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操作、摆弄,看起来热热闹闹,幼儿玩得很开心,却未必真的在探究。所以,如何在好玩与探究之间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操作、摆弄,看起来热热闹闹,幼儿玩得很开心,却未必真的在探究。所以,如何在好玩与探究之间架起桥梁,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摆”这一材料玩起来趣味性较强,可探究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丰富。于是,我们尝试以“好玩的摆”为主题,开展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试图找到好玩与探究之间的结合点。教研过程大致如下。
In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we often see such phenomenon: teachers provide a variety of rich materials for young children to operate, fiddle, look bustling, young children have fun, but may not really be explored. So, how to set up a bridge between fun and exploration is what we need to study. In practice, we find that the material “pendulum” plays a more interesting and exploratory relationship. So, we try to “fun pendulum ” as the theme, to carry out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trying to find the combination of fun and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cess is as follows.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故事《换一换》围绕小鸡和小动物们互换叫声的情节展开,语言精练、富有童趣。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一系列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模仿中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简单对话,并体验“交换”带来的乐趣。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环节,学说对话。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后设计“用叫声打招呼”“交换叫声…‘利用交换的叫声对付大花猫”等三个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完整欣赏。在这个环节中。我提供幼儿完整了解绘本
原方案虽以游戏贯穿始终,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但对幼儿的限制仍较多,如:音乐一停就不可以再夹,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夹子夹圆盘,看谁夹得又快又对,比比谁夹得又好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数学认知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和游戏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以生活化、游戏化为重要原则,通过适宜的材料、有趣的情境、充分的操作、自由的交流来实现教学目标。原方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首先,选择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在原方案中,教师选取了幼儿熟悉的夹子作为操
一、研究背景我园在研究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了“三四四”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三个转化(变管为导、变规定的课程安排为弹性的课程安排、变行政检查评估为教师自主监控调
最近,班上幼儿掀起了环保热,他们在各活动区忙碌地准备着环保的宣传工作。随着对噪音污染的深入探究,孩子们不仅找出了生活中的噪音,还指出了噪音的危害。表演区的幼儿想表演有关噪音污染方面的宣传剧,在一本都是环保故事的图书上,他们看到了《耳朵兄弟的奇遇》这一童话剧。剧中讲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耳朵兄弟深受噪音的危害,善良美丽的小鸟带他们来到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噪音的地方,那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兄弟俩太喜欢这个地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活动区巡视,忽然看见泽泽抱着餐具和仿真食物向建筑区跑去,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制止他,便大声叫他名字,他竟然没听到。我只好走进建筑区,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只见他坐在地垫上十分投入地拼搭着,然后把“食物”放在搭好的台子上,高兴地嚷嚷:“吃烤肉喽!”而且还把做好的“食物”递给旁边的小朋友吃。这时我扮成食客来到他面前:“你这是什么烤肉?用什么烤的呀?”泽泽用那天真无邪的目光望着我,认真地说:
我班自然角里有一盆小雏菊,黄灿灿的小花像一张张笑脸相互依靠着,很可爱,也很漂亮。 早上吃完点心后,孩子们在走廊上玩着,我在活动室里做准备,配班老师突然走进来紧皱着眉头说:“玥玥摘了好几朵雏菊放到大花盆的土里了。”我心里一震,但转念一想,先不急,看看再说。我走到自然角,只见大花盆里的那几朵小雏菊带着短短的茎,被直直地插在土里。这下,我心里有底了。于是,我让孩子们到自然角看花,他们看到大花盆里的雏菊
2005年,我园尝试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研究,在研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科学知识及概念一知半解、模糊不清,对幼儿学科学的方式也不甚了解,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设计适宜的科学活动方案。为此,我们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借鉴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尝试开展了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以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教研主题,让教师“像孩子一样探索科学”,即让教师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核
大雨过后,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散步,突然操场边的一条蚯蚓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看着一动也不动的蚯蚓,孩子们开始议论:“蚯蚓死了吗?”“它为什么要爬到操场上来呀?”“它不是生活在泥土里的吗?”好奇心驱使几个胆大的孩子用小棒拨动着蚯蚓,想探个究竟。围观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时,老师发话了:“不要弄了,太恶心了,快回活动室去吧!”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操场。我们分析,教师之所以会漠视幼儿对蚯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