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的每个学段的古诗文诵读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积淀优秀古诗文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诗文课堂,诗情画意
古人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作者通过诗作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众多古代诗歌的共同特点。例如,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体会到的是友情;读《游子吟》,我们体会到的是亲情;而读《悯农》,我们体会到的又是同情。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吟诵,这样的感情怎么来?是要靠教师想方设法去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呢?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是这样做的:(1) 把握诗的感情基调。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背诵《赠汪伦》,由此引出“送别诗”,接着又复习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然后很自然地引入新诗的学习,这样既高效率地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朋友分别”这样的感情基调,从而自然地进入了诗的情感世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2)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情感。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诗意之后,我问道:“诗中的哪些字词最能勾起你深深的依恋之情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从“烟花三月”中体会到了美景依旧,故人不在的伤感;从“孤”字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孤单与寂寞;从“尽”与“唯”中体会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自然变得尤为深刻。(3) 配乐升华情感。诗与歌本来就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我喜欢教古诗时选用一些恰当的乐曲。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那婉转、伤感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学生被震撼了,虽然是阳春三月,他们却说仿佛看到凄凉的秋天,这不正是作者当时的心境吗?
与“诗情”相联的是“画意”。人们曾赞扬王维的诗是“诗中的画”,其实大多数的优秀诗词也是如此。我们读《忆江南》,脑中浮现的是江南春天明丽的景色;我们读《出塞》,眼前仿佛又看见塞北大漠上激烈的战争场面。记得一位名师上《江雪》时,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画,然后让学生根据《江雪》的诗句不断地修改画面上的内容,最后诗读懂了,诗中的意境也完全展示在画面上,教学方法的新颖让人拍案叫绝。在教学中,我总是通过想象画面,口头描述画面,用画笔描绘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的“画意”。
二、 课外积累,精选材料
课本中的诗文只能起到引领作用,我觉得古诗文学习的工夫主要在课外,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累、诵读适宜的古诗文?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虑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选择揭示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作品。如刘禹锡的《浪淘沙》等。(2) 选择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3) 选择描写优美意境的作品。如李白的《秋风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4) 选择反映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作品。如《孟子》、《论语》等。
这些优秀的古诗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们,值得他们去积累、诵读。我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这些优秀古诗文,起步就站在这些人类文化巨人的肩膀上,最终成为他们丰富的思想资源,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基础。
三、 营造氛围,耳濡目染
现在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缺少的是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因此,我特别注意了这个“氛围”的营造。首先,在教室的布置这个显性的环境上下工夫。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用毛笔书写的摘自古代优秀诗文的条幅;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每天一诗”专栏,而且每一周都有主题,这样不但美化了教室,又创造了学习古诗文的儒雅氛围,使学生在班级所言、所闻、所见的皆是经典古诗文。另外,在时间上要有所保证。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充分利用每天晨读和课前两分钟时间来诵读古诗文。其次,充分利用“周围的人”这个隐性环境的影响作用。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之后,我要求他们在家中督促孩子,每天保证用10分钟学习古诗文(摘抄古诗文并背诵下来),争取每周都有新的收获,这样学习环境就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同时,小学生最爱模仿的人是老师,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课堂教学中,我不时穿插一些内容相符的古诗文,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拓宽,更使课堂教学趣味盎然,学生兴趣浓厚;晨读时,我总是和学生一起拿起古诗文读起来。在我的努力下,班上出现了人人熟读古诗文的喜人景象。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们的谈吐文雅了,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 讲究方法,激发兴趣
由于知识水平和基础所限,学生常常因为不理解或难体会,给学习诵读古诗文带来了困难。因此,我大胆创新,不断探索,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
在教学中,我采用“据时分类”的方法帮助诵读学生、记忆、默写将诗的内容按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在诗的百花园中,带着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塘,秋看红枫山,冬吟白雪歌,顺着四季背起来,从《春日》《村居》到《小池》《所见》,从《长安秋望》《登乐游原》到《问六十九》《惊雪》,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宁静的冬……我又采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诵读,如背诵主观感情的古诗文,就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诵读《孝经》时配上古典民乐;吟诵风光无限的古诗文,配以优美的自然画面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沉浸于古诗文中,从而受到感染熏陶。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品、诗配画、课本剧、快板、改写等方式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寓教于乐,我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擂台赛”“经典古诗文书法比赛”“漫游古诗文王国”,评选每月“诵读之星”“背诗明星”,以诵读古诗文为题目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日益高涨,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绣溪小学)
一、 诗文课堂,诗情画意
古人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作者通过诗作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众多古代诗歌的共同特点。例如,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体会到的是友情;读《游子吟》,我们体会到的是亲情;而读《悯农》,我们体会到的又是同情。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吟诵,这样的感情怎么来?是要靠教师想方设法去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呢?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是这样做的:(1) 把握诗的感情基调。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背诵《赠汪伦》,由此引出“送别诗”,接着又复习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然后很自然地引入新诗的学习,这样既高效率地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朋友分别”这样的感情基调,从而自然地进入了诗的情感世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2)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情感。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诗意之后,我问道:“诗中的哪些字词最能勾起你深深的依恋之情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从“烟花三月”中体会到了美景依旧,故人不在的伤感;从“孤”字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孤单与寂寞;从“尽”与“唯”中体会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自然变得尤为深刻。(3) 配乐升华情感。诗与歌本来就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我喜欢教古诗时选用一些恰当的乐曲。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那婉转、伤感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学生被震撼了,虽然是阳春三月,他们却说仿佛看到凄凉的秋天,这不正是作者当时的心境吗?
与“诗情”相联的是“画意”。人们曾赞扬王维的诗是“诗中的画”,其实大多数的优秀诗词也是如此。我们读《忆江南》,脑中浮现的是江南春天明丽的景色;我们读《出塞》,眼前仿佛又看见塞北大漠上激烈的战争场面。记得一位名师上《江雪》时,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画,然后让学生根据《江雪》的诗句不断地修改画面上的内容,最后诗读懂了,诗中的意境也完全展示在画面上,教学方法的新颖让人拍案叫绝。在教学中,我总是通过想象画面,口头描述画面,用画笔描绘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的“画意”。
二、 课外积累,精选材料
课本中的诗文只能起到引领作用,我觉得古诗文学习的工夫主要在课外,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累、诵读适宜的古诗文?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虑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选择揭示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作品。如刘禹锡的《浪淘沙》等。(2) 选择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3) 选择描写优美意境的作品。如李白的《秋风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4) 选择反映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作品。如《孟子》、《论语》等。
这些优秀的古诗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们,值得他们去积累、诵读。我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这些优秀古诗文,起步就站在这些人类文化巨人的肩膀上,最终成为他们丰富的思想资源,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基础。
三、 营造氛围,耳濡目染
现在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缺少的是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因此,我特别注意了这个“氛围”的营造。首先,在教室的布置这个显性的环境上下工夫。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用毛笔书写的摘自古代优秀诗文的条幅;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每天一诗”专栏,而且每一周都有主题,这样不但美化了教室,又创造了学习古诗文的儒雅氛围,使学生在班级所言、所闻、所见的皆是经典古诗文。另外,在时间上要有所保证。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充分利用每天晨读和课前两分钟时间来诵读古诗文。其次,充分利用“周围的人”这个隐性环境的影响作用。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之后,我要求他们在家中督促孩子,每天保证用10分钟学习古诗文(摘抄古诗文并背诵下来),争取每周都有新的收获,这样学习环境就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同时,小学生最爱模仿的人是老师,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课堂教学中,我不时穿插一些内容相符的古诗文,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拓宽,更使课堂教学趣味盎然,学生兴趣浓厚;晨读时,我总是和学生一起拿起古诗文读起来。在我的努力下,班上出现了人人熟读古诗文的喜人景象。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们的谈吐文雅了,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 讲究方法,激发兴趣
由于知识水平和基础所限,学生常常因为不理解或难体会,给学习诵读古诗文带来了困难。因此,我大胆创新,不断探索,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
在教学中,我采用“据时分类”的方法帮助诵读学生、记忆、默写将诗的内容按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在诗的百花园中,带着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塘,秋看红枫山,冬吟白雪歌,顺着四季背起来,从《春日》《村居》到《小池》《所见》,从《长安秋望》《登乐游原》到《问六十九》《惊雪》,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宁静的冬……我又采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诵读,如背诵主观感情的古诗文,就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诵读《孝经》时配上古典民乐;吟诵风光无限的古诗文,配以优美的自然画面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沉浸于古诗文中,从而受到感染熏陶。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品、诗配画、课本剧、快板、改写等方式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寓教于乐,我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擂台赛”“经典古诗文书法比赛”“漫游古诗文王国”,评选每月“诵读之星”“背诗明星”,以诵读古诗文为题目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日益高涨,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绣溪小学)