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际,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四种方法:妙问,趣问,简问和开创思维、延伸想象的提问。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方法
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改革,思维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开拓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老师在讲课的间隙,随着本节内容的深入,不定时的随机性的对学生提出课文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以对话的形式为方法,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策略性的方法性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实施课堂提问呢?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妙问
有人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妙,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妙问”。语文教学中,妙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例如小学语文中《守株待兔》一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图文结合,提问学生“这个守株的人今年秋季能收获多少麦子”,学生起初回答有400斤的500斤的不尽相同,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人在待兔,他的庄稼都已经荒废了,哪里还能有麦子可收获呢?通过巧妙提问,使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产生了“错综见义,曲折生姿”的功效。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趣问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精确、明了、有趣。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应该有趣味性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必须明确趣味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但是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而精当的提问却能使平淡的教学波澜顿起。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激励学生走向“问题尚未解决,同学仍须努力”的尝试探究之路,在思维不断“碰壁”和“激荡”中,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张扬个性,唤起创新的欲望。由此可知,课堂的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有趣味,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中掌握应知和应会的知识。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简问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越深越好,而应当是简单明了,问题应当是深入浅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题:“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疏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韵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连续提问,意在化难为易。
四、语文课堂的开创思维、延伸想象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看似思想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因此,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话题”,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使得学生有自主创新的跳跃性思维,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不同的想象,延伸学生的想象思维,有被动的回答问题转为主动的思维问题,创造问题。话题不同于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学生只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答案意识”淡化,交谈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在话题的情境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资源是共享的,在共享中又体现着教师“导”的作用。
总之,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堂提问应当注重方式方法,贵在妙问、趣问、简问,提问题应当巧妙、有趣,而且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找一些有延伸性的话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具有创造性的、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方法
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改革,思维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开拓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老师在讲课的间隙,随着本节内容的深入,不定时的随机性的对学生提出课文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以对话的形式为方法,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策略性的方法性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实施课堂提问呢?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妙问
有人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妙,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妙问”。语文教学中,妙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例如小学语文中《守株待兔》一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图文结合,提问学生“这个守株的人今年秋季能收获多少麦子”,学生起初回答有400斤的500斤的不尽相同,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人在待兔,他的庄稼都已经荒废了,哪里还能有麦子可收获呢?通过巧妙提问,使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产生了“错综见义,曲折生姿”的功效。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趣问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精确、明了、有趣。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应该有趣味性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必须明确趣味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但是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而精当的提问却能使平淡的教学波澜顿起。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激励学生走向“问题尚未解决,同学仍须努力”的尝试探究之路,在思维不断“碰壁”和“激荡”中,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张扬个性,唤起创新的欲望。由此可知,课堂的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有趣味,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中掌握应知和应会的知识。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简问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越深越好,而应当是简单明了,问题应当是深入浅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写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对儿童的重要启蒙作用等内容,学生都不难理解,而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的思考,却是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题:“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疏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我干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韵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连续提问,意在化难为易。
四、语文课堂的开创思维、延伸想象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看似思想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因此,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话题”,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使得学生有自主创新的跳跃性思维,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不同的想象,延伸学生的想象思维,有被动的回答问题转为主动的思维问题,创造问题。话题不同于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学生只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答案意识”淡化,交谈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在话题的情境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资源是共享的,在共享中又体现着教师“导”的作用。
总之,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堂提问应当注重方式方法,贵在妙问、趣问、简问,提问题应当巧妙、有趣,而且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找一些有延伸性的话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具有创造性的、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