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育人价值及实践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现代课程观和教学观,即教师除了传授本课程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更重要的是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思考和探索如何在自身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课程,在全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上具有较大优势,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将全面育人的现代课程观根植于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从启智、育德、达美等几个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育人;实践策略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课程便是这样一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课程,它具有时代性、实践性、趣味性且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天然优势。对此,笔者在自身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发挥学科的启智优势,通过挖掘课程德育因子、开拓多元德育渠道发挥课程的育德功能,通过设置美育主题、创设美感课堂激活学科的美育潜能,从而立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接班人。
  一、发挥学科启智优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还着力于学生信息意识、科学精神、计算思维等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的启智优势,从科学精神、思维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
  (一)培养科学精神
  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与技术性都较强的课程,其开发与应用都关联了较多的科学问题,对于学习者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钻研,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继而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其一,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性强特征,设置自主观察与探究环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例如,笔者在教学《文本框的使用》一课时,先细致地演示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模仿具体步骤,再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分析与探究,尝试将观察结果应用到自主实践中,初步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学会插入与移动文本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有效培养其科学精神。
  其二,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课程创作性强特征,设置自主创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图片的插入》一课时,笔者先是设置了提问环节以导入本堂课学习内容,在问题探求中引发学生就图片设置的思考,为自主创作奠定思想基础。接着,笔者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结合自身对于图片排版的理解力与应用度,灵活使用工具,动手制作多个图文并茂的电脑作品。在自主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还在自主思考與创新中,发展了信息化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科学创造精神。
  (二)启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及辩证能力等自主思考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发散式思维与立体式思维。
  其一,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笔者在导入新课内容时,会设置相关的的问题与导言,促使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假设,寻求更多的解题方案,并展开集中讨论。例如,在教学《修饰文章》一课时,笔者提出“如何让文字变得更漂亮”这一趣味性问题,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力,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内容,提出了多个不同的见解与方案。学生在自主想象的过程中,其发散式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与培养。
  其二,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立体式思维。立体式思维强调思维的全面性,即考虑多种解决方案的生成。对此,笔者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课时,笔者设问“信息技术怎样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思考,并结合生活经验及各学科知识,给出了全面化的解决方案,其立体式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二、发挥课程育德功能
  众所周知,教学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两者齐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承担着德育的重任。因此,教师可尝试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因子,开拓多元德育渠道,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育德功能。
  (一)挖掘课程德育因子
  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及情感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在学生上机操作及团队协作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其一,教师可尝试在学生上机操作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上机操作中,笔者会以身作则,带头整理好桌面文件,做好分类及存放工作。在教学结束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关闭电脑,并摆放好座椅、鼠标、键盘等物件,为其他同学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养成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细节的行为习惯,还培养了尊重他人、服务他人的道德意识。
  其二,教师可尝试在学生团队协作中,渗透德育教育。良好的团队协作有益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情感发展。在教学中,笔者积极创设了团队合作的契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与交流问题解决方案。例如,在《智慧的交通》一课学习中,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及互动协作中,不仅实现了思想的碰撞,获得更多有关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团队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激发,更加珍惜与认可团队合作的力量,有力发展了团队协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情感态度。
  (二)开拓多元德育渠道
  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学有效渗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集中展现在学科竞赛、社团活动中。对此,笔者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至课外系列活动中,挖掘课外系列活动中的信息化育人元素,以此充分拓宽德育渠道,全面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实际,组织开展电脑图文作品、绘画作品等“信息技术设计活动”,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作。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还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促进情感意识正向发展。此外,教师还可组织“信息技术社团”,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施展自身的信息技術才能,并在社团的规则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集体纪律观念。由此可见,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不仅能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还能有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及行为习惯,开辟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的新阵地。
  三、激活学科美育潜能
  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作为基本要点之一,是各门课程重要的抓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一)设置美育主题
  因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侧重知识技能的习得,对于美育的培养略为缺乏。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设置相关的美育主题,既能丰富原有的教学内容,也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其审美情趣和表达美的能力。
  其一,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题有机融入美育的培养。比如,笔者结合《智慧的交通》一课的教学主题,创设“文明交通我来画”的主题电脑绘画活动,学生可以使用教师准备好的图片素材,也可自行在网络上搜索素材。学生通过将素材完善、整合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不仅能重温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从中懂得交通文明的重要性,从而在思维与灵感的碰撞中理解情感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其二,教师还可以某个主题贯穿多课设置综合性活动,以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和欣赏力。比如笔者结合任教年级学生的学情,围绕“科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设置了电子报刊制作活动。电子报刊的制作涉及到刊头设置、字体大小、排版、插图等信息技术技能,也涉及到内容选择、颜色搭配等多方面人文、艺术因素,这样不仅有效地将每课分散的知识技能融入一次主题创作中,也通过报刊的制作、评价和展示有效提升了学生美的创造力和欣赏力。
  (二)创设美感课堂
  课堂上的美感既包括课堂的情境美等因素,也包含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营造的充满美感的氛围,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也应在课堂上努力创设美感课堂。
  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教学不同环节为学生创设立体化美感情境。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用相关的音频作为背景音乐,既制造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情境,也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投入学习;在精讲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童话或者故事的情境,带领学生掌握新技能,比如笔者在教授Power Point的制作时,便以《海底总动员》为线,通过为海底世界插入“螃蟹”“珊瑚”等图片,引导学生学会具体操作。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将较为专业的信息技术语言,转化为趣味、幽默、形象的美感语言,用自身的语言魅力打破枯燥的氛围。比如,教师在介绍某个软件的应用时可以用故事、寓言等进行有趣的讲述,在讲授某个技术操作时可用成语、歇后语、俗语来描述或类比。这样既易于学生轻松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也在充满乐趣和美感的语言氛围中培养了审美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都应牢牢抓住其育人价值的关键点,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1]肖亚军.信息技术课育人功能的挖掘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9(12):157.
  [2]赵蒙. 探究“有温度”的“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育人策略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3):99.
  [3]胡凯.如何通过学科竞赛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J].新课程(下),2015(04):64-65.
  [4]张艳萍.以“美”促教以“情”育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2):133-134.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中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外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延伸,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外作业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本文就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展开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主体;小学英语;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摘要】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既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包括塑造品格、培养精神。在小学课程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提高  近年来,我国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其中之一,必须高度重视。什么是体育呢?体育就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它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作与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各种原因导致了英语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分离。绘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学生对于绘本有很大的兴趣。在小学高年级实施以绘本阅读促进写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升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从绘本的选取、以读促写的教学等方面切入,
【摘要】在人的各种思维中,想象力占据重要地位,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实际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想象力;思维发展;语文教学;写作  想象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说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很多小学中段语文教师习作教学都偏重于分析当次习作的要求,没有分析学生学情进行有效教学。本文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上,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依托,思考如何进行习作课的教学。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生学情;单元整体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较之人教版的教材,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视性以及循序性。但从笔者的日常教学经验以及听课学习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妙运用体验活动设计的四个策略,即创设有效度、有深度、有广度、有真实度的体验式活动,提升道法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重视效度;探索深度;妙用温度;尊重本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凉的,吃了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由此可见,体验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  体
【摘要】物理教学的基础,就是核心概念教学,核心概念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物理现象和物理属性的本质特征。但在初中阶段,学生还缺乏良好的认知结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来解答和分析物理问题。本文以初中物理“电与磁”的核心概念为例,对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习进阶;核心概念;初中物理;电与磁  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研究所遵循的思维路径,是连续的、逐渐深入的
2019年,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教育联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全面育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表彰先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示六十七中联盟体学校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联盟体全体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教育联盟于2019年12月3IB下午举行了2020年元旦文艺{亡演活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教育指导
口语交际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那么,以什么方式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锻炼交际能力呢?笔者以口语交际《商量》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常规情境学方法  《商量》一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以“泡泡语”的形式展现出一个学生因为过生日想早点回家,需要和别人调换值日的想法。笔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灵活地使用了教材中的这
【摘要】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推行下,尊重学生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关注。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是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