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天平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对待学生要爱而不失严。作为教师来说爱是工作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你的工作是否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有人说:“作家是为作品而活着”,也可以说,我们老师也是为学生而活着。当一名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要爱,对成绩差的更应该爱,爱是联结老师和学生心灵的纽带。但爱并不排斥严,严和爱是统一的,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就一定要严格要求。我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不做与该学科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听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求学生认真做笔记,课后作业错的必须更正,否则就会被叫进办公室接受批评教育。我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当班主任,如果有老师告诉我某学生不交作业,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该生不但会受到严厉批评,还要把拖欠的作业补上。别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要严出于爱,才严得有理,爱寓于严,才爱而不纵。教育学生。只有把“爱”和“严”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过,对学生严一定要得法,批评得善意,把握好分寸,才能教好书。
  其次,对待学生宽容而不能纵容。我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有“度”。对待学生的宽容也是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有宽阔的仁爱之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存在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蓝天,让他们在民主自由的大地上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得以良好的发展。我给班上同学提出了“多宽容、少指责”的口号,我对学生宽容,也希望同学之间互相宽容,世界上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和谐,班集体里也是一样,同学之间互相宽容了就能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应该谅解他们,给他们台阶下,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品格。然而老师对学生一味无原则的宽容也就成了纵容。“宽容”与“纵容”仅一字之差,意思相差甚远。也许有人会说,我并没有 “纵容”啊!可是,我们对学生犯错误置若罔闻,听之任之,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实际上就是“纵容”。我读过一篇题为《残酷的折翅》的文章,深受感动,如果没有母鹰的折翅,让雕鹰的翅膀任其发展,就没有翱翔于蓝天的“飞行之王”。因而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当老师的必要时也应该为学生适当“折翅”,才能把育人的工作做好。
  第三,对待学生要欣赏而不失惩戒。欣赏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这也是现代教育界普遍倡导的。注重对教育个体的呵护和尊重,效果十分显著。其实人都喜欢听好话,好话听了不仅耳朵舒服,心里更舒服,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我也常对学生说,你是最聪明的学生,你将一定会名列前茅。当学生考不好的时候,我会说,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这次考试你不过是失误,马还有失蹄的时候呢!没关系,下次一定能考好。这些激励的语言,是我和学生交谈的主旋律。我把这激励性的语言写在学生成绩册上,写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在培养未成年人成才的道路上,任何一种教育思想都不是万能的,学生犹如一株禾苗,他们需要阳光,也需要雨露,还应有暴风骤雨的洗礼。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魏书生老师不是也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吗?让迟到同学唱一支歌吗?这不也是一种惩戒吗?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生存的权利,而不知道活着的责任,只能满足自己的一切,该自己完成的事情不去完成,只会听好话,听不进半点的批评,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又怎么能经受得起挫折失败,听得进别人“逆耳的忠言呢”?不过我们老师要知道惩戒不等于打骂,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的前提下适当惩戒,以赏识教育为主体,用惩戒教育作补充来完成我们教育的义务。正如马卡连何所说,“对花不应只叹赏、亲吻,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喷壶,应当准备巴黎绿,不要害怕,多喷洒些水,即使花不愿接受也无妨”。一句话,对学生的教育不走极端的欣赏与惩戒,也是因材施教的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但其现状令人担忧。通过对本学年度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作文能力和周边几所学校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调查,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同学不仅能写出含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而且议论文、散文也写得像模像样。而有些同学就一般的记叙文也难以写得好。如学年初第一篇摸底作文我布置的是写人记叙文,不少同学写母亲、老师,而写母亲、老师的又有不少同学写送伞、赠伞的。不但题材
期刊
不同的学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人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有人说人格是“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人认为人格是“演员在戏剧中充当的人物性格和角色”;还有人认为人格是“人的一贯行为模式”。这些不同的定义都是从外显角度对人格的描述。还有人从人的内在的欲望、动机、品质、理想、意识、本性等特征给人格下定义,如:认为人格是“使一个人适合于他的工作的那个人品质的总和”,是“完善的理想”;“
期刊
走上教坛二十多年了,一直从事语文科教学。语文这一学科像无底深潭,无论掷多少石子下去,都填不满,得到的,只是被石子激起的一片小小浪花!唉,教语文难啊!想在语文科取得成绩,难上加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清楚知道;语文科的教学,投入大,收获小。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呢?我决定尽全力,另辟途径,争取转败为胜。  我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期刊
“以善致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蒋庆在《以善致善—— 蒋庆与盛洪的对话》一书中指出,“以善致善”就是实现善的目的必须用善的手段,也叫“以正治正”。如果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德育中,就是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既要持有正义的教育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又要采用正义的德育手段,即采用合情、合理、合法的办法,遵循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精神育化。  那么,教育者究竟如何才能“以善致善”,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
期刊
实施集体备课的初衷是凝聚集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但是我们发现在一些学校,把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工备课。为了便于研究和管理,有些学校在学期初就排出了备课的分工表,将整册内容进行了分解,每个教师分别负责一部分,让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做好准备。到参加集体备课时,就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应该说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对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最终演变成一人一个单元,只有在自己负责的单元自己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愿看到学生作文出现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现象,不愿看到无创造力的克隆文章,我们希望看到有创新、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作文的本质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剖白。鉴于此,《初中语文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探索与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志同道合、求索创新,经历过研究的困惑、推进的努力、殷切的期待和成功的喜悦,在初中语文日记随笔式写作之兴趣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下面结合实践,谈一些我们的做法。  一、
期刊
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它既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等都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那么怎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和烦琐的事务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享受课堂  如果我们以享受的态度对待课堂,眼前就
期刊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仔细思之,发现很多活动已经游离于语文学习之外,教师过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缺乏调控的状态之中,大大降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如何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策略,更有效地开展这样的活动呢?  一、积极鼓励,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去,这
期刊
一、从教材里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这是学生写作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没东西写,不知道写什么,我们老师一直说要选材,而不少学生根本没有材料,谈什么选材?笔者认为,作文的材料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鲜活的生活细节,包括家庭、校园和社会。二是丰富的阅读体验,包括教材、诗词歌赋、名著及其他的课外阅读。三是新鲜的社会热点。但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每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缺乏生活体验,大大咧咧,也不会关
期刊
余映潮老师倡导的板块教学,就是为学生而教的。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个人认为,“板块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是真正地教语文、教语言,而不是教课文。  一、集体训练,面向全体  余老师认为:一节好课,首先就要有大量的集体训练,即班级训练。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是部分或大部分学生,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