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情境教学的有效探讨对于解决思想政治課的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情境教学的特点,在发现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对情境教学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的实效性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课 实效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活动情境中进行的。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个体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为知识需要在一定情境中学习提供了依据。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程特殊性又决定了情境教学在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概述
1.情境教学的内涵。
1.1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是由Brown,Collin,Duguid在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的论文中提出的:知识只有在他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决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情境的差别,就在于“人文性”,渗透着教育者的个人意志。情境教学使用“情境”概念,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是指情境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创造还可以在大自然、社会大课堂中创造,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体验、思考。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更可以用来激发美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可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多元、多结构、多功能的。
1.2建构主义中情境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新学习观认为,首先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学生是学习的主动信息建构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其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再次学习的情境性,情境性学习以情境性认知为理论基础,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是将已经准备好的内容交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原型,并指导学生探索。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特点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提供包含活动参与方式和现实问题的开放性课程;对学生的探究和参与实践的能力进行多元评价。
2.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在我国承担着坚守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的角色。思想政治课不仅承担着对在校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责任。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完成首先是情境的创设,包括教师的主观情境设计和外在于教师的客观情境界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主观情境的界定和接受。
二、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必要性
1.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基本“一言堂”。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学生对学习持被动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在教学中的运用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然而教学的场景也只是由教室、黑板、教师到多媒体。教学过程仍然是封闭式的。再次,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量的现代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更新换代加速,学习成为每个人急切且终生的事情。教师一直以来扮演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知识。然而教学模式的根本不变,也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最后,随着网络不断影响人类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受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然而糟粕的知识与文化极大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2.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2.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决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任务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制约着主要任务和具体任务。要完成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不断强化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完成这些具体任务,就要从部分出发,避免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空洞性,由此更需要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
2.2创新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需要。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的空洞性,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对创设思想政治课说理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情境,其实效性无疑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教师开展“教”,引导学生“学”。根据相关的情境界定,教师和学生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教与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是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更需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达到情感体验的冲突与共鸣,实现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的实效性
1.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策略。
1.1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学习策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情境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为情境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学习的情境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在情境教学下得到了社会生活的解构,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培养和激发。
1.2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的互动性。建构主义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地位,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处于平等的教学情境中,融洽了教师和师生的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与教师间经历一个“深入情境—共鸣与冲突—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2.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实效性路径。
2.1创新“教”带动“学”。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主体的人是对象化的存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主客体在本质上又是一种关系范畴,它是发生在人和对象两个实体之上的特定关系。只有在这种特定关系中,人才是作为主体存在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需要分层次,有重点,把握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多角度对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的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多学科知识与思维进行教学的创新过程。
2.2充分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同时要避免为设置大量的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情境创设碎片化,零散化,缺乏连贯性,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探究问题。导致情境教学徒留了形式。因此,情境教学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时材料选取更要结合课堂情境整合教育资源体现政治敏锐度与分析精准性,育人规范性。
2.3不断走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在情境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具体的情境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是需要细化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内容。另外情境教学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冲突,情境体验是否获得实效,仅仅依靠传统成绩评价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时要关注平时学生的行动与表现,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注重阶段性评价,制定自评,互评,教师考察平时表现等综合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平时的学习实践评价中,而不是紧紧放在学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上。进行阶段性测评,全方位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来说无疑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孟庆男,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恩江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M],北京:九江出版社.
[5]申春美,情境教学法在《生活和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华丽,女,名族:汉,籍贯:山西晋中市,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课 实效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活动情境中进行的。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个体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为知识需要在一定情境中学习提供了依据。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程特殊性又决定了情境教学在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概述
1.情境教学的内涵。
1.1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是由Brown,Collin,Duguid在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的论文中提出的:知识只有在他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决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情境的差别,就在于“人文性”,渗透着教育者的个人意志。情境教学使用“情境”概念,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是指情境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创造还可以在大自然、社会大课堂中创造,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体验、思考。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更可以用来激发美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引导学生求善求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可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多元、多结构、多功能的。
1.2建构主义中情境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新学习观认为,首先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学生是学习的主动信息建构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其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再次学习的情境性,情境性学习以情境性认知为理论基础,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是将已经准备好的内容交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原型,并指导学生探索。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特点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提供包含活动参与方式和现实问题的开放性课程;对学生的探究和参与实践的能力进行多元评价。
2.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在我国承担着坚守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的角色。思想政治课不仅承担着对在校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责任。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完成首先是情境的创设,包括教师的主观情境设计和外在于教师的客观情境界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主观情境的界定和接受。
二、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必要性
1.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基本“一言堂”。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学生对学习持被动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在教学中的运用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然而教学的场景也只是由教室、黑板、教师到多媒体。教学过程仍然是封闭式的。再次,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量的现代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更新换代加速,学习成为每个人急切且终生的事情。教师一直以来扮演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知识。然而教学模式的根本不变,也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最后,随着网络不断影响人类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受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然而糟粕的知识与文化极大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2.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2.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决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任务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制约着主要任务和具体任务。要完成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不断强化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完成这些具体任务,就要从部分出发,避免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空洞性,由此更需要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
2.2创新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需要。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的空洞性,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对创设思想政治课说理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情境,其实效性无疑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教师开展“教”,引导学生“学”。根据相关的情境界定,教师和学生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教与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是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更需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达到情感体验的冲突与共鸣,实现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的实效性
1.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策略。
1.1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学习策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情境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为情境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学习的情境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在情境教学下得到了社会生活的解构,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培养和激发。
1.2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的互动性。建构主义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地位,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处于平等的教学情境中,融洽了教师和师生的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与教师间经历一个“深入情境—共鸣与冲突—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2.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实效性路径。
2.1创新“教”带动“学”。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主体的人是对象化的存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主客体在本质上又是一种关系范畴,它是发生在人和对象两个实体之上的特定关系。只有在这种特定关系中,人才是作为主体存在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需要分层次,有重点,把握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多角度对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的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多学科知识与思维进行教学的创新过程。
2.2充分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同时要避免为设置大量的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情境创设碎片化,零散化,缺乏连贯性,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探究问题。导致情境教学徒留了形式。因此,情境教学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时材料选取更要结合课堂情境整合教育资源体现政治敏锐度与分析精准性,育人规范性。
2.3不断走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在情境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具体的情境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是需要细化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内容。另外情境教学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冲突,情境体验是否获得实效,仅仅依靠传统成绩评价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时要关注平时学生的行动与表现,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注重阶段性评价,制定自评,互评,教师考察平时表现等综合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平时的学习实践评价中,而不是紧紧放在学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上。进行阶段性测评,全方位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来说无疑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孟庆男,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恩江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M],北京:九江出版社.
[5]申春美,情境教学法在《生活和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华丽,女,名族:汉,籍贯:山西晋中市,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