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制定护理标准进行心理、饮食护理。结果:通过心、身护理,除死亡4例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经护理指导后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5
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确诊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52岁,依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间壁梗死13例,下壁梗死12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高侧壁梗死7例,下壁加右室壁梗死4例。
1.2结果
入院后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治愈35例,好转6例,死亡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18例,心衰8例,心源性休克1例。
2 护理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1 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
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分钟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2.1.2 进行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
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小时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表明时间。予以周围静脉留置针,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急救药物及除颤仪并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密切观察电极有无脱落,导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2.1.3 吸氧 心肌梗死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血,减轻疼痛,缩小梗死范围,阻止心律失常。一般氧流量2-4L/min,严重者5-8L/min。持续吸氧4-7天,一般采取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不能改变缺氧状况时应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
2.2 合理饮食
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进低脂肪、低盐、低热量、富含纤维素、足量蛋白质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尽量减少或避免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鱼子等食物的摄入。忌食刺激性食物,并强制戒烟[1]。急性期应给予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2.3 排便护理
大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至关重要,保持大便通畅,便时避
免用力,用力排便可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指导病人养成在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剧烈活动,便秘者可给蜂蜜30毫升加适量的水口服,可食粗纤维食物及新鲜水果或开塞露塞肛,必要时采取低压灌肠。
2.4 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与病人进行交谈,进行思想沟通以及运用医学
知识,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护士要提高教育的实际说写、沟通能力[2]。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护士要做到手勤、眼勤、嘴勤,观察病人要细心,解释病情要耐心,使病人身心放松。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禁烟、酒,并实施戒烟计划。建议病人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适当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3]。
2.5 疼痛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
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躁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持续吸氧4-5L/min,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少因无氧代谢产生的致痛性质。同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2.6 适当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环,在发病的急性期(10天~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如洗脸、刷牙、吃饭、大小便、翻身等),如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在急性期谢绝探视,以免心情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2.7 用药及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
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随访。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平时应定期检查,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
3 讨论
护理人员应更新理念,拓展知识面,注意自身修养,其知识层次与沟通技巧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教育的效果,对心肌梗死病人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個性,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采取多样化,现代化,艺术化的教育方式,使病人乐意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才能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在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及时抢救和护理,可使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有效降低死亡率[4]。
参考文献:
[1] 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J].医学论坛杂志,2004.25(13):70.
[2] 纪捷.心理护理学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5,9(4):49.
[3]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162.
[4] 于增华,刘丽华,温淑艳,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29(1):63.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5
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确诊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52岁,依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间壁梗死13例,下壁梗死12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高侧壁梗死7例,下壁加右室壁梗死4例。
1.2结果
入院后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治愈35例,好转6例,死亡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18例,心衰8例,心源性休克1例。
2 护理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1 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
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分钟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2.1.2 进行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
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小时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表明时间。予以周围静脉留置针,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急救药物及除颤仪并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密切观察电极有无脱落,导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2.1.3 吸氧 心肌梗死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血,减轻疼痛,缩小梗死范围,阻止心律失常。一般氧流量2-4L/min,严重者5-8L/min。持续吸氧4-7天,一般采取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不能改变缺氧状况时应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
2.2 合理饮食
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进低脂肪、低盐、低热量、富含纤维素、足量蛋白质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尽量减少或避免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鱼子等食物的摄入。忌食刺激性食物,并强制戒烟[1]。急性期应给予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2.3 排便护理
大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至关重要,保持大便通畅,便时避
免用力,用力排便可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指导病人养成在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剧烈活动,便秘者可给蜂蜜30毫升加适量的水口服,可食粗纤维食物及新鲜水果或开塞露塞肛,必要时采取低压灌肠。
2.4 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与病人进行交谈,进行思想沟通以及运用医学
知识,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护士要提高教育的实际说写、沟通能力[2]。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护士要做到手勤、眼勤、嘴勤,观察病人要细心,解释病情要耐心,使病人身心放松。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禁烟、酒,并实施戒烟计划。建议病人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适当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3]。
2.5 疼痛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
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躁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持续吸氧4-5L/min,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少因无氧代谢产生的致痛性质。同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2.6 适当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环,在发病的急性期(10天~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如洗脸、刷牙、吃饭、大小便、翻身等),如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在急性期谢绝探视,以免心情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2.7 用药及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
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随访。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平时应定期检查,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
3 讨论
护理人员应更新理念,拓展知识面,注意自身修养,其知识层次与沟通技巧直接影响病人接受教育的效果,对心肌梗死病人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個性,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采取多样化,现代化,艺术化的教育方式,使病人乐意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才能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在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及时抢救和护理,可使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有效降低死亡率[4]。
参考文献:
[1] 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J].医学论坛杂志,2004.25(13):70.
[2] 纪捷.心理护理学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5,9(4):49.
[3]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162.
[4] 于增华,刘丽华,温淑艳,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2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