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这离不开课堂情境的设置。所谓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课堂 感受美
我们知道,以往常规、单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二、千方百计,创设情境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设身处地,植入文本
小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会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叙利奥》这一课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渴望内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
(二)音乐熏陶,引人入胜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长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年级的《观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我给学生放了古筝曲《战台风》,在同样急昂的古筝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在诗词的教学,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与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我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
(三)、设置情境,展开想象
教师如果能因文制宜,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然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生动地表演了小女孩的三次擦燃火柴的情境后,我接着说:假如你就是小女孩的奶奶,恰巧此时你复活了,来到小女孩的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呢?教师的话已经把学生领人了那个特定的情境中,他们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他们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掌握了应学到的知识。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时,学生已经心有灵犀了。
以上是个人对于情境教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的一点实践和感想。归根结底,情境教学的关键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理解课文,掌握各种语文能力,让语文在情境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走进新课程》
[3]《小学语文教师》
[4]网上查阅资料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课堂 感受美
我们知道,以往常规、单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二、千方百计,创设情境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设身处地,植入文本
小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会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叙利奥》这一课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渴望内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
(二)音乐熏陶,引人入胜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长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年级的《观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我给学生放了古筝曲《战台风》,在同样急昂的古筝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在诗词的教学,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与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我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
(三)、设置情境,展开想象
教师如果能因文制宜,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然要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生动地表演了小女孩的三次擦燃火柴的情境后,我接着说:假如你就是小女孩的奶奶,恰巧此时你复活了,来到小女孩的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呢?教师的话已经把学生领人了那个特定的情境中,他们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他们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掌握了应学到的知识。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时,学生已经心有灵犀了。
以上是个人对于情境教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的一点实践和感想。归根结底,情境教学的关键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理解课文,掌握各种语文能力,让语文在情境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走进新课程》
[3]《小学语文教师》
[4]网上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