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自少时习书,初入唐楷,尚不知古墨玄机,也不晓今人如何承继,直觉中,只求中规中矩,取其形似而已。然而渐窥堂奥,愈觉笔墨契合,以形写神,以意传神,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者矣。
身为女性,习书弘道,不求闻达于世,只追前贤遗风,这一点与男性书道中人应该无异。本人弄墨习文,只是力求传扬出古人眼中的“风神”。早年翻看南宋·姜夔的《续书谱》,乃知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这就是书法的境界,既强调创新,又忠于古法,与书家性别何异!
然则毕竟中国文化中“小家碧玉”一类词语是专门为女性准备的,故而我在书法临习和创作实践中苦苦追寻着前人风骨、当下面貌、笔墨精神,期间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在此略具数言与广大女性书友分享。
初涉唐楷,即临锺繇帖,点画运行之间,那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吸引了我,尤喜其长线条的厚重和用笔上牵引的感觉,小线条的快意表达灵动其间,似“小鸡啄米”,似女人的眉黛,视觉中的愉悦带来了书法上的快意,书法上的快意进而延展了我的艺术空间。当时辽宁行草在全国占有优势,师长们鼓励我写草书,但我当时觉得历史上的大家都是从楷书开始的,于是我坚持楷书打底,待有了初步感觉后才兼习草书。然而草书和楷书是两种线条感觉,草书讲究线条的圆润,这使得我不得不时常退而远观其势,感其运行,既而动笔,体味其灵动之势,如此亦趋亦退,第一次写草书三天写了一刀纸,只出一幅尚觉契合草法的。后来积腋成裘,在省展上获了奖,算是初步站在了追摹草书精奥的起点上。继而逆袭行书,感觉行书更具兼容之美,其精准圆融尺度更需厚重底蕴把握——楷草行,即笔墨行止也,女性的形象思维和韧力追索,引领着我以传统的汉文化义理循路而来。
学书既有起色,我便进京求学。我为书法而来,却不期然而进了绘画课堂,理由是,我相信书画同源之说,也相信书法绝不会是单纯的线条穿插组合,欲学书兼学画,寻求之际,几位老先生书画兼擅、人品优秀吸引了我,便从师学习山水画。白天学画画,晚上写书法。前人真是神奇,搜尽奇峰打草稿,居然用黑白就能泼染出“墨分五色”之效,用线条和皴擦即可表现静止的肌理和流动的旋律。我品味着,思考着,把书写的笔道构成联想到一幅幅水墨相融的山水佳构中来。
有所思,即有所感:书法学习要经过三层境界,即练书(书法实践)、练道(理论学习)、练心(即修炼心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实际上,书法同绘画一样,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情、兴交合并迹化为象的线条艺术。也就是说书法是一门泄导心灵情感的艺术,它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审美感受。书法离不开性情,妙在性情,无性情就无书法。真性情乃一切艺术的灵魂。
同时,在大量的绘画写生中,我的艺术天分开始发掘并得到了淬炼,荒荒大山促使我视野宏阔,淳朴乡风陶冶了我的生活情感,师友们的教诲和交流拔升了我的追求品位。这些都炼就了我的书法创作,尤其是草书和章草的章法构思。在艰苦行走的大自然里,我从来坚持自己背行李,绝不怕苦,磨练意志和创作韧性。我以理性的思考弥补了女性学书的心理和生活定势差异,在生活的琐碎和艺术的专注之间执着地走出自己。
如果这还不足以评说女性学书的话,在此归结几点: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向有学识和有思想的入学习,书归正道。选师择友,从善如流;
旁征博引,并非作文专属,触类旁通,方有所成。观察之,思考之,此开物成务之灵性也;
女性往往被生活琐事所累,被闲情所困,被俗物纠缠。艺之一道,非为隔离尘寰之真空境界,而期艺有所成,非专精不能;
自尊,自重,坚忍不拔。此女性犹须坚守也。
这便应了南宋·姜夔的《续书谱》中的“风神”之说。
身为女性,习书弘道,不求闻达于世,只追前贤遗风,这一点与男性书道中人应该无异。本人弄墨习文,只是力求传扬出古人眼中的“风神”。早年翻看南宋·姜夔的《续书谱》,乃知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这就是书法的境界,既强调创新,又忠于古法,与书家性别何异!
然则毕竟中国文化中“小家碧玉”一类词语是专门为女性准备的,故而我在书法临习和创作实践中苦苦追寻着前人风骨、当下面貌、笔墨精神,期间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在此略具数言与广大女性书友分享。
初涉唐楷,即临锺繇帖,点画运行之间,那强烈的节奏和韵律感吸引了我,尤喜其长线条的厚重和用笔上牵引的感觉,小线条的快意表达灵动其间,似“小鸡啄米”,似女人的眉黛,视觉中的愉悦带来了书法上的快意,书法上的快意进而延展了我的艺术空间。当时辽宁行草在全国占有优势,师长们鼓励我写草书,但我当时觉得历史上的大家都是从楷书开始的,于是我坚持楷书打底,待有了初步感觉后才兼习草书。然而草书和楷书是两种线条感觉,草书讲究线条的圆润,这使得我不得不时常退而远观其势,感其运行,既而动笔,体味其灵动之势,如此亦趋亦退,第一次写草书三天写了一刀纸,只出一幅尚觉契合草法的。后来积腋成裘,在省展上获了奖,算是初步站在了追摹草书精奥的起点上。继而逆袭行书,感觉行书更具兼容之美,其精准圆融尺度更需厚重底蕴把握——楷草行,即笔墨行止也,女性的形象思维和韧力追索,引领着我以传统的汉文化义理循路而来。
学书既有起色,我便进京求学。我为书法而来,却不期然而进了绘画课堂,理由是,我相信书画同源之说,也相信书法绝不会是单纯的线条穿插组合,欲学书兼学画,寻求之际,几位老先生书画兼擅、人品优秀吸引了我,便从师学习山水画。白天学画画,晚上写书法。前人真是神奇,搜尽奇峰打草稿,居然用黑白就能泼染出“墨分五色”之效,用线条和皴擦即可表现静止的肌理和流动的旋律。我品味着,思考着,把书写的笔道构成联想到一幅幅水墨相融的山水佳构中来。
有所思,即有所感:书法学习要经过三层境界,即练书(书法实践)、练道(理论学习)、练心(即修炼心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实际上,书法同绘画一样,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情、兴交合并迹化为象的线条艺术。也就是说书法是一门泄导心灵情感的艺术,它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审美感受。书法离不开性情,妙在性情,无性情就无书法。真性情乃一切艺术的灵魂。
同时,在大量的绘画写生中,我的艺术天分开始发掘并得到了淬炼,荒荒大山促使我视野宏阔,淳朴乡风陶冶了我的生活情感,师友们的教诲和交流拔升了我的追求品位。这些都炼就了我的书法创作,尤其是草书和章草的章法构思。在艰苦行走的大自然里,我从来坚持自己背行李,绝不怕苦,磨练意志和创作韧性。我以理性的思考弥补了女性学书的心理和生活定势差异,在生活的琐碎和艺术的专注之间执着地走出自己。
如果这还不足以评说女性学书的话,在此归结几点: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向有学识和有思想的入学习,书归正道。选师择友,从善如流;
旁征博引,并非作文专属,触类旁通,方有所成。观察之,思考之,此开物成务之灵性也;
女性往往被生活琐事所累,被闲情所困,被俗物纠缠。艺之一道,非为隔离尘寰之真空境界,而期艺有所成,非专精不能;
自尊,自重,坚忍不拔。此女性犹须坚守也。
这便应了南宋·姜夔的《续书谱》中的“风神”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