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放飞校园活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朗读我们并不陌生,人们常用“琅琅书声”来形容校园,我们每个人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每天的晨读,每日的课堂都离不开它的,朗读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过程。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活力呢?
  首先注重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也许有老师会说,我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不标准,而且现在有那么多的朗读资料,何必自己读呢?其实不然。学生越小,教师的范读越有效。那年我请假在家,每天早上推着宝宝到阳台上,没事我就给他朗读古诗、儿歌、三字经。当时他玩他的,我读我的,从没听他跟着我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却能自己很大声的说出来,而且很流畅。从那以后我就每天坚持给他朗读故事,现在他在幼儿园表现很好,说话流畅表达到位。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朗读手册》有很多。有人会说,那是小孩子小学生,中学生就不必了。一开始我也这样想,可是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范读时,收到的效果同样有效。尤其是那些适合朗读的文章,比如诗歌,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那次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在备课时下足工夫,查找各种资料,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节奏、重音、语气、语速,再配上一段雄壮奔放的背景音乐,效果特好。从那以后,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范读的机会,自己的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后来学生都说:“老师,听你读课文简直是一种享受。”也有毕业的学生在纪念册上写到:老师,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听你读读课文啊!"其实好的范读,可以提高学生读的水平,胜过多遍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不要把这个“法宝”弄丢了,用你的声音魅力去征服学生吧!
  其次,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果说作品是世界的微缩,心灵的投影的话,朗读的使命就是唤醒文字复活语言。作品的无穷意蕴往往不是用苍白的语言能够阐释清楚的,而读者对作品的感悟,有时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说有感情的朗读是读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因此要朗读好一篇文章,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须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①停顿,朗读时处理好停顿,可以使语言显得流畅而有节奏,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意。②重音,一般来说,比喻句重读喻体,拟人句重读起描述作用的动词、形容词。并列句要读得基本相当,转折句重读后一句意思。但重音的处理最好还是着眼于情感。③语气,语气有肯定、否定、征询、赞叹等多种,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体察出作者或作品人物的复杂感情,并以富有变化的语气传达出来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比如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对自己容貌的不自信,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中,就很好的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情感。妻浓浓的爱恋之情,妾怯怯的拘谨之意,客的阿谀奉承之意,都可以通过三问三答中的不同语气传达出来。④语调,朗读之有语调,犹如青山之有起伏、碧水之有波澜。没有语调,变化的朗读,让人恹恹欲睡。一般陈述句用升调或降调,疑问句用升调,祈使句感叹句用降调,反问句用曲折调。⑤语速,通常情况下朗读用平均语速,这样显得从容不迫,易于让人领会。而语速的快慢往往根据作者的情感波动而略有变化。因而朗读时节奏的把握,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将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后注重学生美读能力的培养。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美读。何谓美读,美读就是通过声音把文章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传达出来。比如朱自清的《春》,作者运用比喻艺术创造出来的散文诗意给人多种美感。它的音乐美:本文如一曲欢快的竹笛,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们。它的形象美:作者在结尾三段,他把春天的美附于“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声、有神展示出来。它的绘画美:作者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朗读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中,又仿佛在品赏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它的情感美:作者盼春时的急切之情,绘春时的喜爱之情,最后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无不在美读中加以体会。
  最后我想说,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回响整个校园,让我们的校园因这琅琅书声而变得活力四射吧!
其他文献
余映潮老师倡导的板块教学,就是为学生而教的。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个人认为,“板块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是真正地教语文、教语言,而不是教课文。  一、集体训练,面向全体  余老师认为:一节好课,首先就要有大量的集体训练,即班级训练。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是部分或大部分学生,因此
期刊
首先,对待学生要爱而不失严。作为教师来说爱是工作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你的工作是否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有人说:“作家是为作品而活着”,也可以说,我们老师也是为学生而活着。当一名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要爱,对成绩差的更应该爱,爱是联结老师和学生心灵的纽带。但爱并不排斥严,严和爱是统一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密切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教师要有“高”的素养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其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方面要高于其他群体。教师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教学,常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外,还应注重方法技巧的点拨。  一、注重如何选材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新颖的题材能很好地凸现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选材呢?  1.确立话题中心。首先,思考自己要在文章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高效课堂为我们解决了任务重、课上时间少、任务多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高效性呢?我认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一线中的摸爬滚打,结合我校在实施和推进高效课堂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
期刊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童话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各大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将之作为经典选入其中。但各版本的语文教参对于本篇课文主题的阐释主要是: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当然,我们不否定《皇帝的新装》所具有得社会批判意义,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应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或统一答案,而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莎士比亚的那句
期刊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
期刊
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也相信,百仞之山,取之有道,凡事都应有其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中,笔者拟就现代诗歌教学的做法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以为,现代诗歌教学应走好以下“五步”。  第一步,以相关背景为依据,把握解读诗歌的切入点  初中教材中所选编的现代诗歌大都是篇章不长,文词明白,学生比较容易看得懂
期刊
每次读《亮剑》、看《亮剑》,都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诸多感受积郁心底,不吐不快。下面就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读《亮剑》的粗浅感受,与志趣相投者共勉。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饱满,蕴含时代色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亮剑》人物众多,特征鲜明,性格各异,主要人物有李云龙、丁伟、孔捷、赵刚、老师长、首长、楚云飞、魏和尚、段鹏、田雨、常教员等,其中尤以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教师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则是众说不一。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主导”地位,既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实际的情况,却被许多老师解读为“一切围绕着学生转”,教师们在课堂上小心翼翼,迷失了自我,身份成了“牧羊人”,教学也走进了一个个误区.  其具体表现是:  一、教学目标模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当下这样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