字构字是有规律可寻的,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都能编制成顺口溜或儿歌的形式,学生记起来很容易。学习“清、晴、请、精、睛”编制成这样的儿歌:人水方说清,有日是天睛,有言去邀请,有米人精神,有目是眼睛。
四、开放环境中识字
识字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和课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让学生识字认字的机会和渠道。
一是利用校园环境识字。学生一走进校门,校名、校风、学风、教风、宣传标语、黑板报……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我们的校园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二是利用社会环境识字。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招牌,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等机会,开开心心地识汉字。一次可能记不住,但是次数多了,就会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汉字。
三是利用电视媒体识字。学生最爱看的是一些少儿节目,像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学生能从中获得知识、乐趣。所以引导学生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电视广告也是儿童最爱看的,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
五、运用中识字
课堂中学到的字,如果巩固不及时,学生就会完全遗忘。因此,识字教学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如让学生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学说话、写话,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识用结合”,巩固学生识记的生字,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进行尝试,让汉字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