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古代文化专制的加强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封建统治者通过公开的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科举人的制度,二是科举考试的制度(这是科举制度的主要方面)。
  科举制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为当权的封建统治者招揽一些人才,使一些下层地主和社会知识分子能够参与到政权中来,为封建统治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又成为笼络士子的重要手段,起稳定统治的作用,能扩大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对于广大士子来说,这是取得社会地位和跻进仕官之道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自隋朝以科目取士以来,科举制度便得以确立于中国社会并渐趋完备周密,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考试结合用人的制度。由于古代的教育制度总是与当时的仕进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制定教育文化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提供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学校文化教育制度的发展。
  对于科举制度,应承认它是中国地主阶级在其长期封建统治中行之有效的、对其有利的一种考试和用人制度。科举制度确实为地主阶级提供过相当一部分的官僚和知识分子,有些家世贫寒的知识分子确是攀援着科举的道路而上升入统治阶层,甚至成为地主阶级中的著名政治代表人物的。但也应该看到,由科举制度形成的当时对人才的培养方法及科举制度对人才的了解使用,确实是很表面、很不健全的。但由于地主阶级并无能力找出另外一套较之科举制度更为有效、适用的考取人才的制度,即使弊端日曝,仍在封建社会后期基本维持着。
  与此相关,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伴生品,封建社会的文化专制也通过教育、考试的不断强化,全力维持着封建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教育制度反映在文化上,则表现为文化专制的不断强化。
  由于全国统一和经济的发展,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唐代在中央有国子学、太学等,在地方有州学、县学和乡学等。唐代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儒家经典著作如“五经”等,由此统一的教科书成为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专制的有力工具。故学校教育的发展,通过科举选官,对唐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宋代学校教育制度更为完备,中央仍以太学和国子学为最重要,地方的州、县学也很兴盛。由于报考科举的条件放宽,出现了私人讲学的书院,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所学的内容仅限于科举考试的内容,在当时,是为应科举而兴学重教,“劝之以学,诱之以禄”、“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就反映了文化专制对封建统治的辅助作用。
  元朝的学校教育也可以求仕入官,但对中国传统的儒术不太重视。虽然封建文化继续发展,但由于时间短暂而又繁杂,通过科举入官的人较少,故这一时期由科举导致文化专制的影响较小。
  明朝中央有国子监,地方亦有府、州、县学。各级学校教育,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由于科举上考试用八股文,故学校的校规更为严格,绝对禁止学生对人对事持有自己的见解,对违犯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加以严惩。它表明在专制制度支配下,科举教育的职能不是培养人才,而是禁锢思想、塑造奴才。如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对知识界滥施淫威,这仅是思想文化专制的一个侧面,而文化专制又是政治上君主专制的重要补充和必然结局。
  清朝的学校与科举基本承袭明朝的制度,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在清初仍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文字狱,很是不得人心。其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但并没有全面扼杀学术和思想,也没有使清王朝的统治强化到可以免于灭亡的程度,其作用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其更是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明证和反映。
  总结历史,是为了以古鉴今。据上分析,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扩大其统治基础、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一个必要手段和措施,科举选官的目的和标准决定了它必然会衍生出文化专制,而文化专制的不断强化,则必然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使中国一步步地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及科技的发展,形成了“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科举制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采用适应现代化社会政治文化需要的新的选材和教育制度是历史的使然;与世界同步,同国际接轨,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和用人制度,是每一个爱国、明智的中国公民当然的选择与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056300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整体教学的意义  课文整体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突破。整体教学始终把每一篇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学,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语言结构的学习和运用,及至必要时涉及篇章结构的理解都有所侧重,侧重的面都涉及课文的整体,即所谓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即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二、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文整体教学是以现在科学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的
期刊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遗留问题:一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现象未得到改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教学方式“灌输式”、“翻译式”依然存在;三是英语实践活动少、内容呆板、知识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然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
期刊
小学英语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交际工具,培养英语兴趣就要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训练他们运用英语去完成,这样,就必须依靠英语教学游戏。它的本质是假设、模拟,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活动。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境,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便是英语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游戏可以灵活规定教学所需要的社会动因、交际目的、交际对话形式等等,使交际训练灵活多变,轻松自然,易于引导。游戏使死气
期刊
【摘要】进行课程改革后,词汇量的激增给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遵循词汇教学原则,运用科学的词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度过词汇学习难关。  【关键词】词汇教学 原则 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大量英语单词。英语能力
期刊
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谓是高中英语教材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教材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对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模块划分的方式,一个模块三个单元,一个单元七个版块,教育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清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版式设计合理优美,图文并茂,色彩柔和,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
期刊
【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我们认为,听说交际活动是英语教学的突破口,也是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
期刊
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利益的引诱,容易使他们思想扭曲并误入歧途,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德育教育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
期刊
品德课教学要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无论哪种能力,其核心都是思维,而是否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直接影响品德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持久效能。所以,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及现代化头脑的创造性人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  第一,在培养青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期刊
【摘要】数学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诱导的方法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辩证教学、直观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激发 培养 兴趣    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如何,固然与他的智力因素即所谓的“智商”高低有关,但也与他的非智力因素即人们常说的“情商”高低有关,尤其
期刊
新教材在我县全面推行已有两年了,很大一部分教师已适应了新教材的教学,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转化。但由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时间较长,加之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和培训机会较少,以及担心学生考试成绩差等因素,大部分农村教师还沉醉于自己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方法,因而我县乡镇中学的历史教学与新教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