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女友”的反问句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孙家仁和白洁丽郎才女貌,是一对人见人羡的热恋情侣。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两个人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
  圣诞夜,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在西餐厅吃大餐。家仁大大咧咧地抄起汤勺就大吃起来,洁丽怒道:“你这人,会不会吃西餐啊?饿死鬼投胎啊?你讲点礼仪好不好?”这番话引来服务员的注目礼,家仁尴尬地笑笑。
  为了讨好洁丽,家仁叉起一个大虾想喂到洁丽嘴里,谁料掉在洁丽新买的白毛衣上。洁丽火了:“你搞什么搞?我难道不会自己吃吗?”家仁一见闯了祸,只好低头不语。
  过了一会儿,祸不单行,家仁又把一勺沙拉洒在自己西装上。洁丽的嗓门不由自主地高了起来:“这么大的人了,你到底会吃饭吗?每次吃饭都这样,要说你几次才有用?”
  这下子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家仁也火了:“我怎么不会吃饭了?打翻点东西又怎么了?”
  一场大吵由此揭开序幕……
  
  【初诊】
  
  家仁和洁丽的故事每天都在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里发生,因为言辞没有技巧,多少热恋的男女吵得天翻地覆,多少恩爱的夫妻最终形同陌路。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事件,甚至是同样的意思,假如洁丽换一种方式表达,结果会怎么样呢?
  “你这人,吃西餐要讲究点礼仪的,注意一点。”
  “你别管我,我自己会吃的。”
  “每次吃饭你都这样,以后小心点。”
  这样给家仁的感觉是不是就好一点了?看来问题主要出在洁丽的语气上,她使用了过多的反问句。要知道,反问句是表达强烈语气的,它能使肯定的无庸置疑,使否定的斩钉截铁。如果是指责别人的错误,那一个个问号,一声声反诘的语调,会使人虚火上冒,最终全面爆发。
  所以,和亲近的人交往,反问句少用为妙。
  
  【复诊】
  
  反问句只是表层的语言形式,若要追究问题根源,恐怕还是洁丽内心对家仁的交际态度。在这些反问句背后隐藏着三种交际关系的潜台词:
  第一,聪明成熟VS蠢笨幼稚。你犯的错误太小儿科了,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第二,大方得体VS出乖露丑。我的举止给我们争光,而你只会丢人现眼,真羞于和你为伍!
  第三,居高临下VS俯首帖耳。我说的话不容反驳,你给我好好听着!
  若是男友具有恋母情结,那么倒是相得益彰,相安无事。否则,积小成大,终有到了无法忍受的那一天。
  所以,只有放弃这种交际心态,才能真正根绝反问句。
  
  【处方】
  
  在娇生惯养的女孩那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症状。不止是针对恋人,对所有的熟人,对所有的问题,她们都会把这种态度放在脸上。
  治标先要治本,最重要的是改变交际心态。我们的特效药非常简单,就是“移情”:在别人犯了错误以后,不要急于指责或嘲讽,而是把自己当成对方,想象自己处在对方的立场上会担心什么,然后顺着这个方向表达就可以了。假如洁丽这样说:
  “你吃相太难看了,给别人看到可不好。”(维护對方的形象)
  “衣服脏了可以洗,你的大虾掉了就没了,真可惜。”(珍惜对方的感情)
  “你吃饭老掉东西,以后还是垫上餐巾吧。”(为对方设想弥补办法)
   这样的言谈,一定会让人感到温馨。所谓“温柔”,就是在这点点滴滴中展露出来的。
   言语有时比拳脚还要伤人,若你是洁丽这样惯于言语施暴的“野蛮女友”,那么说话之前就—定要先在头脑中移一下情,然后让反问句在嘴里打个滚,抹掉锐气,变成心平气和的陈述吧。
其他文献
位于上海西南的漕河泾技术开发区就像一座幽静的城市后花园,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商务楼,没有喧嚣的商业网点,只有大片覆盖率极高的绿化带,掩映着一座座现代化厂房,然而,这里却是众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孕育之地,从生物工程、软件、新材料、智能设备到通信、机电,几乎无所不包,Frank所在的精密机械加工公司也坐落在此。在公司附近一家幽静的餐厅门口,戴着眼镜,一身休闲西服的他向我微笑招手,离约定的时间竟然丝毫不
期刊
冬天的早晨,常常是我还在三床棉被底下,蜷缩着做梦的时候,便听到爷爷叫我起床的吼声了。迷糊中还会听到菜刀在砧板上急风暴雨般“嚓嚓嚓”作响,油锅里油条“滋啦啦”转着圈长胖变粗,录音喇叭里有尖嗓子女人热切地嚷着:“豆汁、粽子、油饼这边走!”还有锅碗瓢盆“砰砰砰”地你拥我挤,互不相让。  我会隔着油布墙壁,侧耳仔细地倾听,直到听见有公交车在不耐烦地按喇叭,一个温柔的女声略带焦急地问爷爷:“小童起床了没?”
期刊
我毕业已经四年了,在事业上还算有点起色,常有朋友问我求职有什么秘诀。我说求职无秘诀,非要说出点经验的话,那就是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之前,先热热身是很有必要的。  我学的是财会,毕业时也和别人一样,只盯着薪水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但碰了几次壁之后,我及时调整了求职方向及思路,决定先找个工作把生存问题解决了再说。恰巧,市内一家大型超市开业,我很轻松地应聘到了收银员的职位。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我上岗了。
期刊
大学上到第三年,忽然意识到快毕业的人了还在混混噩噩,于是决定考研。又想到大学四年了没有一次打工经历实在遗憾,于是考研之前,决定先走出去历练历练。    一、“入行”不容易    这年头大学生课余打工成风,供过于求,招聘者挑三拣四。因为工作大多是服务推销类的,所以要求要么有相貌,要么有经验;于是既无相貌又无经验的我很自然地遭遇了一次次碰壁。我有点郁闷,如果招聘方都这样想,那诸如我辈相貌平平者怎样才能
期刊
我家对面的一个商店歇业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她似乎并不在意地回答:“啊!是那个家具店吧?我曾去过两三次,可能是辞职人员改行经营的。听说也有什么领导来店审查,店面还算干净;可遗憾的是,他们从来不对顾客露出笑容,尤其在我们这些家庭主妇眼里,他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都觉得带有傲劲,我早就料到他们会关门大吉的!”  我也经常前往许多商店购买物品或用餐,有些店铺的待客之道确实不能恭维,真叫人怀疑店方是否
期刊
潘石屹,人称老潘,他是SOHO中国董事长、联席主席;他开发的万通新世界广场和万通发展大厦等项目,被誉为京城房地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吃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他的博客,点击逾千万,并集结出版;他拍照片,并出过个人摄影集;他演过电影;他的名字和笑脸频繁出现于媒体;他还把自己作为形象代言人。印在户外广告牌上——他的名气与他的“秀”总是紧密相关。    口才之一:话炒房炒
期刊
找对手小鱼游向大海    Every是才女,刚毕业时,她知道自己涉世未深不敢贸然,先进了一家不到十个人的小广告公司。凭着专业知识和对工作的灵活态度,三个月后她就成了那家公司的顶梁柱。可她心里有隐稳的担心:越来越觉得自己可能走的是野路子,她更想参与点正规的大型策划,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全局的能力。  所以不到半年,她提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老板以为是待遇问题,答应再给她加薪。可她对老板说:钱不钱的不是主要
期刊
一高层住宅楼顶层住户家中小男孩,许是刚学了一首古诗,一天他在楼道内用彩色粉笔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完后不禁被一个小男孩的顽皮、活泼与可爱逗笑了,觉得小男孩是这样恰到好处地用所学的古诗表达了自己的灵机一动。  引用古诗词,这是很常见的事。说话、演讲、写作、与人沟通中,人们往往喜欢用古诗词来作为表达,这样即经济又显品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引用了三句宋
期刊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这个故事说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理的极不耐烦或反抗,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期刊
“读书自然能明理”似乎已是中国人思想中历来的定则,但我却认为未必如此。  自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经典文化以来,中国人读书已经两千多年了!读的书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然而究竟我们需要读的是什么书,需要明的又是什么理呢?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武断地说“读书一定能明理”。我以为,读对的书才能明对的理,要有选择,可贵的是有自己的选择。  盲目的泛读,上世纪初的20、30年代,中国的文人们,维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